差异风化型危岩力学模型及破坏机制研究
本文关键词:差异风化型危岩力学模型及破坏机制研究
【摘要】:差异风化型危岩多形成于由砂岩和泥岩等软、硬岩性组成的互层陡倾岩质边坡中,其崩塌破坏属地质灾害中的常见形态。以普洱渡危岩高边坡为例,推导出差异风化型危岩岩腔后壁泥岩压应力随岩腔深度增加而增大的计算公式。据普洱渡危岩高边坡地形地貌和地质构造特征建立了两类4种差异风化型危岩力学模型:第1类为主控结构面贯通率等于1时的泥岩基座压裂破坏型和转动破坏型危岩;第2类为主控结构面贯通率小于1时的坠落型和倾倒型危岩。利用岩石强度理论推导出研究区砂岩的二次抛物线型摩尔强度包络方程,以极限平衡理论和摩尔强度理论推导了4种危岩体在自重、地震力和裂隙水压力共同作用下的崩塌破坏判别表达式,并由此反演出危岩体的临界崩塌边界方程,得出危岩体崩塌边界(岩腔深度、危岩体厚度和高度、主控裂隙深度)之间的关系,为现场预测和判别危岩体的稳定性和崩落时序提供简便可靠的依据。
【作者单位】: 昆明理工大学建筑工程学院;云南交通咨询有限公司;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昆明勘察设计研究院;
【关键词】: 危岩 差异风化 岩腔 主控结构面 破坏机制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云南联合基金重点项目(No.U1033601) 高等学校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基金(No.20135314110005)
【分类号】:TU45
【正文快照】: 1引言危岩是指位于陡崖或陡坡上被多组岩体结构面切割而构成的在重力、地震力、裂隙水压力等诱发因素共同作用下处于不稳定、欠稳定或极限平衡状态的岩石块体及其组合[1-2]。危岩崩塌与滑坡、泥石流、地面沉降、沙漠化、石漠化、岩溶等地表非线性演化过程一样,已经成为对人类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洪凯,王蓉,唐红梅;危岩研究现状及趋势综述[J];重庆交通学院学报;2003年03期
2 叶四桥,陈洪凯,唐红梅;重庆市万州区太白岩危岩综合治理[J];重庆交通学院学报;2004年01期
3 唐红梅,叶四桥,陈洪凯;危岩主控结构面损伤-断裂数值模拟研究[J];重庆交通学院学报;2005年04期
4 陈洪凯;鲜学福;唐红梅;封全红;;三峡库区危岩群发性机理与防治——以万州太白岩为例[J];重庆大学学报;2008年10期
5 蒋良潍;黄润秋;;反倾层状岩体斜坡弯曲-拉裂两种失稳破坏之判据探讨[J];工程地质学报;2006年03期
6 陈洪凯;王全才;唐红梅;;岩腔内泥岩压裂风化特性研究[J];人民长江;2010年21期
7 陈洪凯;鲜学福;唐红梅;;石质山区崩塌灾害形成机制——以四面山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红岩山为例[J];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2010年03期
8 胡杰刚,俞敏,全洪波,黄景芳,谭彬建;桂柳高速公路边坡岩石风化速度的研究[J];水文地质工程地质;2003年04期
9 胡厚田;;崩塌落石研究[J];铁道工程学报;2005年S1期
10 张树军;周志东;;重庆武隆鸡尾山山体滑塌特征及思索[J];四川水力发电;2010年S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冯君,吕和林,李安洪;顺层岩质边坡稳定性影响因素分析[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5年04期
2 娄世飞;于远忠;;某白灰厂滑坡变形机制研究[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6年02期
3 郭艳华;郭志昆;;岩土工程反分析的初步探讨[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6年03期
4 陈广斌;;关键块体在边坡岩体稳定性评价中的应用[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7年01期
5 李月;刘立;李玉梅;张中兴;梁伟;;地基层状岩石纵波波速与密度相关性试验研究[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9年01期
6 王鹏;周东华;赵惠敏;武晓英;;8度设防区框架—抗震墙结构的抗震性能和造价增量分析[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9年03期
7 王羽;肖盛燮;冯五一;张元才;;滑坡灾害链式演化阶段及规律研究[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10年06期
8 苏立海;李婉;李宁;;反倾层状岩质边坡破坏机制研究——以锦屏一级水电站左岸边坡为例[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12年01期
9 李坤;田兴运;苏雷;侯春娇;;基于ANSYS的支撑框架结构地震反应谱分析[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12年03期
10 崔可锐;侯方;;安徽芦岭—朱仙庄煤矿的构造特征和构造演化[J];安徽地质;2004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祁生文;伍法权;;高地应力地区河谷应力场特征[A];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第11届(2011年度)学术年会论文集(中)[C];2012年
2 赵留升;梁天佑;白雪梅;;三峡库区秭归县综合港口滑坡稳定性评价及防治对策[A];河南省地质调查与研究通报2007年卷(下册)[C];2007年
3 郭雨非;郭新华;;四川某斜坡地质灾害的稳定性评价与治理[A];河南地球科学通报2008年卷(中册)[C];2008年
4 胡继华;陈瑾;孔凡芬;;重庆龙王坪滑坡形成机制及稳定性综合评价[A];河南地球科学通报2011年卷(下册)[C];2011年
5 郭建平;胡帅;;青龙水电站厂房后坡勘察整治[A];2011四川省水文、工程、环境地质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1年
6 胡帅;郭建平;姜云秀;;多诺水电站边坡处理的几个理念及实践[A];2011四川省水文、工程、环境地质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1年
7 蔡光顺;段海峰;江昌民;董山;;综采工作面无线传输矿山压力监测系统应用研究[A];2010全国采矿科学技术高峰论坛论文集[C];2010年
8 盛建红;廖文景;李伟明;;高山石膏矿井下矿柱安全系数计算及分析[A];2010'中国矿业科技大会论文集[C];2010年
9 刘鹏博;李路;姚永超;明世祥;;基于矿岩性质模糊聚类分析的巷道分级支护研究[A];2011年中国矿业科技大会论文集[C];2011年
10 吴吉南;张德琦;;陷落柱内辅运大巷膨胀地压治理技术探讨[A];第七次煤炭科学技术大会文集(上册)[C];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魏风清;煤与瓦斯突出的物理爆炸模型及预测指标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10年
2 陈绍杰;深部条带煤柱长期稳定性基础实验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09年
3 何峰;岩石蠕变—渗流耦合作用规律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10年
4 李刚;水岩耦合作用下软岩巷道变形机理及其控制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9年
5 赵洪涛;甘肃中南部滑坡、泥石流灾害机制及防灾可持续发展研究[D];兰州大学;2010年
6 张华;冲击荷载作用下岩石动态损伤特性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9年
7 刘立鹏;锦屏二级水电站施工排水洞岩爆问题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1年
8 郭佳奇;岩溶隧道防突厚度及突水机制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9 李鹏飞;海底隧道围岩稳定性分析与控制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10 康富中;深埋超大规模地下铁路车站结构方案及关键支护参数优化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桑培淼;注水强化松软煤壁稳定性的规律及工艺参数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10年
2 呼庆华;近井筒开采引起覆岩移动变形破坏规律及其治理技术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10年
3 唐杰兵;平煤十一矿软岩破坏巷道修复治理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10年
4 尚群;赵庄矿3#煤层瓦斯抽采钻孔合理封孔深度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10年
5 宋家勇;安林煤矿炮放面矿压显现规律及顶煤冒放性预测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10年
6 潘建武;含单一天然弱面岩石试样的力学特性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10年
7 李波;义安矿水力冲孔卸压增透消突技术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10年
8 何寿迎;黄岛LPG地下储库稳定性分析及支护设计优化[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9 冯银银;隧道围岩应力与位移数值模拟与分析[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10 张泽;大台煤矿深部原岩应力场及岩爆地质力学成因分析[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何建平;于远忠;;川中危岩崩塌稳定分析评价[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7年05期
2 陈洪凯,欧阳仲春,廖世荣;三峡库区危岩综合治理技术及应用[J];地下空间;2002年02期
3 李建林;三峡工程岩石拉剪断裂特性的试验研究[J];地下空间;2002年02期
4 唐红梅;叶四桥;陈洪凯;;危岩主控结构面应力强度因子求解分析[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06年03期
5 王鹏,赵学亮,万林海,蔡美峰;基于GA和FCM的岩体结构面的混合聚类方法[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2004年03期
6 张以晨;佴磊;沈世伟;王洁玉;;反倾层状岩质边坡倾倒破坏力学模型[J];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2011年S1期
7 唐红梅,翁其能;岩体边坡最优锚固方向研究[J];重庆交通学院学报;2000年02期
8 陈洪凯,王蓉,唐红梅;危岩研究现状及趋势综述[J];重庆交通学院学报;2003年03期
9 陈洪凯;;三峡库区危岩链式规律的地貌学解译[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1期
10 刁心宏,王泳嘉,冯夏庭,陈廷伟;用人工神经网络方法辨识岩体力学参数[J];东北大学学报;2002年01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洪凯,唐红梅,刘光华,胡明,吴四飞;危岩支撑及支撑-锚固联合计算方法研究[J];岩土工程学报;2004年03期
2 陈洪凯,唐红梅;长江三峡水库区危岩分类及宏观判据研究[J];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2005年04期
3 寿冀平,韩祥银,靳丰山,何国幸;济南燕翅山危岩体稳定性评价及防治对策[J];水文地质工程地质;2005年03期
4 袁洁彬;方丛化;李群强;鲁伟光;洪小凤;;重庆市长寿区商6~#危岩稳定性分析[J];西部探矿工程;2006年09期
5 唐红梅;叶四桥;祝辉;李明;石晋旭;王昌贤;;危岩耦合参数研究[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6年S1期
6 唐红梅;祝辉;李明;叶四桥;石晋旭;;范数灰色理论在三峡库区危岩形成影响因子综合评价中的应用[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6年S1期
7 史文兵;张志斌;覃菊清;;重庆市某危岩治理研究浅析[J];水土保持通报;2007年02期
8 吴超凡;廖英健;戴定贤;王全成;;福建惠安县石门坑路危岩体崩塌成因分析[J];安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4期
9 刘卫华;黄润秋;裴向军;董秀军;韩祥森;;危岩体调查及稳定性工程地质分类方法探讨[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07年S1期
10 胡以德;廖根权;;大足县北山石刻谭家湾危岩带特征及防治对策[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08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姜伏伟;郭福生;姜勇彪;胡中华;;山地风景区景观危岩灾害研究[A];2010年全国工程地质学术年会暨“工程地质与海西建设”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0年
2 丁访强;杨根兰;贺太红;吕庆;;四川省南江县石坝子危岩带破坏模式及成因分析[A];贵州省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3 刘卫华;黄润秋;裴向军;;高陡边坡危岩体发育特征研究[A];2011年全国工程地质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4 陈洪凯;唐红梅;;三峡库区危岩发育规律研究[A];第二届全国岩土与工程学术大会论文集(上册)[C];2006年
5 温小刚;;岩石劈裂机在危岩体应急治理中的应用[A];贵州省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6 王林峰;陈洪凯;唐红梅;唐芬;;地震作用下坠落式危岩稳定性分析[A];《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vol.9 No.5[C];2013年
7 康宏达;殷跃平;张颖;费宇明;;四川窦团山危岩体变形破坏过程计算机模拟[A];第五届全国工程地质大会文集[C];1996年
8 项凡;;贵州某危岩体成因分析及稳定性评价[A];2013年6月建筑科技与管理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3年
9 殷跃平;康宏达;张颖;;三峡链子崖“五万方”危岩体防治工程设计[A];第五届全国工程地质大会文集[C];1996年
10 安三虔;王立川;史功荣;;秭归县聚集坊崩塌危岩体治理工程施工安全管理[A];湖北省三峡库区地质灾害防治工程论文集[C];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余虎;龚滩危岩体没有发生新位移[N];地质勘查导报;2007年
2 娄方进;为了2000多群众的安危[N];贵州日报;2009年
3 本报记者 范宏喜;科学监控三峡危岩[N];中国国土资源报;2011年
4 特约记者 白文起 赵海燕 本报记者 刘兰宁 通讯员 雷婕;长江航运的安全卫士[N];中国国土资源报;2012年
5 本报记者 陈蕊;南京地矿专家灾区排险记[N];江苏经济报;2008年
6 记者 刘维;三峡望霞危岩崩塌有惊无险[N];中国国土资源报;2011年
7 刘兰宁 白文起;打开洪崖洞的“金钥匙”在哪里[N];中国国土资源报;2009年
8 记者 黎晓艳 实习生 王璐 肖荷君 通讯员 贺茂平 周云松;根治板岩山危岩排定时间表[N];黄石日报;2009年
9 通讯员 杨云龙 特约记者 金红;撑起安全防护网[N];中国国土资源报;2012年
10 记者 袁浪;纳雍危岩崩塌原因查明[N];中国国土资源报;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刘卫华;高陡边坡危岩体稳定性、运动特征及防治对策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08年
2 唐红梅;群发性崩塌灾害形成机制与减灾技术[D];重庆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亮;危岩变形失稳机理及防治技术研究[D];重庆交通大学;2009年
2 王蓉;危岩发育机理与工程防治原理研究[D];重庆交通学院;2003年
3 姜永玲;重庆某高速铁路沿线危岩体发育特征及防治措施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1年
4 张瑞刚;危岩突发性破坏机制研究[D];重庆交通大学;2012年
5 胡以德;重庆市巫山县望霞危岩变形破坏机制及防治措施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1年
6 叶四桥;危岩损伤—断裂联合机理研究[D];重庆交通学院;2004年
7 高海伟;危岩崩塌的链式演变过程及信息跟踪技术应用[D];重庆交通大学;2008年
8 王智;危岩崩落连锁激振效应研究[D];重庆交通大学;2012年
9 陈维;普洱渡危岩高边坡稳定性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3年
10 卢黎;重庆洪崖洞危岩边坡破坏和加固机理研究[D];重庆大学;2003年
,本文编号:98980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anzhujingjilunwen/9898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