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建筑经济论文 >

基于互联网图片的广州城市意象研究

发布时间:2017-10-07 20:45

  本文关键词:基于互联网图片的广州城市意象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城市意象 广州 网络图片 大数据


【摘要】:城市意象在由凯文·林奇(Kevin·Lynch)提出后,其规划方法与理论也被规划学者广泛应用。在全球化过程中,延续传统文化、促进现代创作既离不开对城市属性、空间结构等客体的深刻认识,也离不开对当代媒介、受众等主体的细微研究。在信息网络迅速发展的新情势之下,互联网媒介为重新审视林奇的意象理论提供了一个全新的数据平台。在此背景下,本文以广州为例,对城市意象的网络媒介表达进行探索性的解析,并为城市规划设计提供基础支撑。本文主要包括以下内容:在理论部分梳理了凯文·林奇的城市意象理论,以及以Appleyard为代表的其他学者对城市意象理论的研究与发展。在新形势下,互联网媒介与大数据的研究方法对城市规划研究提出新的挑战,在这一情况下,刘浏等新学者对城市意象又进行了新的研究,将在互联网媒介的环境下进行了理论扩展的初步讨论。在实证研究部分,采用定量分析技术分要素、逐层分析案例城市——广州在互联网媒介中的城市意象特征。首先对广州市网络城市意象图片类型进行归纳总结,其后对广州市市域层面的城市意象分布分析,发现广州市城市意象网络点呈现典型的聚集状态。并对人口、经济、景点等相关因素对网络城市意象点分布的影响作出判断。对广州市区层面进行区之间的城市意象对比,包括数量分布,类型分布与图片内容分析,可以发现以越秀区、荔湾区和天河区为代表的广州市中心城区与周边县市在各方面的不同,包括中心城区的城市意象类型更为丰富、周边区县的意象逐渐景观化等。结合前述的内容形成广州城市意象的网络感知结论。最后对本文的研究进行展望并对本文缺陷进行阐述。
【关键词】:城市意象 广州 网络图片 大数据
【学位授予单位】:华南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TU984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17
  • 第1章 绪论17-21
  • 1.1 研究背景17-18
  • 1.1.1 研究目的和意义17-18
  • 1.2 研究内容18-19
  • 1.2.1 研究目标18
  • 1.2.2 研究内容18-19
  • 1.3 技术路线19-21
  • 1.3.1 研究方法19-21
  • 第2章 城市意象相关研究概述21-28
  • 2.1 凯文·林奇理论概述21-22
  • 2.1.1 《城市意象》之前的城市设计理论21
  • 2.1.2 《城市意象》理论概述21-22
  • 2.2 围绕城市意象理论的探讨22-24
  • 2.2.1 林奇的理论延续22
  • 2.2.2 林奇理论的规划应用22-23
  • 2.2.3 其他方法在城市意象方面的探讨23-24
  • 2.2.4 小结24
  • 2.3 广州市城市意象研究24-25
  • 2.4 大数据在城市意象研究中的应用25-26
  • 2.5 网络媒介理论概述26
  • 2.6 城市意象相关研究近况26-27
  • 2.7 本章小结27-28
  • 第3章 广州市城市意象图片时空分布特征28-44
  • 3.1 广州市网络图片空间分布特征28-32
  • 3.1.1 数据来源28
  • 3.1.2 广州市网络图片总体分布28-31
  • 3.1.3 人均图片密度分布31-32
  • 3.2 广州市网络图片时间分布特征32-43
  • 3.2.1 广州市网络图片分年分布特征32-36
  • 3.2.2 城市意象网络图片数量与旅游人数关联36-39
  • 3.2.3 广州市网络图片分月分布特征39-42
  • 3.2.4 网络图片显现的城市发展趋势42-43
  • 3.3 本章小结43-44
  • 第4章 广州市城市意象要素特征44-88
  • 4.1 城市意象主要属性要素44-46
  • 4.1.1 广州市高频场景的意象预研究44
  • 4.1.2 广州城市意象主要属性判别44-46
  • 4.2 广州市各类意象要素标准差椭圆分析46-49
  • 4.3 广州市各类意象分析49-84
  • 4.3.1 广州市市域现代建筑类图片分布49-54
  • 4.3.2 广州市市域水系类图片分布54-59
  • 4.3.3 广州市市域自然(不含水系)类图片分布59-65
  • 4.3.4 广州市市域古建类图片分布65-70
  • 4.3.5 广州市市域交通类图片分布70-74
  • 4.3.6 广州市市域地标类图片分布74-81
  • 4.3.7 广州市市域乡村景观类图片分布81-83
  • 4.3.8 广州市市域其他类图片分布83-84
  • 4.4 城市意象五要素的网络重现84-87
  • 4.4.1 道路84-85
  • 4.4.2 边界85
  • 4.4.3 节点85-86
  • 4.4.4 区域86
  • 4.4.5 标志物86-87
  • 4.5 本章小结87-88
  • 第5章 区层面城市意象的类型特征88-100
  • 5.1 区层面城市意象空间结构88-93
  • 5.1.1 广州市各区城市意象网络图片数量分布88-89
  • 5.1.2 广州市各区城市意象类别分布89-93
  • 5.2“老城区”与从化区城市意象差异性93-96
  • 5.2.1 总体分布差异性93-94
  • 5.2.2 单张图片内容分析94-96
  • 5.3 中心城区间城市意象差异性96-97
  • 5.4 广州市区层面城市意象时间变迁——以天河区为例97-98
  • 5.5 本章小结98-100
  • 第6章 研究结论与发展建议100-106
  • 6.1 主要结论100-104
  • 6.1.1 广州市城市意象图片要素类别100
  • 6.1.2 广州市城市意象点分布以中心城区为主100-101
  • 6.1.3 意象分布周期性101
  • 6.1.4 旅游过夜人数对城市意象的数量关联性低101-102
  • 6.1.5 广州市城市意象逐渐“绿化”102
  • 6.1.6 广州市城市意象点人均密度周边区县更高102-103
  • 6.1.7 广州市城市意象中心逐渐向东偏移103-104
  • 6.2 对广州城市意象建设的建议104
  • 6.3 研究展望与不足104-106
  • 6.3.1 研究展望104
  • 6.3.2 研究不足104-106
  • 参考文献106-112
  • 附录112-114
  • 附表一:从化区与“老城区”样本图片要素类别占比112-114
  • 攻读博士/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114-115
  • 致谢115-116
  • 附件116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沈益人;;对城市意象五元素的思考[J];上海城市规划;2004年04期

2 邵靖;;古韵今风——论苏州城市意象元素[J];现代城市研究;2007年01期

3 杨宇;胡荣;;论轨道交通影响下之城市意象[J];装饰;2008年04期

4 王富强;周旭丹;;风貌建筑保护区改造更新中意象元素研究[J];山西建筑;2010年13期

5 左宁;薛燕飞;;从城市意象的角度谈城市特色形成的因素[J];科技信息;2010年14期

6 张焱菁;;《城市意象》读后感——以北京、杭州为例浅析双城意象[J];农业科技与信息(现代园林);2010年10期

7 施旭升;;城市意象与诗意栖居[J];文化艺术研究;2010年05期

8 吴奕苇;罗娟;;浅析重庆三峡广场城市意象要素[J];山西建筑;2011年15期

9 王丹琦;罗乐;宋扬;;试析凯文·林奇在《城市意象》中是如何显现思维的存在并使之导向真实的[J];农业科技与信息(现代园林);2011年03期

10 熊丹;;浅谈城市意象在城市环境中的体现——以汉口为例[J];中外建筑;2012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杨宇振;;城市历史地图与近代文学解读中的重庆城市意象[A];《营造》第五辑——第五届中国建筑史学国际研讨会会议论文集(上)[C];2010年

2 刘茜;刘欣葵;;“国家视角”下的北京城市意象及其元素表达[A];2011城市国际化论坛——全球化进程中的大都市治理(论文集)[C];2011年

3 白凯;赵安周;;城市意象与旅游目的地意象研究进展分析:趋同与分野[A];地理学核心问题与主线——中国地理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暨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建所五十年庆典论文摘要集[C];2011年

4 ,

本文编号:98999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anzhujingjilunwen/98999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595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