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技术经济论文 >

面板数据计量经济模型在土地利用与覆被变化中的应用研究

发布时间:2016-09-04 11:22

  本文关键词:面板数据计量经济模型在土地利用与覆被变化中的应用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中南大学》 2010年

面板数据计量经济模型在土地利用与覆被变化中的应用研究

刘振肖  

【摘要】: 土地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最基本的资源,地球表层最突出的景观标志就是土地利用与土地覆被。人口过快增长、粮食短缺、环境污染、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锐减等问题的日趋突出,使得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研究成为当今全球变化研究中的热点。因而,作为一个研究切入点,许多全球变化的研究者均将土地利用/覆被变化作为研究内容,对人类在全球变化中所起的作用进行研究。 本论文以江苏省为研究区域,在广泛收集研究区各种资料的基础上,应用面板数据计量经济学的相关理论与方法,结合江苏社会、经济统计数据,对江苏省土地利用/覆被变化作了深入研究分析。研究了江苏省土地利用现状与变化,并对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做了定性与定量分析,最终构建了江苏省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的社会经济模型。 全文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1.在对江苏省土地利用/覆被现状综合分析的基础上,以定性、定量相结合的综合集成方法和数学模型为手段,对江苏省土地利用变化幅度、土地利用变化动态度、土地利用程度等指标进行分析,研究不同时段各种土地利用/覆被类型的数量变化、变化速率等情况,揭示江苏省土地利用的特点与问题所在。 2.运用计量经济学中的相关系数分析法和Granger因果分析法,借助SPSS软件与Eviews软件,分析了土地利用变化与主要的社会经济因子的相关性和因果关系,找出了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的主要社会经济驱动力因子。 3.运用面板数据计量经济学的相关理论与方法,构建江苏省各土地利用类型的社会经济模型。分析模型得出研究区耕地的变化主要受人口、人们生活水平、经济发展等因子的影响;人口因素是对林地影响最大的社会经济因素;地区居民收入与生活水平的提高有利于水域面积的扩展等结论。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中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0
【分类号】:F301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7
  • 目录7-10
  • 第一章 绪论10-20
  • 1.1 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变化的概念和内容10
  • 1.2 选题依据、目的及意义10-13
  • 1.2.1 选题依据10-12
  • 1.2.2 选题目的和意义12-13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13-17
  • 1.3.1 国外LUCC研究进展13-14
  • 1.3.2 国内LUCC研究进展14-15
  • 1.3.3 目前国内外土LUCC模型及分析15-17
  • 1.4 研究方法及思路17-20
  • 1.4.1 研究方法选择17
  • 1.4.2 总体研究思路及章节安排17-20
  • 第二章 面板数据与计量经济学模型20-30
  • 2.1 面板数据20-22
  • 2.1.1 面板数据简介20-21
  • 2.1.2 面板数据的特点21-22
  • 2.2 面板数据计量经济模型22-24
  • 2.2.1 静态模型23-24
  • 2.2.1.1 混合模型23
  • 2.2.1.2 固定效应与随机效应模型23-24
  • 2.2.2 动态模型24
  • 2.3 面板数据计量经济模型选择与检验24-27
  • 2.3.1 混合模型与固定效应模型的选择25
  • 2.3.2 混合模型与随机效应模型的选择25-26
  • 2.3.3 固定效应模型与随机效应模型的选择26
  • 2.3.4 不变系数与变系数模型选择26-27
  • 2.4 面板数据模型的参数估计方法27-28
  • 2.4.1 最小二乘估计27-28
  • 2.4.2 极大似然估计28
  • 2.5 Eviews软件简介及在本研究中的应用28-29
  • 2.6 本章小结29-30
  • 第三章 研究区概况及分析30-48
  • 3.1 研究区域选择30
  • 3.2 研究区概况30-35
  • 3.2.1 地理位置与行政区划30-31
  • 3.2.2 地形地貌与气象水文31-32
  • 3.2.3 社会经济及其发展变化分析32-35
  • 3.3 研究区土地利用现状及变化分析35-43
  • 3.3.1 土地利用现状35-36
  • 3.3.2 研究区土地利用变化分析36-43
  • 3.3.2.1 土地利用变化总量与幅度36-38
  • 3.3.2.2 土地利用变化速率38-39
  • 3.3.2.3 土地利用程度39-40
  • 3.3.2.4 各地市土地利用变化分析40-43
  • 3.4 研究区土地利用特点及存在问题43-46
  • 3.4.1 土地利用特点44
  • 3.4.2 土地利用存在问题44-46
  • 3.5 本章小结46-48
  • 第四章 土地利用变化与社会经济相关性分析48-60
  • 4.1 土地利用变化与社会经济相关系数分析48-49
  • 4.2 土地利用变化与社会经济Granger因果分析49-50
  • 4.3 本章小结50-60
  • 第五章 土地利用/覆被变化模型的构建60-82
  • 5.1 模型变量与数据选取60
  • 5.2 模型的选择60-67
  • 5.3 模型参数估计67
  • 5.4 模型检验与调整67-71
  • 5.4.1 模型的检验67-69
  • 5.4.2 模型的调整69-71
  • 5.5 最终计量经济模型71-76
  • 5.6 结果分析76-78
  • 5.6.1 耕地模型分析76-77
  • 5.6.2 林地模型分析77
  • 5.6.3 居民点工矿用地及交通用地模型分析77-78
  • 5.6.4 水域模型分析78
  • 5.7 江苏省土地可持续利用对策与建议78-80
  • 5.8 本章小结80-82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82-85
  • 6.1 主要结论82-83
  • 6.2 有待进一步解决的问题83
  • 6.3 展望83-85
  • 参考文献85-92
  • 致谢92-94
  •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的研究成果94
  •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团结协作 争创佳绩——记天津市级劳模集体、东丽区国土资源分局土地利用事务中心[J];环渤海经济瞭望;2011年06期

    2 吴旭宏;;基于GIS的城市土地利用最优途径研究[J];建筑;2011年13期

    3 欧阳南江;陈中平;杨景胜;;香港轨道交通的经验及其启示[J];城市与区域规划研究;2011年01期

    4 江南;戴姜蕾;;江南乡村人居环境建设现状分析——以常熟蒋巷村土地资源利用现状为例[J];北方环境;2011年07期

    5 张勇;蔡继清;孙雁君;杜轶;;王家沟小流域50a土地利用动态变化分析[J];山西农业科学;2011年08期

    6 任冬玲;杜林永;;陕西省资源枯竭型城市土地利用与转型问题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11年11期

    7 申华敏;;浅析土地利用和城乡统筹发展[J];才智;2011年17期

    8 蒋峥嵘;邓朝晖;;刍议实施退耕还林工程后土地利用情况——基于东安县调查研究[J];现代园艺;2011年09期

    9 张静;秦公伟;杨志林;;关于我国中小城市土地利用的问题探讨[J];中国国土资源经济;2011年06期

    10 李玲;汤振兴;张青军;;城市轨道交通与沿线土地利用协调发展策略研究[J];黑龙江交通科技;2011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蓓蓓;叶瑜;;东北过去300年耕地重建数据与国际数据库对比[A];中国地理学会百年庆典学术论文摘要集[C];2009年

    2 葛京凤;冯忠江;高伟明;王卫;梁彦庆;;河北太行山区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及其对水循环的影响机理及优化模式研究[A];中国地理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3 张强;张洪岩;;长白山区中朝边界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及地缘生态安全研究[A];地理学与生态文明建设——中国地理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8年

    4 王进洲;;地质环境对我市土地利用的影响因素浅析[A];加入WTO和中国科技与可持续发展——挑战与机遇、责任和对策(下册)[C];2002年

    5 李鹏山;谢跟踪;苏珊;孟相彩;于蕾;;基于GIS的海口市滨海旅游区土地利用的生态环境效应研究[A];发挥资源科技优势 保障西部创新发展——中国自然资源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11年

    6 李春丽;;吉林西部农户行为与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的相互关系研究[A];地理学核心问题与主线——中国地理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暨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建所五十年庆典论文摘要集[C];2011年

    7 喻逢春;;当前土地利用中违法行为发生的思考[A];湖北省土地学会成立二十周年论文集[C];2000年

    8 杨波;;基于ArcGIS的县(市)级土地利用数据库建设——以重庆市奉节县为例[A];中国地理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9 陈剑;;基于RS和GIS的土地利用/覆盖变化的研究[A];2011城市发展与规划大会论文集[C];2011年

    10 许田;;生态服务价值在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应用及方法研究[A];2010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二卷)[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湖南省常德市国土资源局 胡建忠;[N];中国国土资源报;2005年

    2 孙文盛;[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5年

    3 ;[N];人民政协报;2005年

    4 记者 杨新红 通讯员 胡珀 辛玲;[N];云南日报;2005年

    5 记者 曾智;[N];重庆日报;2008年

    6 记者 侯小健;[N];海南日报;2008年

    7 记者 侯小健;[N];海南日报;2009年

    8 谭梅;[N];雅安日报;2009年

    9 记者 黄晓芳;[N];经济日报;2009年

    10 通讯员 赵忠义;[N];黄石日报;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郭碧云;基于RS和GIS的内蒙古农牧交错带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0年

    2 于兵;大庆地区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对植被和土壤碳氮储量的影响[D];东北林业大学;2010年

    3 成军锋;乌兰布和沙漠及周边地区土地利用与土地覆盖变化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0年

    4 宋戈;中国城镇化过程中土地利用问题研究[D];东北农业大学;2004年

    5 彭保发;区域LUCC的景观生态效应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0年

    6 周兴东;徐州市城区景观格局时空变化遥感监测与分析[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7 MOIWO, JUANA PAUL;土地利用对地下水补排影响的时空分析[D];吉林大学;2006年

    8 马蒂丽;区域土地利用的战略环境影响评价[D];武汉大学;2010年

    9 李衡;长江三角洲地区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及其对洪灾孕灾环境的影响研究[D];南京大学;2012年

    10 朱丽;华北土石山区流域防护林空间优化配置[D];内蒙古农业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振;胶州湾海岸带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及山东省海岸带土地利用变化动态模拟[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2010年

    2 吴喜慧;基于高分辨率遥感影像的杨凌区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0年

    3 刘振肖;面板数据计量经济模型在土地利用与覆被变化中的应用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4 刘冰;汾河河源区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及其驱动力分析[D];山西大学;2010年

    5 马红花;多时相矿区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及驱动因素分析[D];河南理工大学;2011年

    6 郭家秀;1987-2007年上海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及主要驱动力分析[D];上海师范大学;2010年

    7 陶健;基于元胞自动机的南屯矿区土地利用/覆被变化模拟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8 王丽丽;攀枝花市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监测及其时空演变分析[D];成都理工大学;2010年

    9 江晓晗;江津区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及驱动因子研究[D];西南大学;2010年

    10 刘俊;基于3S技术的三峡水库消落带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研究[D];重庆交通大学;2010年


      本文关键词:面板数据计量经济模型在土地利用与覆被变化中的应用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0877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liangjingjilunwen/10877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6b4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