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技术经济论文 >

黄河上游地区减贫转向与高质量发展

发布时间:2021-11-23 16:18
  黄河上游地区是中国贫困易发高发的地区。在2020年打赢脱贫攻坚战背景下,探讨该地区减贫转向特征和高质量发展路径,对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本文通过梳理流域地区发展研究和国家战略需求,基于发展地理学视角,构建了面向流域减贫与发展的"五位一体"地理资本体系及其空间整合分析框架。在界定黄河上游地区范围的基础上,阐述了该地区的减贫转向与发展问题。研究发现:黄河上游地区贫困发生率持续下降,贫困人口大幅减少,2020年后将实现减贫转向;地理资本指数呈明显上升趋势,上升幅度高于黄河流域(0.078)和全国平均水平(0.067),但仍受城乡居民收入和城市化水平较低,工业企业研发强度、贸易依存度、专利密度和技术市场水平较弱等方面的制约;该地区与黄河流域和全国比较发展差距在缩小,呈现区域收敛趋势,但欠发达的格局没有改变。在减贫转向和区域收敛的背景下,综合集成构建了该地区可持续减贫及由传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转型的路径模式。 

【文章来源】:资源科学. 2020,42(01)北大核心CSSCICSCD

【文章页数】:9 页

【部分图文】:

黄河上游地区减贫转向与高质量发展


黄河上游地区范围

总体布局,分析框架,空间,地理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银行将资本赋予地理的属性并从经济、社会、政治和生态4类劣势表征空间贫困,为制定减贫方案提供了发展地理学分析借鉴[31]。中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新发展理念是解决减贫转向和高质量发展问题的根本遵循。本文基于发展地理学[32],构建由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组成的“五位一体”地理资本体系[30],通过地方化、区域化和全球化整合促进地理资本的空间组合并重构流域经济地理格局与高质量发展实践路径(图1)。按照科学性、全面性、非重复性、可获得性和可操作性原则,并综合三轮德尔菲法结果,最终筛选出评价减贫转向与高质量发展的“五位一体”地理资本体系,共21个具体指标。其中,经济地理资本(Economic Geographic Capital,EGC1)主要包括地区生产总值(C1)、人均地区生产总值(C2)、人均财政收入(C3)、贸易依存度(C4)、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C5)、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C6)和农民生活信息化程度(C7);政治地理资本(Political Geographic Capital,PGC)主要包括发展战略(C8)、农村居民政策满意度(C9)、农村居民获得感(C10)和幸福感(C11);文化地理资本(Cultural Geographic Capital,CGC)主要包括技术市场水平(C12)、专利密度(C13)、工业企业研发强度(C14)和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C15);社会地理资本(Social Geographic Capital,SGC)主要包括城市化率(C16)、贫困发生率(C17)、城乡居民收入比(C18)、城乡居民消费比(C19);生态地理资本(Ecological Geographic Capital,EGC2)主要包括森林覆盖率(C20)和生态环境质量指数(C21)。进一步通过TOPSIS(逼近于理想值的排序方法)评价模型和变异系数分析黄河上游地区减贫转向与发展的分异机制、主导地理资本和空间收敛,提出该地区贫困治理与高质量发展的动力策略。2.2 数据来源和处理

贫困发生率,黄河


黄河上游地区青海、甘肃、宁夏和内蒙古4省区地理资本指数分别从2010年的0.264、0.269、0.347和0.363,提高到2018年的0.325、0.279、0.401和0.415,表明各省区发展质量在提高。2010—2018年,青海、甘肃、宁夏和内蒙古4省区平均地理资本指数分别为0.285、0.278、0.362和0.394。虽然4个省区地理资本指数的上升幅度(分别为0.082、0.127、0.097和0.094)均高于黄河流域(0.078)和全国平均水平(0.067),但青海和甘肃地理资本指数低于黄河流域平均水平(0.314),青海、甘肃和宁夏的地理资本指数低于全国的平均水平(0.377)(图4)。通过地理探测发现,制约黄河上游地区发展的主要地理资本包括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城市化率、工业企业研发强度、贸易依存度、专利密度和技术市场水平。2018年,青海、甘肃、宁夏和内蒙古4省区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其中4省区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分别是全国平均值的80.3%、76.3%、81.3%和97.6%,农民可支配收入分别是全国平均值的71.1%、60.2%、80.1%和94.4%(图5)。按照2018年增速,预计到2021年4省区的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依然低于全国平均水平。2018年,青海、甘肃和宁夏3省区的城市化率分别为全国平均值的91.4%、80%和98.8%,仅内蒙古城市化率高出全国平均值的3.1个百分点;青海、甘肃、宁夏和内蒙古4省区规上企业研发强度分别仅为全国平均值的32.8%、16.1%、63%和36.7%;贸易依存度分别仅为全国平均值的4.7%、14.1%、19.8%和17.7%;专利密度分别仅为全国平均值的25.2%、30.2%、46.9%和21.7%;青海和甘肃的技术市场水平略高于全国水平,宁夏和内蒙古的技术市场水平分别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16.6%和69.4%(图5)。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发展地理学的发展与展望[J]. 刘小鹏,李伟华,马存霞,程静,苗红,赵小勇.  地理科学. 2019(12)
[2]城镇快速发展对河流温室气体溶存及扩散通量的影响——以重庆市黑水滩河流域场镇为例[J]. 龚小杰,王晓锋,袁兴中,刘婷婷,侯春丽.  生态学报. 2019(22)
[3]长江经济带外向型经济空间溢出效应[J]. 蔡冰冰,赵威,李政旸,杨慧.  资源科学. 2019(10)
[4]发展地理学视角下欠发达地区贫困的地方分异与治理[J]. 刘小鹏,李伟华,王鹏,王亚娟,程静,马存霞.  地理学报. 2019(10)
[5]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的战略设计及其支撑体系构建[J]. 任保平,张倩.  改革. 2019(10)
[6]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研究框架[J]. 左其亭.  人民黄河. 2019(11)
[7]淮河生态经济带区域发展差异及协同发展策略[J]. 曹玉华,夏永祥,毛广雄,蔡安宁,刘传明.  经济地理. 2019(09)
[8]近35 a叶尔羌河中下游流域土地利用/覆被时空动态演变特征[J]. 麦丽开·艾麦提,满苏尔·沙比提,张雪琪.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2019(09)
[9]典型农牧交错带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以内蒙古岱海流域为例[J]. 王书航,白妙馨,陈俊伊,赵丽,张博,郭云艳,姜霞.  环境工程技术学报. 2019(05)
[10]生态大保护背景下长江流域水资源综合管理思考[J]. 王建华.  人民长江. 2019(10)



本文编号:351424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liangjingjilunwen/351424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636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