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水资源利用与经济协调发展脱钩分析——基于虚拟水的视角
本文关键词:江西省水资源利用与经济协调发展脱钩分析——基于虚拟水的视角 出处:《科技管理研究》2015年20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基于虚拟水与水足迹理论、脱钩理论对江西省2003—2012年的水资源利用与经济发展之间的脱钩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2003—2012年江西省人均水足迹均值为1 783 m3,高于"国际水足迹组织"测算的2011年中国人均水足迹1 700 m3;水资源利用效率指标从2003年4.39元/m3增加到2012年的8.57元/m3,且此期间水足迹强度呈现出明显下降的趋势,说明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在明显提高,但水资源利用与经济协调发展脱钩分析显示,分析期间大部分年份江西GDP增长与水资源消耗评价结果为弱脱钩的初级协调,水资源利用效率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Abstract]:Based on the virtual water and water footprint theory, the decoupling theory is used to study the decoupling relationship between water resources utilization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Jiangxi Province from 2003 to 2012. The average per capita water footprint of Jiangxi Province from 2003 to 2012 was 1 783 m3, which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China in 2011 measured by the International Water footprint Organization. The water use efficiency index increased from 4.39 yuan / m ~ 3 on 2003 to 8.57 yuan / m ~ (3) on 2012, and the water footprint intensity decreased obviously during this period. It shows that the utilization efficiency of water resources is improving obviously, but the decoupling analysis shows that the utilization of water resources is in harmony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economy. During most of the years, the results of GDP growth and water resource consumption evaluation in Jiangxi Province were primary coordination of weak decoupling, and the efficiency of water resources utilization still needed to be further improved.
【作者单位】: 安徽大学经济学院;南开大学经济学院;
【基金】:江西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区域虚拟水贸易战略研究”(JJ1146) 江西省科技厅软科学基金项目“低碳经济视角下新型城镇化发展路径研究——以环鄱阳湖地区为例”(20112BAA10044)
【分类号】:F127;F205
【正文快照】: 1文献综述水资源系统与生态系统对人类生存与发展有着重大意义。随着经济快速发展和人口逐年增长,社会对水资源的需求持续增加,而水污染及环境问题导致的可利用水资源减少则影响了水资源的供给,水资源供需矛盾成为制约生产生活的重要因素之一。2014年5月在贵州举行的第二届中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8条
1 王双英;陆文聪;;江西虚拟水消费与贸易研究——基于投入产出分析[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11年08期
2 罗光明;侍克斌;张宏俊;;新疆水资源利用和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J];干旱区地理;2009年04期
3 曹双玺;毕星;;北京市水资源利用与经济增长动态关系研究——基于VAR与SVAR模型分析[J];河南科学;2014年02期
4 陈守煜,黄宪成,李登峰;大连市水资源利用与宏观经济协调发展规划多目标群决策模型与方法[J];水利学报;2003年03期
5 谷学明;王远;赵卉卉;王芳;朱晓东;陆根法;;江苏省水资源利用与经济增长关系研究[J];中国环境科学;2012年02期
6 邓朝晖;刘洋;薛惠锋;;基于VAR模型的水资源利用与经济增长动态关系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2年06期
7 钟太洋;黄贤金;韩立;王柏源;;资源环境领域脱钩分析研究进展[J];自然资源学报;2010年08期
8 潘安娥;陈丽;;湖北省水资源利用与经济协调发展脱钩分析——基于水足迹视角[J];资源科学;2014年02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张蕾;中国虚拟水和水足迹区域差异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9年
2 陈栓;中国1996-2010年省际水足迹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3年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尹婷婷;李恩超;侯红娟;;钢铁工业产品水足迹研究[J];宝钢技术;2012年03期
2 蔡燕;王会肖;王红瑞;王海龙;;黄河流域水足迹研究[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Z1期
3 朱小凯;齐兵;;多目标可变模糊优选模型及其在水库调度中的应用[J];东北水利水电;2010年01期
4 赵兴国;潘玉君;赵波;和瑞芳;刘树芬;杨小燕;李会仙;;区域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关系的时空分析[J];地理科学进展;2011年06期
5 王强;伍世代;李婷婷;徐玲琳;;闽台能源消费变化与驱动力对比研究[J];地理科学;2012年06期
6 王芳;;大连市污水资源化问题的探讨[J];大连民族学院学报;2007年03期
7 孙才志;陈丽新;刘玉玉;;中国省级间农产品虚拟水流动适宜性评价[J];地理研究;2011年04期
8 李健;张吉辉;;天津市水资源足迹趋势预测与动态调节[J];地域研究与开发;2011年05期
9 张西林;;水库水资源优化配置理论初步探讨[J];广东水利水电;2005年06期
10 汪奎;邵东国;顾文权;岑栋浩;谭学智;杨丰顺;;中国用水量与经济增长的脱钩分析[J];灌溉排水学报;2011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张卓颖;石敏俊;杨红;;虚拟水贸易对水资源影响研究——基于投入产出模型的对比分析[A];发挥资源科技优势 保障西部创新发展——中国自然资源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11年
2 陈丽新;孙才志;;辽宁省水足迹研究及驱动力分析[A];变化环境下的水资源响应与可持续利用——中国水利学会水资源专业委员会2009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3 邹金浪;吴群;;中国城市人口增长与建设用地扩张脱钩的差异分析[A];中国土地资源开发整治与新型城镇化建设研究[C];201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发文;洪灾避迁决策理论及其应用研究[D];河海大学;2005年
2 钟平安;流域实时防洪调度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D];河海大学;2006年
3 牛文娟;基于系统演化算法的水资源多Agent系统建模仿真研究[D];河海大学;2007年
4 赵然杭;城市水资源利用的关键问题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8年
5 丛方杰;基于水基和复杂适应理论的北方沿海城市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8年
6 钟炜;流域梯级水电站联合优化调度辅助决策系统研究[D];天津大学;2007年
7 吴丽;城市水资源系统中若干重要问题的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9年
8 叶季平;混联水库群防洪调度管理理论与方法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10年
9 张洪波;黄河干流生态水文效应与水库生态调度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09年
10 陈秀铜;改进低温下泄水不利影响的水库生态调度方法及影响研究[D];武汉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朱文敏;河北省馆陶县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对策研究[D];河北工程大学;2010年
2 刘洋;浑河流域水资源承载能力研究[D];沈阳农业大学;2010年
3 梁艳慧;基于合作博弈的大连市水资源配置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4 陈向涛;我国2020年碳减排承诺实现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5 马莉;疏勒河流域水资源优化配置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6 张田;鄂尔多斯市水生态足迹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1年
7 姜莉;海河流域京津冀地区虚拟水实证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1年
8 陈丽新;中国农产品虚拟水流动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1年
9 陈鹏;基于水足迹的天津市农业产业分析[D];天津理工大学;2011年
10 王晓翠;我国药品安全管理要素及其体系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魏素娟;张钰;;基于AHP法对甘肃内陆河流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评价[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01期
2 龙爱华,徐中民,张志强;西北四省(区)2000年的水资源足迹[J];冰川冻土;2003年06期
3 徐中民,程国栋;中国人口和富裕对环境的影响[J];冰川冻土;2005年05期
4 王新华,徐中民,龙爱华;中国2000年水足迹的初步计算分析[J];冰川冻土;2005年05期
5 熊俊;基尼系数四种估算方法的比较与选择[J];商业研究;2003年23期
6 王崇梅;;基于中国样本探析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耗脱钩[J];山东工商学院学报;2009年06期
7 邓晓军;谢世友;王新华;;重庆市2004年的水足迹分析[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7年05期
8 张利平;夏军;胡志芳;;中国水资源状况与水资源安全问题分析[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9年02期
9 王远;陈洁;周婧;王义琛;陆根法;;江苏省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耦合关系研究[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10年09期
10 诸大建;邱寿丰;;城市循环经济规划的分析工具及其应用——以上海为例[J];城市规划;2007年03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李登峰;复杂模糊系统多层次多目标多人决策理论模型方法与应用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199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李明;长春市1994-2004年水足迹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何建武;地区间水资源利用对比分析模型研究[J];天津农学院学报;2002年01期
2 成定平;安康水资源利用的技术报告[J];安康师专学报;2003年02期
3 张景勇;西北土地荒漠化水资源利用不当是“罪魁”[J];草业科学;2003年05期
4 张正栋;中国西北地区水资源利用的对策研究[J];水土保持研究;2003年04期
5 张成儒;河口区水资源利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山东水利;2003年01期
6 杜兆国,刘玉涛;牡丹江城区水资源利用及存在问题[J];东北水利水电;2004年07期
7 贡力,张琦,陈泽善;西北地区水资源利用的开发与对策[J];甘肃水利水电技术;2004年03期
8 刘铁柱;;北京某园区水资源利用初探[J];上海建设科技;2007年02期
9 赵纪彬;巩志红;赵智勇;;水资源利用及水环境污染防治浅议[J];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2007年05期
10 彭端伟;张艳平;王高旗;;保障社会经济发展的水资源利用对策[J];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2007年0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刘宁;;文化视野中的水资源利用与保护[A];首届中国水文化论坛优秀论文集[C];2009年
2 陈敏建;贺伟程;;中国水资源利用前景初探[A];中国水利学会一九九九年优秀论文集[C];1999年
3 陈兆丰;;在西部大开发中陕北能源重化工基地水资源利用及供水途径探讨[A];西部大开发 科教先行与可持续发展——中国科协2000年学术年会文集[C];2000年
4 孙才志;赵良仕;;环境规制下的中国水资源利用环境技术效率测度及空间关联特征分析[A];山地环境与生态文明建设——中国地理学会2013年学术年会·西南片区会议论文集[C];2013年
5 马强;;基于循环经济理念的滨海地区水资源利用战略[A];城市规划和科学发展——2009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09年
6 徐涛;;宁南山区环境改善与水资源利用的实践及对策[A];西部大开发 科教先行与可持续发展——中国科协2000年学术年会文集[C];2000年
7 赵俊侠;;甘肃省天水市水资源利用存在的问题及保护对策[A];“全国水土流失与江河泥沙灾害及其防治对策”学术研讨会会议文摘[C];2003年
8 滕颖;;浅议苏州地区社区水资源利用[A];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上卷)[C];2006年
9 李锡龄;杨运泰;;新疆水资源利用的管见[A];新疆水利学会获奖论文集(1989-1998)[C];1999年
10 金德官;;甘青蒙新内陆区开发与水资源利用及生态环境治理问题探讨[A];力学与西部开发会议论文集[C];200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钱怡;《水资源利用和保护》拿到8万美元项目支持[N];苏州日报;2009年
2 本报见习记者 朱丹;电子智能水资源利用技术与沙漠化治理高级研讨会在京召开[N];中国水利报;2003年
3 刘利军;水资源利用应以公平为底线[N];中国信息报;2004年
4 水利部副部长 刘宁;水资源利用与保护的文化观[N];中国能源报;2010年
5 刘宁;文化视野中的水资源利用与保护[N];学习时报;2010年
6 记者程金明;孟山都创新科技提高水资源利用[N];中国食品报;2010年
7 武汉市委党校副教授 刘小力;推动水资源利用方式根本转变[N];湖北日报;2012年
8 记者 王雨;喀斯特山区水资源利用获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立项[N];贵州日报;2014年
9 记者 张魁勇;抓住机遇 加快发展 不断开创统筹城乡水资源利用管理新局面[N];成都日报;2011年
10 记者 郭锦辉;污染是水资源利用最突出的问题[N];中国经济时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马涛;湿地生态环境耗水规律及水资源利用效用评价[D];大连理工大学;2012年
2 朱思红;秦水资源利用之研究[D];郑州大学;2006年
3 李海涛;绿洲水资源利用情景模拟与绿洲生态安全[D];北京大学;2008年
4 柴玲;水资源利用的权力、道德与秩序[D];中央民族大学;2010年
5 高升荣;水环境与农业水资源利用[D];陕西师范大学;2006年
6 武华光;山东省灌溉水资源利用管理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06年
7 韩松;防洪及水资源利用风险分析问题的研究[D];天津大学;2007年
8 张明生;浙江省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与优化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胡瑞英;明清时期广州城市水资源利用的初步研究[D];暨南大学;2008年
2 王杰青;中国水资源利用强度的时空差异分析[D];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
3 钱燕;珠江水资源利用及发展[D];河海大学;2005年
4 樊艳丽;山西省水资源利用与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协调关系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4年
5 石家峰;基于江南水城特色塑造的水资源利用策略[D];苏州科技学院;2014年
6 尚泽峰;山西省水资源利用分析[D];山西师范大学;2012年
7 赵福增;我国绿色建筑节水及水资源利用技术措施和指标研究[D];重庆大学;2007年
8 陈明;都兰绿洲水资源利用规划研究与防沙治沙技术[D];北京林业大学;2011年
9 于晓龙;基于需求分析的大连市水资源利用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2年
10 Markus Tibbetts(马进);上海市水资源利用模式可持续性定量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36351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ngjiguanlilunwen/13635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