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结构与产业结构协调发展的比较研究
[Abstract]:By describing the evolution trend of employment structure and industrial structure and the degree of structural deviation of three industries, this paper reveals that the adjustment of employment structure in China lags behind the adjustment of industrial structure. On the basis of regional classification at home and abroad, and with the aid of the index of structural deviation degree, this paper compares the three regions of China's east, middle and west and the three industries of the United States, Germany, Japan, Russia and Pakistan, with the degree of structural deviation and the more mature regions or economies they have developed. The smaller the deviation of the structure of the third industry. Therefore, it is predicted that the employment structure and industrial structure of our country will tend to be consistent with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of economy, and some policy suggestions are put forward to promote the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f employment structure and industrial structure in China.
【作者单位】: 东北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华南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中共大连市委党校经济学教研部;
【分类号】:F249.2;F121.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张车伟,蔡f ;就业弹性的变化趋势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2002年05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唐志丹;翟琳;崔启东;;辽宁省经济增长的就业弹性分析与对策[J];辽宁科技大学学报;2011年04期
2 孟大虎,王硕;文凭筛选、人力资本与大专毕业生就业[J];北京社会科学;2005年04期
3 吴江;封晓庆;;四川省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动态关系[J];财经科学;2006年07期
4 杨一帆;;失地农民的征地补偿与社会保障——兼论构建复合型的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制度[J];财经科学;2008年04期
5 黄岭峻,汪琴;武汉市文科女大学生就业与心理状况相关度实证分析[J];长江论坛;2005年04期
6 韩淑丽;加快第三产业发展方略研究[J];财经问题研究;2003年11期
7 卜鸥;;重庆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相关性问题与对策研究[J];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8 俞晓晶;;长三角地区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关系的实证分析[J];科技和产业;2010年06期
9 冯江茹;;山西产业结构变动对就业结构影响的实证研究[J];科技和产业;2010年10期
10 杨翠芬;;基于就业视角的山西产业结构调整与对策[J];科技和产业;2012年0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熊鸿军;经济转型期上海工业劳动生产率增长的就业效应研究[D];东华大学;2010年
2 王志伟;中国就业函数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1年
3 王庆丰;中国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协调发展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0年
4 杨一帆;中国农民社会保障制度建构与农地制度变迁[D];西南财经大学;2010年
5 陈明;我国城镇密集地区聚集与扩散机制研究[D];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2009年
6 李亚伯;中国劳动力市场发育论纲[D];江西财经大学;2003年
7 白冰冰;上海市非正规就业的发展及其城市空间形态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8 黄映晖;农村劳动力再生产成本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05年
9 陈在余;需求约束下工业化发展的影响因素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5年
10 栗建华;我国教育投入、经济增长与就业问题SD模型研究[D];复旦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尚波;中部地区现代服务业发展与就业效应的研究[D];南昌大学;2010年
2 王静;基于产业结构优化视角的江西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研究[D];南昌大学;2010年
3 朱琳;中国高增长、低就业研究分析及政策建议[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4 陈秀智;人民币汇率、对外贸易以及就业增长[D];浙江财经学院;2010年
5 江波;上海市工业劳动生产率变动对就业的影响[D];东华大学;2010年
6 易会俊;2010-2020年浙江省劳动力供求预测[D];浙江大学;2011年
7 陈烁;大学生就业难问题成因的实证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8 曹利红;深圳市就业容量综合评价[D];暨南大学;2011年
9 孙婕;我国就业弹性的变化趋势及影响因素分析[D];山西财经大学;2011年
10 祝明明;论加强民生建设与提升中国共产党的公信力[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吕政;中国能成为世界的工厂吗?[J];中国工业经济;2001年11期
2 陈淮;中国劳动力市场政策的主要指向[J];管理世界;1999年05期
3 ;收入增长·就业转移·城镇化推进——农村经济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及政策选择思路[J];管理世界;1999年01期
4 胡鞍钢;关于降低我国劳动力供给与提高劳动力需求重要途径的若干建议[J];中国软科学;1998年1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韩梅;;安徽省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偏离度分析[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2 张应良;周庆;;产业结构偏离度、行业结构偏离度与竞争力评价:重庆例证[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03期
3 张金麟;;云南的失业率与结构偏离度及就业增长[J];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4期
4 张宝东;李春田;;第三产业、结构偏离度与就业潜力:云南的经验证据[J];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6期
5 刘海波;韩喜昆;;甘肃省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偏离度分析[J];经济论坛;2013年10期
6 高建丽;张同全;;山东省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问题研究——基于结构偏离度视角[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12年11期
7 宋县委;;海南工业化战略对就业和城市化的影响——基于产业结构偏离度的分析[J];新东方;2013年03期
8 吴波;;基于产业—人才匹配度的区域人才培养对策研究——以新疆西部四地州为例[J];经营管理者;2014年03期
9 李玲;;基于杭州市经济增长的就业结构分析[J];商场现代化;2009年30期
10 张金英;石美遐;;约束型低碳经济政策手段就业效应的地区差异——基于地区CO_2结构偏离度的面板数据分析[J];经济评论;2013年03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国家统计局服务业统计司;“十一五”中国服务业发展报告[N];中国信息报;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李彦俊;山西省产业结构优化和调整研究[D];河北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226441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ngjiguanlilunwen/22644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