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转移劳动力就业能力对其非农就业稳定影响的实证分析
[Abstract]:Based on the questionnaire data of 533 rural migrant labor force in Guangdong province, it is proved by multiple linear regression analysis that the influence degree and direction of the employment ability of rural migrant labor force on the stability of non-agricultural employment should be subdivided, married, and educated. Occupational emotion, professional behavior, communicative skills and depth of social capital have a significant positive effect on the stability of non-agricultural employment, and the breadth of social capital has a significant negative impact on the stability of non-agricultural employment, gender, and social capital breadth. The influence of occupational value and job skills on the stability of rural labor force transfer was not significant. It can be seen that we should promote the stability of non-agricultural employment of rural labor force, improve the ability of rural labor force to transfer employment, increase the vocational skills training and education of rural labor force, and attach importance to the cultivation of occupational loyalty. We should constantly improve the organizational atmosphere, optimize the employment environment, vigorously promote industrial upgrading, and create incentives and compatible conditions for employment stability.
【作者单位】: 华南农业大学;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非农就业稳定性、制度嵌入与农地流转机制研究”(12BJY088) 广州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农地制度创新与有序推进广州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研究”(2014YB018)
【分类号】:F323.6;F249.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7条
1 姚先国,郭东杰;改制企业劳动关系的实证分析[J];管理世界;2004年05期
2 叶静怡;周晔馨;;社会资本转换与农民工收入——来自北京农民工调查的证据[J];管理世界;2010年10期
3 罗明忠;;农村劳动力转移中的和谐劳动关系建设[J];农村经济;2008年06期
4 杨晓军;陈浩;;新生代农民工就业技能缺失与解决途径[J];农村经济;2012年01期
5 罗明忠;卢颖霞;;个体特征、职业认同与农民工职业满意度——基于广东省南海农民工的问卷调查分析[J];农林经济管理学报;2014年02期
6 李小娟;;高职院校参与外来务工人员就业技能提升的对策研究——以温州为例[J];中国高教研究;2010年11期
7 徐勇;;农民理性的扩张:“中国奇迹”的创造主体分析——对既有理论的挑战及新的分析进路的提出[J];中国社会科学;2010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韩蓄;;构建民营企业和谐劳动关系的影响因素分析[J];蚌埠学院学报;2012年02期
2 卢岚;;财富与隐患:悬浮于城乡之间的农民工[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3 周扬波;马艳;;股份制劳资利益关系的因素理论与实证分析[J];财贸研究;2008年02期
4 徐佳;;赤壁返乡农民工问题调查[J];当代经济;2009年07期
5 张衔;谭光柱;;我国企业劳动关系和谐度的评价与建议——基于问卷调查的实证分析[J];当代经济研究;2012年01期
6 吴成丰;Preliminary Study of the Organizational Ethical Climate and its Enhance-ment Methods for Taiwan and Shanghai[J];Journal of China Textile University(English Edition);1999年04期
7 吕英;王正斌;;员工感知的企业社会责任与员工满意度关系的实证研究——以西安地区IT和零售企业为例[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8 李宁;;SA8000的推广对我国企业劳动关系的影响及其对策研究[J];大庆师范学院学报;2007年01期
9 岳立涛;;农民参与群体性事件的原因探析——农民理性的嬗变视角[J];福建行政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10 任修霞;余素梅;;农民合作难的博弈论分析[J];广东农业科学;2011年1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康静萍;;经济危机背景下劳动收益比重问题的思考[A];全国高等财经院校《资本论》研究会2009年度(第26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2 康静萍;朱吉江;;集体谈判制度与我国收入分配格局调整——基于经济危机的思考[A];全国高等财经院校《资本论》研究会2010年学术年第27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3 康静萍;;集体谈判制度与我国收入分配格局调整——基于经济危机的思考[A];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研究集萃(2010)——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C];2010年
4 张衔;谭光柱;;我国企业劳动关系和谐度的评价与建议——基于问卷调查的实证分析[A];中华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第19次年会暨外国经济学说与国内外经济发展新格局(会议文集)[C];2011年
5 刘冰;蔺璇;;团队伦理气氛对团队效能的影响研究——以团队沟通为中介变量[A];第十四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12年
6 Guanghui Chen;;Interpretation dimensions and research course of employability[A];2013年教育技术与管理科学国际会议论文集[C];2013年
7 刘金华;龚雨薇;;产业倍增形势下成都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对策建议[A];2013第六届中青年专家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3年
8 吴鸿丽;;近代闽南侨批文化中的“水客”[A];守望与传承——第四届海峡两岸闽南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9 刘善仕;罗海滨;詹裕河;吴坤津;陈星;;劳动关系内容、分类及其作用机制的研究述评[A];第八届(2013)中国管理学年会——组织行为与人力资源管理分会场论文集[C];2013年
10 王勇;;长城、寺庙与围栏——中国/国家建构的产权政治学[A];全国博士生论坛“现代化进程中的农村与农民问题”论文集[C];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高遐;“军民结合”战略实施的制度环境与组织变革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
2 谢文武;企业社会绩效的治理分析[D];浙江大学;2010年
3 赵鲲鹏;公民参与乡镇治理机制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4 何勤;北京中小企业劳动关系评价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1年
5 邵腾伟;基于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农户联合与合作经营研究[D];重庆大学;2011年
6 赵丽华;职业适应期高校毕业生就业稳定性研究[D];天津大学;2011年
7 王保宁;气候、市场与国家:山东耕作制度变迁研究(1560-1960)[D];上海交通大学;2011年
8 杨丽君;企业劳动关系调整机制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0年
9 贺书霞;农民社会保障供需均衡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1年
10 陈世伟;土地流转背景下的村社治理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陆鹭;民营企业管理人员离职倾向的内部影响因素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2 潘朝辉;齐水集团有限公司绩效薪酬改进方案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0年
3 朱鹏华;基于社会保险视角下的非公有制企业劳资关系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4 吴加辉;实践人本主义:当代中国政治哲学价值构建的路向选择[D];山东农业大学;2011年
5 郭明艳;农民就业行动中的行为逻辑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6 王智勇;“4+2”工作法:税费改革背景下的民主管理机制创新[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7 李晓玲;体制转型与公民参与[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8 姜家东;案例研究:HD公司的劳资关系管理[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9 沈斌;北京市中小企业劳动关系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及应用[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1年
10 王江;群体性事件中县域政府行为逻辑[D];郑州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敏;;国外教师职业认同与专业发展研究述评[J];比较教育研究;2006年02期
2 张智勇;社会资本与农民工职业搜寻[J];财经科学;2005年01期
3 赵宏玉;兰彦婷;张晓辉;张燕;;免费师范生教师职业认同量表的编制[J];心理与行为研究;2012年02期
4 刘林平;万向东;张永宏;;制度短缺与劳工短缺——“民工荒”问题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2006年08期
5 章元;陆铭;;社会网络是否有助于提高农民工的工资水平?[J];管理世界;2009年03期
6 周其仁;机会与能力——中国农村劳动力的就业和流动[J];管理世界;1997年05期
7 李明华;;关于开发外来务工人员开放教育市场的调研报告[J];开放教育研究;2007年04期
8 王子;叶静怡;;农民工工作经验和工资相互关系的人力资本理论解释——基于北京市农民工样本的研究[J];经济科学;2009年01期
9 王向品;;建立城市外来务工人员培训教育市场体系刍议[J];经济师;2008年06期
10 汪敏生;王益宇;;上海市外来务工人员教育培训的对策与行动研究[J];教育与职业;2009年05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魏淑华;教师职业认同研究[D];西南大学;2008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春花;张敬华;王国华;;对影响失地农民非农就业几个因素的思考——以江苏苏南地区为例[J];农业科技管理;2007年03期
2 熊会兵;肖文韬;;基于供需平衡的农民非农就业模式探析[J];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6期
3 周经娟;吕计跃;;我国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的特征和影响因素分析[J];新疆财经大学学报;2008年01期
4 董金秋;;推动与促进:家庭资本对青年农民非农就业行为的影响机制探析[J];青年研究;2011年01期
5 余吉祥;储凤玲;陈继东;;中国非农就业机会增长的影响因素研究[J];统计与决策;2011年14期
6 何景熙;进镇还是进城:农民理性选择下的非农就业问题探讨[J];调研世界;2004年03期
7 邹小华;城市化进程中的非农就业[J];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2005年04期
8 刘秀梅,乌仁格日乐,夏智慧;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载体及其扩容[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9 乌仁格日乐;庞立东;;中小企业非农就业增长对策探析[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10 邹小华,张长升;关于扩大非农就业的若干思考[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辛岭;蒋和平;;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的影响因素分析——基于四川省1006个农村劳动力的调查[A];技术创新与现代农业发展[C];2009年
2 刘晓昀;Terry Sicular;辛贤;;中国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的性别差异[A];经济学(季刊)第2卷第3期(总第7期)[C];2003年
3 赵栻泰;钟太洋;黄贤金;高珊;;非农就业对农户种植决策的影响效果评价[A];发挥资源科技优势 保障西部创新发展——中国自然资源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11年
4 林善浪;林玉妹;樊涛;;人力资本对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行为的影响研究——基于山东省临沂市的实证调查[A];全国经济地理研究会第十三届学术年会暨金融危机背景下的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5 王晓宇;何疆;;云南特色城镇化中的非农就业影响因素[A];多元与包容——2012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01.城市化与区域规划研究)[C];2012年
6 解永庆;缪杨兵;;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空间选择研究[A];城市时代,协同规划——2013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10-区域规划与城市经济)[C];2013年
7 肖莹光;;城镇化、非农就业和经济增长关系研究——以河北省及其沿海地区为例[A];‘城乡治理与规划改革——2014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13 区域规划与城市经济)[C];2014年
8 谢沁;;区域视角下城镇化进程与非农就业的相关性研究——以上海为例[A];2014(第九届)城市发展与规划大会论文集—S01新型城镇化与中国生态城市建设[C];2014年
9 谭丹;黄贤金;;农村非农就业与农村土地流转的关系研究——以江苏省宝应县农户调研为例[A];2007年中国土地学会年会论文集[C];2007年
10 李强;温亚利;马宁;吴伟光;吴成亮;;自然保护区周边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行为分析[A];绿色发展与管理创新——第七届中国林业技术经济理论与实践论坛论文集[C];201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早报记者 陈月石 彭玮;9月非农就业数据远低预期黄金飙涨美元直线下跌[N];东方早报;2013年
2 本报记者 王蔚祺;美元静待非农就业数据[N];第一财经日报;2006年
3 本报记者 王蔚祺;非农就业数据考验美元[N];第一财经日报;2007年
4 王蔚祺;美国非农就业人数4年来首降[N];第一财经日报;2008年
5 通讯员 陈亚利;松江区13.6万人实现非农就业[N];东方城乡报;2008年
6 CBN记者 肖妍茹 潘荣 汪睛波;美国非农就业喜人 美元全线报以涨声[N];第一财经日报;2009年
7 记者 肖妍茹;非农就业今年首降 避险资金告别美元?[N];第一财经日报;2010年
8 邱石;“市场静待非农就业指数”背后的意义[N];金融时报;2010年
9 朱贤佳;非农就业数据刺激美元大幅走高[N];上海证券报;2007年
10 周云波;农村非农就业基本状况及影响因素[N];天津日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魏众;健康与非农就业的关系[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3年
2 杨金风;人力资本对非农就业及其收入的影响[D];浙江大学;2006年
3 田青;教育对我国农村居民非农就业影响的地区差异研究[D];南开大学;2012年
4 陈浩;人力资本与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问题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7年
5 李鹏;我国乡镇企业吸纳农民非农就业税制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1年
6 李德洗;非农就业对农业生产的影响[D];浙江大学;2014年
7 熊会兵;我国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问题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5年
8 赵蕾;公共投资对农业生产率和非农就业的影响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7年
9 赵海;人力资本与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10 陈绍友;征地农转非人员非农就业促进及其管理研究[D];西南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川江;中国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行为研究[D];新疆大学;2006年
2 徐金斌;江苏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问题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6年
3 干晟;江西农村劳动力的非农就业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7年
4 王春峰;上海郊区农民非农就业政策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8年
5 唐通;人力资本、社会网络对农民非农就业及收入的影响[D];浙江大学;2012年
6 史常亮;陕西省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影响因素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2年
7 仲丽敏;农村老年人健康对已婚妇女非农就业的影响[D];南京农业大学;2009年
8 温金凤;健康对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的影响[D];南京农业大学;2009年
9 段文婷;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演变研究[D];天津理工大学;2014年
10 聂文婷;人力资本对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及其工资的影响[D];扬州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26506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ngjiguanlilunwen/22650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