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经济管理论文 >

基于数据包络法的吉林省县市农业生产效率研究

发布时间:2017-09-16 12:34

  本文关键词:基于数据包络法的吉林省县市农业生产效率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农业生产效率 数据包络分析法 层次分析法 系统聚类分析


【摘要】:十二五规划提出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后,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成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项关键工作,而农业生产效率的提高成为农业生产的重中之重。如何提高我国农业生产效率已成为促进现代农业发展的首要任务,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本保障。由于各地区差异显著,吉林省县市的农业投入产出效率也存在差别。因此,正确评价不同地区的农业生产效率现状,对于提高吉林省农业生产效率以及制定相关的农业政策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本文结合国内外农业生产效率研究现状,综合考虑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法(DEA)和层次分析法(AHP)对吉林省农业生产效率进行实证研究。首先为提高对农业生产效率评价结果的精度,本文通过参考相关文献对农业生产效率研究的经济指标进行选择,选取播种面积、农村用电量、农药施用实物量、农用塑料薄膜使用量、有效灌溉面积、化肥施用量、农业机械总动力、务农劳动力这8个备选输入指标,并用AHP对这8个输入指标相对重要性进行评价,得出权重排序,根据权重最后选出5个输入指标,分别是播种面积、农业机械总动力、务农劳动力、化肥施用量、有效灌溉面积,对农业生产效率进行评价。同时选取农业作物的产量作为输出指标。其次,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法中的Malmquist方法,对吉林省40个县市2007年,2010年,2013年的农业生产数据进行分析,得出吉林省各县市农业生产的规模效率,技术效率以及全要素生产效率的指数变化情况。为了对吉林省农业生产效率进行更深入的研究,对2013年吉林省各县市的综合效率、纯技术效率、规模效率进行横向有效性分析,得出只有抚松县、长白朝鲜族自治县、临江市、前郭尔罗斯蒙古族自治县这4个县市达到DEA有效,多个地区存在DEA非有效,生产要素投入存在冗余。此外,还针对各县市的规模报酬增减情况进行分析,并列出5个输入指标的投入冗余率,对各县市的投入调整具有现实意义。最后,为了对吉林省不同县市农业生产提供具有针对性的参考建议,本文对吉林省40个县市的农业生产效率进行聚类分析,得出归类比较结果,可得出地理位置和经济发展状况是影响农业生产效率的重要因素。本文也结合吉林省实际情况,针对吉林省的各县市农业发展现状,根据本文分析的结果和所得到的结论,有针对性的对吉林省农业发展提出一些具有一定可行性和操作性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农业生产效率 数据包络分析法 层次分析法 系统聚类分析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财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F327;F224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9
  • 第1章 绪论9-14
  • 1.1 选题目的与意义9-10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10-12
  • 1.3 主要研究内容及方法12-13
  • 1.3.1 主要研究内容12
  • 1.3.2 主要研究方法12-13
  • 1.4 主要研究思路13
  • 1.5 主要创新点13-14
  • 第2章 主要方法简介14-26
  • 2.1 层次分析法14-17
  • 2.1.1 层次分析法的实施步骤14-16
  • 2.1.2 层次分析法优劣分析16-17
  • 2.2 数据包络分析法17-23
  • 2.2.1 DEA方法中术语解释18
  • 2.2.2 固定规模报酬DEA模型18-20
  • 2.2.3 变动规模报酬DEA模型20-22
  • 2.2.4 曼奎斯特生产率指数法简介22
  • 2.2.5 数据包络分析法的优劣分析22-23
  • 2.3 系统聚类法23-26
  • 2.3.1 系统聚类的基本思想24
  • 2.3.2 系统聚类分析过程24-26
  • 第3章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吉林省县市农业生产效率评价指标确定26-30
  • 3.1 吉林省县市农业生产效率评价的备选指标26-27
  • 3.2 基于层次分析法选取农业生产效率的评价指标27-30
  • 3.2.1 层次分析模型的建立27
  • 3.2.2 判断矩阵的构建27-28
  • 3.2.3 指标解析28-30
  • 第4章 吉林省县市农业生产效率实证分析30-40
  • 4.1 基于数据包络法的吉林省县市农业生产效率纵向分析30-35
  • 4.1.1 吉林省县市农业生产效率各指标变化情况30-32
  • 4.1.2 规模效率分析32-33
  • 4.1.3 技术效率分析33-34
  • 4.1.4 全要素生产率分析34-35
  • 4.2 基于数据包络法的吉林省县市农业生产效率横向分析35-40
  • 4.2.1 2013年吉林省县市农业生产效率35-37
  • 4.2.2 2013年吉林省县市农业效率投入冗余百分比37-40
  • 第5章 吉林省县市农业生产效率聚类分析40-45
  • 5.1 吉林省县市农业生产效率的聚类结果40-42
  • 5.2 聚类结果分析42-45
  • 第6章 建议与展望45-50
  • 6.1 提高吉林省农业生产效率的相关建议45-48
  • 6.2 展望48-50
  • 参考文献50-53
  • 研究生期间发表的科研成果53-54
  • 致谢54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运华;;中国农业生产效率分析[J];统计与决策;2007年04期

2 马凤才;赵连阁;任莹;;黑龙江省农业生产效率分析[J];农业技术经济;2008年02期

3 肖小虹;;科技水平与农业生产效率关系的实证研究[J];财经问题研究;2012年12期

4 尹本琛;;内部管理效率对农业生产效率影响的实证探析[J];吉林农业;2012年11期

5 华小全;;中部六省农业生产效率比较分析:2001-2010[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3年09期

6 焦源;;山东省农业生产效率评价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3年12期

7 曾姝玮;郑林;;农村劳动力转移对农业生产效率影响的实证分析[J];知识经济;2014年03期

8 董洪梅;;黑龙江省农业生产效率演进问题研究[J];商业经济;2014年04期

9 魏爱苗;;多管齐下 提高农业生产效率[J];农产品市场周刊;2013年22期

10 冯静静;余玲;;河北省农业生产效率的实证分析[J];法制与经济(下半月);2008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张婷婷;于金娜;;陕西省咸阳市农业生产效率研究[A];社会科学界第二届陕西省2008学术年会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研究生论坛——“新农村建设与城乡统筹发展”专题论文集[C];2008年

2 陈秧分;但文红;;地方财政支农与农业生产效率改进:基于省级面板数据的经验分析[A];中国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与新农村建设研究[C];2008年

3 刘震;姚顺波;;基于DEA模型的退耕还林地区农业生产效率的实证分析[A];社会科学界第二届陕西省2008学术年会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研究生论坛——“新农村建设与城乡统筹发展”专题论文集[C];2008年

4 黄少安;孙圣民;;中国大陆土地产权制度与农业经济增长的相关性——对1950-1962年农业生产效率的实证分析[A];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集[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依扬;李成贵:城镇化有助提高农业生产效率[N];粮油市场报;2009年

2 ;以加快农机化发展促进农业生产效率提高[N];山西政协报;2010年

3 安顺市西秀区蔡官镇农机站 孙朝祥;推广应用农机耕作 提高农业生产效率[N];贵州民族报;2010年

4 中国管理科学经济学院副院长 褚洪波;CPI创新高与长期解决之道[N];上海证券报;2008年

5 豫同;“十一五”开局之年河南农村经济亮点频现[N];中国信息报;2007年

6 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 刘维新;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拓展“城镇化”空间[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3年

7 申昭彬 王士全;独山镇六百农民由“全能”变“专职”[N];菏泽日报;2007年

8 袁东;强农国之本 本立而道生[N];上海证券报;2008年

9 本报记者 吴亚鹏;山地农机化“提速”[N];贵阳日报;2007年

10 翟景升;外国农产品看好印尼市场[N];市场报;200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崔传斌;我国烟草农业生产效率研究[D];西北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红彦;农业生产效率分析方法的研究及应用[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5年

2 张智程;黑龙江垦区农业生产效率评价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5年

3 周倩;贵州省农业生产效率研究[D];贵州财经大学;2015年

4 夏昊阳;湖南省农业生产效率实证研究[D];南华大学;2015年

5 曾竹;江西省农业生产效率研究[D];江西农业大学;2015年

6 许彩华;农地流转背景下山东省农业生产效率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6年

7 吴昊;“两型农业”视角下我国农业生产效率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6年

8 张雪松;基于DEA的黑龙江省县级市农业生产效率研究[D];东北农业大学;2016年

9 陈芳怡;基于数据包络法的吉林省县市农业生产效率研究[D];吉林财经大学;2015年

10 夏书华;分工背景下农业机械化程度对农业生产效率的影响[D];江西农业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86308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ngjiguanlilunwen/86308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c85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