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瑞昌市森林生态补偿标准的研究
本文关键词:江西省瑞昌市森林生态补偿标准的研究
【摘要】:森林是地球上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起着重要的生态保护作用,如涵养水源、水土保持、固碳释氧、净化大气等。但长期以来森林生态效益价值未能得以实现,森林资源的生产者得不到相应的价值补偿,严重损伤了人们保护森林的积极性。如何通过适当的措施将森林效益的外部性内部化,促进森林生态效益补偿的实现,从而增强森林可持续经营能力,已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社会调查的方法,既包括考察、了解社会实际情况的各种感性认识方法,又包括对搜集的感性材料进行统计分析和思维加工的认识方法。本文采用社会调查方法,以江西省瑞昌市为研究对象,重点选取该市两大林场进行问卷调查。通过对数线性模型、因子分析模型、相关分析模型,对调研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本研究在江西省瑞昌市社会调查所得数据的基础上,对森林生态效益补偿的理论、标准进行了研究。在对该市森林生态效益价值进行客观的评价与核算的基础上尝试制订了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标准范围,同时也对该市的补偿现状进行了一些分析,并提出了几点建议。研究对资源的合理配置、政府的科学决策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也为实现森林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关键词】:森林 社会调查法 生态效益 补偿标准
【学位授予单位】:北京林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X196;F326.2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7
- 目录7-10
- 1 绪论10-16
- 1.1 研究目的和意义10-11
- 1.2 国内外的研究进展11-13
- 1.2.1 国外的研究进展11-12
- 1.2.2 国内的研究进展12-13
- 1.3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13-15
- 1.3.1 研究方法13-15
- 1.3.2 技术路线15
- 1.4 研究框架和内容15-16
- 2 基本概念概述16-25
- 2.1 森林生态效益16-17
- 2.1.1 森林生态效益的内涵16
- 2.1.2 森林生态效益的特点16-17
- 2.2 森林生态效益补偿17-22
- 2.2.1 补偿的内涵17-19
- 2.2.2 补偿森林类型分类19-20
- 2.2.3 补偿原则20
- 2.2.4 补偿形式及途径20-21
- 2.2.5 补偿资金来源21
- 2.2.6 补偿的主体和客体21-22
- 2.3 森林生态补偿的经济学理论22-25
- 2.3.1 再生产理论22
- 2.3.2 公共物品理论22-23
- 2.3.3 外部性理论23
- 2.3.4 森林地租理论23-24
- 2.3.5 环境资源价值理论24-25
- 3 森林生态补偿标准的评估方法25-31
- 3.1 森林生态系统价值量评价法25-29
- 3.1.1 直接市场价值法25-27
- 3.1.2 替代市场价值法27-28
- 3.1.3 假想市场价值法28-29
- 3.2 森林生态系统补偿标准研究29-31
- 3.2.1 最大补偿法和最小补偿法29-30
- 3.2.2 不充分的经济补偿法30
- 3.2.3 生态购买补偿法30-31
- 4 江西省瑞昌市森林生态补偿的调查31-58
- 4.1 江西省瑞昌市森林生态补偿概况31-33
- 4.1.1 森林资源概况31-32
- 4.1.2 补偿标准现状32-33
- 4.2 问卷设计33
- 4.3 抽样调查33-34
- 4.4 调研结果统计34-42
- 4.4.1 受访者的经济社会情况统计34-36
- 4.4.2 受访者的森林营造与管护费用统计36-39
- 4.4.3 受访者的意愿调查统计39-42
- 4.5 调研结果分析42-58
- 4.5.1 林业收入情况与满意程度的对数线性模型分析42-46
- 4.5.2 受访者意愿的影响指标因子分析模型46-51
- 4.5.3 受访者意愿的影响因素相关分析51-58
- 5 基于生态价值核算的森林生态补偿研究58-77
- 5.1 江西省瑞昌市森林生态补偿模型58-62
- 5.1.1 皮尔生长曲线模型58-61
- 5.1.2 森林生态补偿模型建立61-62
- 5.2 江西省瑞昌市森林生态系统评估价值研究62-75
- 5.2.1 生态产品直接价值64
- 5.2.2 涵养水源64-66
- 5.2.3 保育土壤功能66-69
- 5.2.4 固碳释氧69-71
- 5.2.5 积累营养物质71-72
- 5.2.6 净化大气环境72-74
- 5.2.7 物种保育74-75
- 5.2.8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总量75
- 5.3 江西省瑞昌市森林生态补偿的计算75-77
- 5.3.1 森林生态服务价值修正75-76
- 5.3.2 森林生态补偿计算76-77
- 6 江西省瑞昌市森林生态补偿分析77-81
- 6.1 森林生态补偿标准范围的确定77-78
- 6.2 森林生态补偿存在的问题78-79
- 6.2.1 补偿标准太低78
- 6.2.2 生态效益量化问题78
- 6.2.3 补偿资金来源渠道单一78-79
- 6.3 森林生态补偿的几点建议79-81
- 6.3.1 建立完善的价值评估体系,制订合理的补偿标准79
- 6.3.2 拓宽补偿资金来源,构建森林生态效益市场补偿机制79
- 6.3.3 加快调整产业结构,从根本上维护广大农民的利益79-81
- 7 结论与不足81-83
- 7.181-83
- 7.1.1 全文总结81-82
- 7.1.2 不足82-83
- 参考文献83-87
- 附录A87-89
- 附录B89-91
- 个人简介91-92
- 导师简介92-93
- 获得成果目录清单93-94
- 致谢94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叶文虎,魏斌,仝川;城市生态补偿能力衡量和应用[J];中国环境科学;1998年04期
2 蒋延玲,周广胜;中国主要森林生态系统公益的评估[J];植物生态学报;1999年05期
3 李文华;李芬;李世东;刘某承;;森林生态效益补偿的研究现状与展望[J];自然资源学报;2006年05期
4 米锋,李吉跃,杨家伟;森林生态效益评价的研究进展[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3年06期
5 谢利玉;浅论公益林生态效益补偿问题[J];世界林业研究;2000年03期
6 于书霞,尚金城,郭怀成;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及其价值核算[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4年05期
7 刘宏振;;关于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机制建设的思考[J];福建林业科技;2006年01期
8 郑小贤;森林生态效益补偿与森林地租[J];林业资源管理;2002年02期
9 侯元兆,吴水荣;森林生态服务价值评价与补偿研究综述[J];世界林业研究;2005年03期
10 张秋根,晏雨鸿,万承永;浅析公益林生态效益补偿理论[J];中南林业调查规划;2001年02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吴水荣;水源涵养林环境效益经济补偿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03年
2 张涛;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机制研究[D];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03年
3 李少宁;江西省暨大岗山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研究[D];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曹小玉;我国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机制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100421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ngjililun/10042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