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经济基础论”与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理论创新
发布时间:2017-12-19 05:30
本文关键词:“综合经济基础论”与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理论创新
更多相关文章: “综合经济基础论” 唯物史观 基本经济制度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文化建设
【摘要】:“综合经济基础论”是学界对哲人杨献珍关于我国过渡时期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问题论争观点的总称。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初,原中共中央党校校长、马克思主义哲学家、理论家、教育家杨献珍在深入学习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础上,坚持唯物论、认识论、辩证法的有机统一,坚持历史与逻辑方法的有机统一,通过对我国经济基础的历史现状全面、深入、系统地考察、对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关于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哲学范畴作了科学地研究、界定的基础上,对唯物史观关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的内涵与辩证关系进行了理论创新,并结合我国国情提出了影响甚为广泛深远的“综合经济基础论”。“综合经济基础论”提出中国过渡时期是以社会主义公有制为领导,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平衡发展的综合经济基础的科学论断,构建了符合逻辑的“综合经济基础论”的理论体系。并对违背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和中国国情的“单一经济基础论”进行了批评。遗憾的是,杨献珍“综合经济基础论”长期遭受批判,而“单一经济基础论”被视为真理并贯彻于实践,造成了严重的危害。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深入推进、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确立,历史雄辩地证明了杨献珍“综合经济基础论”的科学性。实践证明,“综合经济基础论”继承和创新了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理论,推进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为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杨献珍还指出由于我国的经济基础是以公有制为领导,就决定了我国上层建筑的社会主义性质,决定了我国的意识形态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从而正确地把握了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关系,有力地抵制了“左”和右的错误倾向。 杨献珍“综合经济基础论”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中国化、时代化和大众化的理论创新成果,从哲学高度去理解探讨、重新评价“综合经济基础论”,对于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有着极为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它有益于人们从唯物史观的高度认真总结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经验教训,创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有益于更科学地理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内涵,自觉地坚持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抵制“单一公有制”和“私有化”等形形色色的错误观点;有益于巩固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设实践,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有益于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有益于从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高度,统一全党、全国人民的思想,,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把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作为神圣使命,努力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学位授予单位】:武汉纺织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F092.7;B27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田海舰;;科学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J];保定学院学报;2012年03期
2 田克勤;;建国以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及其基本经验[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4期
3 陈承明;韦艳;;论基本经济制度与划清两个根本界限[J];当代经济研究;2010年09期
4 陈占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7年01期
5 卫兴华;本刊记者;;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制度——访著名经济学家、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卫兴华教授[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2年04期
6 王锦栋;耿树枝;;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社会主义意识形态[J];理论探索;2008年01期
7 杨洪林;重新评价“综合经济基础论”——杨献珍对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贡献[J];理论月刊;2004年05期
8 项飞;;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基础与核心价值体系建设[J];南京政治学院学报;2011年06期
9 刘苍劲;;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唯物史观[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7年03期
10 毛卫平;;从斗争哲学到和谐哲学: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时代课题[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12年02期
本文编号:130707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ngjililun/13070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