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与增长
本文关键词: 知识 内生增长 规模效应 出处:《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3年博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摘要】: 本文以知识与增长之间的关系为主线,,以八十年代中期以后发展起来的内生增长模型为背景,对于以知识为基础的内生增长模型进行了分析。全文共分第12部分。第2、3部分对本文分析的基础:知识的定义与知识的经济学性质以及引进知识的非竞争性与部分排他性后的基本内生增长模型(第一代内生增长模型)进行了分析。如果引进知识的创造性破坏效应,则产生了知识的双重外在性,代表着内生增长模型发展方向的Neo-Schumpeterian增长模型对此进行了研究,本文第4部分对这些模型进行了讨论。如果单纯考虑知识的正的外在性,则所得到的内生增长模型大多均有规模效应,为了避免这个问题,在九十年代末期发展了大量非规模效应增长模型,本文第5部分对此进行了研究与分析。Neo-Schumpeterian增长模型以垄断作为知识的生产动力,必然与市场结构相联系,本文第6部分对于市场结构与内生增长之间关系的模型进行了研究。如果将知识的外在性剥离出来,就产生了以一般目的技术(GPT)为基础的增长模型,本文第10部分对此进行了分析。本文在第7、8、9、11部分还对人力资本与知识交互作用的内生增长模型、以知识为基础的内生增长模型中的多均衡与不确定性、知识扩散与内生增长之间关系的模型、以知识为基础的内生增长模型的政策含义等进行了研究。 最后,本文第12部分从发展逻辑、模型假设、方法论等多方面对以知识为基础的内生增长模型进行了简要评论。
[Abstract]:This paper tak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knowledge and growth as the main line and takes the endogenous growth model developed after the middle of 80s as the background.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endogenous growth model based on knowledge. The whole paper is divided into part 12. Part 2. Part 3: the definition of knowledge and the economic nature of knowledge, and the basic endogenous growth model after the introduction of non-competitive and partial exclusiveness of knowledge (the first generation endogenous growth model). If the creative destruction effect of imported knowledge is analyzed. The Neo-Schumpeterian growth model, which represents the development direction of endogenous growth model, has produced the dual externality of knowledge. In the fourth part of this paper, we discuss these models. If we only consider the positive externality of knowledge, most of the endogenous growth models have scale effect, in order to avoid this problem. In the end of 90s, a large number of non-scale effect growth models were developed. The fifth part of this paper studies and analyzes this. Neo-Schumpeterian growth model takes monopoly as the production power of knowledge, which is bound to be related to the market structure. In the sixth part of this paper,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market structure and endogenous growth is studied. If the externality of knowledge is stripped out, a growth model based on GPTs is produced. This paper analyzes this in the tenth part. In the seventh part, we also analyze the endogenous growth model of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human capital and knowledge. The multi-equilibrium and uncertainty in the knowledge-based endogenous growth model,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knowledge diffusion and endogenous growth, and the policy implications of the knowledge-based endogenous growth model are studied. Finally, part 12 briefly reviews the knowledge-based endogenous growth model from the aspects of development logic, model hypothesis, methodology and so on.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3
【分类号】:F061.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孟斌斌;周建设;;国防支出对经济增长的外部性效应及规模效应的分析[J];价值工程;2011年20期
2 位华;;中国证券市场“规模效应”的实证分析[J];金融经济;2005年14期
3 徐盈之;张全振;;中国制造业能源消耗的分解效应:基于LMDI模型的研究[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4 王琳;;竞合发展视域下滨海新区区域旅游合作战略研究[J];天津行政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5 余静;;长三角对外贸易环境代价的经济学分析[J];时代金融;2011年15期
6 王虹;;精品战略加规模效应 电吹风行业迎来持续快速增长期[J];现代家电;2011年16期
7 李志强;赵守艳;;基于Kaya模型的高能耗产业低碳发展研究——以山西省为例[J];经济问题;2011年08期
8 白竹岚;诸大建;蔡兵;;上海1978—2009年能源反弹效应的完全分解分析[J];华东经济管理;2011年09期
9 方文全;;中国劳动收入份额决定因素的实证研究:结构调整抑或财政效应?[J];金融研究;2011年02期
10 赵涛涛;李标;朴特;田雪洪;;浅谈混凝土搅拌站的发展策略——以广西鱼峰集团混凝土搅拌站为例[J];法制与经济(下旬);2011年0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杨再贵;;新农保、农民收入与内生增长[A];十二五·新挑战:经济社会综合风险管理——北大赛瑟(CCISSR)论坛文集·2011[C];2011年
2 逯新红;;加快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 强化内生增长动力[A];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研究(2010-2011)[C];2011年
3 杨华;陈迅;易成栋;;基于面板门限模型的股票市场规模效应研究[A];第十二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4 翟红蕾;;湖北日报与长江日报集团的多元化经营比较分析[A];中国传媒大学第一届全国新闻学与传播学博士生学术研讨会文集[C];2007年
5 刘玉录;;建设内生增长/宜居城市中的天津房地产业[A];民革组织为天津市“解难题、促转变、上水平”做贡献主题研讨会材料[C];2010年
6 侯伟丽;成德宁;;对中国经济增长产生的环境效应的分解[A];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暨福建省社科界第五届学术年会——经济改革与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8年
7 施宏伟;王发年;;内生增长过程的知识共生模型与科技信息效用优化目标[A];第三届(2008)中国管理学年会论文集[C];2008年
8 黄菁;;环境污染与工业结构:基于Divisia指数分解法的研究[A];2009年全国博士生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9 钱永坤;;中国能源需求影响因素实证分析[A];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的开发与利用——江苏省能源研究会第五届会员代表大会暨第九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10 张建星;;新闻图片的规模效应[A];奋力推动新闻摄影与时俱进——第九届全国新闻摄影理论年会暨新闻摄影高层论坛论文集[C];200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任晓;经济内生增长动力待强化[N];中国证券报;2009年
2 记者 祝福 通讯员 关雷 刘桂英;青山区装备制造企业规模效应显现[N];内蒙古日报(汉);2009年
3 李定珍;武汉石油发挥万吨站规模效应增销量[N];中国石化报;2009年
4 记者 左聪 通讯员 程静;铁山经济展现规模效应[N];黄石日报;2010年
5 本报记者 王玲 郑杨 韩霁;以“重大专项”驱动内生增长[N];经济日报;2010年
6 刘纯;为“内生增长”注入强劲动力[N];无锡日报;2010年
7 本报记者 蔡若愚;团购:“涨时代”下的规模效应[N];中国经济导报;2010年
8 记者 李凯龙;发挥规模效应 拓展作为空间[N];泉州晚报;2011年
9 实习记者 贾璐;集纳采购需求凸显规模效应[N];中国政府采购报;2011年
10 本报记者 陈雅琼;华兰生物1/3血浆来源被阻断 规模效应成空中楼阁[N];证券日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勇坚;知识与增长[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3年
2 陶军锋;劳动分工、专业化人力资本积累与收益递增——内生增长理论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3年
3 黄菁;环境污染与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及影响机制研究[D];湖南大学;2010年
4 代谦;开放经济条件下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长[D];武汉大学;2005年
5 崔婷;企业能力系统涌现机理及层次演进研究[D];天津大学;2006年
6 李达;经济增长与环境质量[D];复旦大学;2007年
7 云航;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内在关联与影响的经济计量分析[D];吉林大学;2006年
8 杨万利;土地政策与经济增长研究[D];清华大学;2007年
9 肖超苏;中国农业集聚发展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08年
10 陈愉瑜;外向直接投资与中国外贸演化:机理与实证[D];浙江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英杰;中国股市规模效应和月份效应存在性实证分析[D];西南交通大学;2012年
2 郑华东;中国城市土地利用的规模效应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6年
3 韩延龄;中国股票市场“规模效应”的实证研究[D];浙江大学;2004年
4 王喜宝;上海A股市场价值效应、规模效应及行业效应分析[D];浙江工商大学;2012年
5 陆剑;规模报酬递增,内生增长框架和贸易理论新发展[D];武汉大学;2004年
6 唐欣;沪市A股市场“规模效应”及“月效应”理论与实证研究[D];中南大学;2006年
7 曾祥麟;内生增长与农村经济发展模式的创新[D];吉林大学;2011年
8 李冬;人力资本的随机内生增长模型[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9 丁黎黎;国有商业银行经营行为异化的实证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4年
10 朱劲松;集装箱船舶大型化及其对港口的影响[D];武汉理工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144596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ngjililun/14459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