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流污染协同治理行为及相关福利分析——基于不同经济空间结构的视角
本文选题:经济空间结构 切入点:河流污染 出处:《河北经贸大学学报》2015年04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运用演化博弈方法研究流域上下游地区在不同经济空间结构下,河流污染的跨区域治理行为及其对应的福利状况,并通过仿真技术对稳态均衡结果(ESS)进行了模拟。研究表明,虽然可能付出一定的制度成本,但无论处于何种经济空间结构,补偿机制必须与力度足够的惩罚机制相互配合,河流污染的协同治理才有可能成为稳态均衡。在惩罚机制缺失的条件下,地区间经济的互补性越强,上游地区经济越发达,机制失效造成的潜在福利损失越大。在补偿机制与惩罚机制并存的条件下,地区间经济的同质性越强,下游地区经济越发达,河流污染协同治理产生的福利改进空间就越大。
[Abstract]:The evolutionary game method is used to study the cross-regional control behavior of river pollution and its corresponding welfare in different economic spatial structures in the upper and lower reaches of the river basin. The steady equilibrium results are simulated by the simulation technique. Although it may be possible to pay a certain institutional cost, no matter what kind of economic spatial structure, the compensation mechanism must be coordinated with the punishment mechanism with sufficient intensity. In the absence of punishment mechanism, the more complementary the regional economy is, the more developed the upstream economy is. Under the condition of the coexistence of compensation mechanism and punishment mechanism, the stronger the homogeneity of the inter-regional economy, the more developed the downstream region economy is, and the greater the space for welfare improvement resulting from the coordinated control of river pollution.
【作者单位】: 天津财经大学商学院;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基于经济空间结构的河流污染跨区域协同治理研究”(14CGL032) 天津财经大学2014年优秀青年学者资助计划
【分类号】:X52;X196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8条
1 郭腾云;徐勇;马国霞;王志强;;区域经济空间结构理论与方法的回顾[J];地理科学进展;2009年01期
2 孙冬营;王慧敏;牛文娟;;基于图模型的流域跨界水污染冲突研究[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13年04期
3 牛文娟;王慧敏;牛富;;跨界水资源冲突中地方保护主义行为的演化博弈分析[J];管理工程学报;2014年02期
4 李胜;陈晓春;;基于府际博弈的跨行政区流域水污染治理困境分析[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1年12期
5 徐大伟;涂少云;常亮;赵云峰;;基于演化博弈的流域生态补偿利益冲突分析[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2年02期
6 赖苹;曹国华;朱勇;;基于微分博弈的流域水污染治理区域联盟研究[J];系统管理学报;2013年03期
7 曹洪华;景鹏;王荣成;;生态补偿过程动态演化机制及其稳定策略研究[J];自然资源学报;2013年09期
8 李昌峰;张娈英;赵广川;莫李娟;;基于演化博弈理论的流域生态补偿研究——以太湖流域为例[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4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黄峥;徐逸伦;;区域经济空间分异及其演变分析研究——以浙江省为例[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11年S1期
2 刘玉;;基于三产互动与城乡统筹的区域经济空间分析[J];城市发展研究;2011年04期
3 ;Evolution of Spatial Pattern of China's Urbanization and Its Impacts on Regional Development[J];China City Planning Review;2011年03期
4 樊杰;陶岸君;吕晨;;中国经济与人口重心的耦合态势及其对区域发展的影响[J];地理科学进展;2010年01期
5 郭腾云;;北京产业结构演变与发展阶段的灰色关联判断[J];地理科学进展;2010年02期
6 董冠鹏;郭腾云;马静;;中国区域经济波动与经济增长关系[J];地理科学进展;2010年10期
7 王伟凯;黄志基;贺灿飞;;中国城市群经济空间评价——基于新经济地理的视角[J];城市发展研究;2012年07期
8 胡小飞;傅春;陈伏生;廖志娟;;国内外生态补偿基础理论与研究热点的可视化分析[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12年11期
9 严鑫翔;马晓冬;徐广军;;结节区视角下江苏省区域空间结构演化研究——对区域共振轴结构模式的探讨[J];地理科学进展;2013年02期
10 王明亮;;基于博弈论的企业社会责任形成机理研究[J];工业技术经济;2013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张舟;;“两型社会”建设背景下城市空间演变趋势研究——以武汉市洪山区为例[A];科技支撑 科学发展——2009年促进中部崛起专家论坛暨第五届湖北科技论坛文集[C];2009年
2 郭巍;宋英杰;赵彬;;京津冀一体化产业发展现状与趋势分析[A];中国社会科学研究论丛2015卷第1辑[C];201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国栋;沿海与内陆就地城市化的比较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1年
2 冯章献;东北地区中心地结构与扩散域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3 高乐华;我国海洋生态经济系统协调发展测度与优化机制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2年
4 来逢波;综合运输体系对区域经济空间格局的塑造与优化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3年
5 王斌;环境污染治理与规制博弈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3年
6 程进;我国生态脆弱民族地区空间冲突及治理机制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3年
7 韩立红;小城镇建设与区域经济发展的互动机制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3年
8 张辽;要素流动、产业转移与区域经济发展[D];华中科技大学;2013年
9 李沛瑜;关于纳什均衡问题的若干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3年
10 许吉祥;广义纳什均衡问题与模糊环境的货币期权定价[D];大连理工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宇峰;吴忠市促进工业发展的对策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2 陈娟;“十二五”时期湖南省经济空间结构优化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3 彭佳捷;基于生态安全的长株潭城市群空间冲突测度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4 郭向宇;长株潭城市群区域冲突的形成机理及调控模式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5 李锡庆;城市中心区域开发及融资模式研究[D];天津大学;2011年
6 文武;区域城镇空间结构的合理性评价及其优化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11年
7 冯铎;区域经济发展中的创新扩散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8 郭桂祯;博弈论在环境污染中的应用[D];山东大学;2008年
9 郭亮;乡村住区系统的规划思考[D];华中师范大学;2009年
10 郭捷;北京办公空间多中心格局下的城市交通特征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2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琪;杨兰娣;;流域生态补偿机制对策研究[J];环境科学与管理;2009年11期
2 吴殿廷,朱青;区域定量划分方法的初步研究——兼论用断裂点理论进行区域划分问题[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03期
3 宋德勇;张文斌;;新经济地理学模型与中国区域经济发展[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3期
4 李长杰;王先甲;范文涛;郑旭荣;;水市场双边叫价贝叶斯博弈模型及机制设计研究[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6年04期
5 王心源,范湘涛,郭华东;自然地理因素对城镇体系空间结构影响的样式分析[J];地理科学进展;2001年01期
6 王铮,邓悦,宋秀坤,吴兵;上海城市空间结构的复杂性分析[J];地理科学进展;2001年04期
7 马国霞,甘国辉;区域经济发展空间研究进展[J];地理科学进展;2005年02期
8 陆大道;关于“点-轴”空间结构系统的形成机理分析[J];地理科学;2002年01期
9 陆玉麒;区域双核结构模式的形成机理[J];地理学报;2002年01期
10 刘纪远,王新生,庄大方,张稳,胡文岩;凸壳原理用于城市用地空间扩展类型识别[J];地理学报;2003年06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梁中;基于可达性的区域空间结构优化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2年
2 王子龙;区域物流网络结构及其功能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4年
3 卢艳丽;大伙房水库生态补偿机制的理论与实证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涂人猛;;湖北经济的空间结构及发展布局模式[J];云南地理环境研究;1991年02期
2 ;[J];;年期
3 ;[J];;年期
4 ;[J];;年期
5 ;[J];;年期
6 ;[J];;年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4条
1 本报记者 陈素璧 实习生 杨帆;珠海要做大亚太旅游[N];珠海特区报;2014年
2 本报记者 白云飞 见习记者 张宁 通讯员 白新园 游进南;让更“畅”的交通拓出更“兴”的产业[N];洛阳日报;2014年
3 ;滁州:在融合发展中打造新的增长极[N];南京日报;2014年
4 茅佩云;松江:向“世界办公室”转型的路径[N];第一财经日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廖婴露;成都市经济空间结构优化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王启;快速城市化背景下西安高新区经济空间结构演化研究[D];西安外国语大学;2012年
2 张秀荣;合芜蚌经济空间结构及其优化研究[D];安徽财经大学;2012年
3 伍贤旭;湖南经济空间结构模式研究[D];湖南大学;2005年
4 宁聪慧;新疆经济空间结构模式研究[D];新疆大学;2009年
5 杜鹏;宁夏经济空间结构与用水空间结构耦合关系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5年
6 方陈平;基于空间计量分析的浙江省经济空间结构研究[D];浙江理工大学;2013年
7 代燕;新疆经济发展差异的空间结构研究[D];新疆师范大学;2006年
8 米楠;宁夏六盘山区经济空间结构演化与优化研究[D];宁夏大学;2013年
9 年利;淮南市经济空间结构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56794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ngjililun/15679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