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困理论的系统分析
本文选题:贫困 切入点:贫困线 出处:《东北财经大学》2003年硕士论文
【摘要】: 贫困有很多张面孔,它可以是饥饿、寒冷、没有房子、缺乏医疗条件、得不到教育等等。不同时期、不同群体对贫困的理解是大不相同的。但是有一点是相同的,那就是处于贫困的人都非常想脱离这种状态,大家对改变贫困的迫切愿望是相同的。世界各地的学者从不同角度来研究贫困问题。本文研究的目的是对贫困理论作一个总结和系统化,并在此基础上简要介绍阿玛蒂亚·森关于贫困的观点和方法,从而对消灭贫困做出一点努力。 一般而言,贫困的研究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分别为贫困的定义、贫困线的测量、贫困程度的衡量。通过阅读关于贫困的书籍和文章并利用网络搜集大量资料,在对这些文章进行评述的基础上对贫困的理论进行整理和系统化。 文章主要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介绍了不同学者对贫困定义的研究成果以及利用阿玛蒂亚.森的权利集合法来定义什么是贫困。学术界对贫困的定义争论很多,因为贫困涉及社会中很多的思想、观念、习惯以及道德标准。第二部分是贫困线的确定,是贫困定义的具体化和发展。根据不同概念和思想下的贫困所计算出来的贫困线是不同的,本文着重介绍几种在国际上普遍应用的方法以及它们的优缺点。第三部分是具体衡量社会的贫困程度,也就是贫困的加总。传统和普遍的计算方法是通过收入和贫困人数来衡量并进行纵向或横向的比较,但是这些方法对贫困的测算并不全面。在这种条件下,本文着重介绍阿玛蒂亚.森的观点,并提出了森指数,从而尝试将贫困的加总更合理更科学。
[Abstract]:Poverty has many faces. It can be hunger, cold, lack of houses, lack of medical care, lack of education, etc. At different times, different groups have different understandings of poverty. But one thing is the same. That is, people in poverty really want to get out of this situation, Everyone has the same urgent desire to change poverty. Scholars from all over the world study poverty from different angles.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o summarize and systematize the theory of poverty. On this basis, the author briefly introduces Amartya Sen's views and methods on poverty, so as to make some efforts to eradicate poverty. Generally speaking, the research on poverty mainly includes three aspects: the definition of poverty, the measurement of poverty line, the measurement of poverty level, the reading of books and articles on poverty and the use of the network to collect a lot of information. On the basis of the review of these articles, the theory of poverty is organized and systematized. This paper is divided into three parts: the first part introduces the research results of different scholars on the definition of poverty and the definition of poverty by using Amartya Sen's right set method. There is a lot of controversy about the definition of poverty in academic circles. Because poverty involves a lot of ideas, ideas, habits and moral standards in society. The second part is the determination of the poverty line. Is the concretiz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the definition of poverty. The poverty line calculated according to poverty under different concepts and ideas is different. This paper mainly introduces several methods that are widely used in the world and their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The third part is to measure the degree of poverty in society. That is, the sum of poverty. Traditional and universal methods of calculation are measured and compared vertically or horizontally through income and the number of people living in poverty, but these methods do not measure poverty comprehensively. This paper mainly introduces Amartya Sen's viewpoint and puts forward the Sen index in order to make the sum of poverty more reasonable and scientific.
【学位授予单位】:东北财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3
【分类号】:F061.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谢仁生 ,彭长荣;跨越“贫困线”[J];老区建设;1993年06期
2 唐平;告别贫困 任务仍艰[J];中国统计;1998年10期
3 鄢平;;贫困劳动力:一个分析劳动力问题的新视角[J];重庆社会科学;2007年01期
4 张园园;;中国贫困问题制度变迁因素的分析[J];科技经济市场;2011年06期
5 杨秋梅 ,侯建民;美国的贫困问题[J];世界经济与政治;1989年08期
6 马俊贤;湖北农村贫困线及脱贫标准与测算[J];统计与决策;1993年05期
7 ;贫困标准(贫困线):[J];社科信息文荟;1994年14期
8 吴碧英;;直接向最贫困者提供贷款[J];中国经济问题;1996年04期
9 王怀祖,张熙悦;中美英个人所得税税率比较[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西部经济论坛);2004年04期
10 王兢;拟合的收入分布函数在贫困线、贫困率测算中的应用[J];经济经纬;2005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陈立中;;转型时期我国城镇贫困变化趋势及其影响因素[A];中国经济特区研究[C];2008年
2 张菲;陈玲;;关于贫困界定[A];认识地理过程 关注人类家园——中国地理学会2003年学术年会文集[C];2003年
3 张永梅;李放;阎红梅;;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线的确定——基于扩展线性支出系统模型法(ELES)对江苏的研究[A];2007年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界学术大会论文集(下)[C];2007年
4 Nahendra Mathur;;特立尼达一洪水不一定是杀手[A];联合国国际减轻自然灾害十年论文精选本论文集[C];2004年
5 张奇林;;中国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述评[A];社会保障问题研究[C];2000年
6 张建华;;中国经济转型发展中的城镇贫困问题[A];中华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第十四次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文集[C];2006年
7 张国安;;中国的贫困标准应与国际标准接轨[A];庆祝新中国成立六十周年暨民族地区科学发展理论研究[C];2010年
8 刘利平;孙艳丽;孙爱丽;周小英;;经济困难肿瘤病人的心理分析及护理对策[A];河南省肿瘤全科护理学术交流会暨专科护士培训班资料汇编[C];2006年
9 李兵;杜鹏;张恺悌;;老龄经济学:计量标准和经济状况分析[A];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2003年度优秀论文集[C];2003年
10 蒋有绪;;为人类美好的明天——论林业生态环境工程建设的任务[A];第二届中国(海南)生态文化论坛论文集[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吴光兵 张国庆;枣阳市 为特困优抚对象解“三难”[N];中国社会报;2009年
2 记者 胡光耀;加贫困儿童增加[N];新华每日电讯;2002年
3 记者 陈默邋实习记者 邢佰英;发展贫困线取代生存贫困线[N];21世纪经济报道;2007年
4 何勇海;1300元的贫困线仍未与国际接轨[N];中国劳动保障报;2008年
5 陈杰 高绍海 蔡小俊;新坝“一号工程”的攀升效应[N];镇江日报;2010年
6 本报记者 胡丽平;锻造火红的人生[N];铜仁日报;2010年
7 主持人 一见;欣闻“贫困人口增长”[N];温州日报;2011年
8 遐迩;我国贫困线设定应与国际标准接轨[N];中国经济时报;2007年
9 许朝军;抬高贫困线标准值得期待[N];中国财经报;2008年
10 王旭东邋安徽;贫困线是扶贫政策与时俱进的“起跑线”[N];中国劳动保障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雨林;转型期中国农村贫困问题研究[D];浙江大学;2007年
2 陈健生;生态脆弱地区农村慢性贫困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8年
3 尚sベ,
本文编号:165311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ngjililun/16531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