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起点
本文选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 切入点:研究起点 出处:《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17年03期
【摘要】: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创新的首要问题就是确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起点。只有建立在科学的研究起点之上,才能建立科学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体系。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德意志意识形态》和《〈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等文本中给出了政治经济学的研究起点——"现实人"。通过考察当前我国发展的现实,对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研究起点进行思维具体,我们给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起点——"动态发展中的有集体观念且追求私利的人"。基于该起点,既能将我们几十年改革开放实践中自发创新的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化,又能形成理论自觉,走上一条正确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自觉创新之路,从而与新自由主义经济学彻底区别开来。
[Abstract]:At present, the most important issue in the theoretical innovation of political economy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is to establish the starting point for the study of political economy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Marx gave the political economy in the outline of Feuerbach, the German ideology and the introduction to the critique of political economy. The starting point of study-"realistic man". By examining the reality of China's current development, Thinking about Marx's starting point of political economy research, we give the starting point of the research of political economics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the people who have the collective concept in the dynamic development and pursue the self-interest", based on this starting point, It can not only systematize our political economy theory, which has been innovating spontaneously in the practice of reform and opening up over the past decades, but also form a theoretical consciousness and embark on a correct road of innovation in the socialist political economy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And thus completely distinguished from neoliberal economics.
【作者单位】: 北京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基金】:北京市教工委2016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50问”系列重大课题“‘五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机遇与挑战”[项目编号:JGWZTWT201604]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分类号】:F0-0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卢映西;王大顺;;论现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人性基础[J];河北经贸大学学报;2017年02期
2 逄锦聚;;把握“根”与“魂” 开拓新境界[J];中国社会科学;2016年11期
3 程恩富;;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八个重大原则[J];经济纵横;2016年03期
4 顾海良;;新发展理念与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系统化的经济学说”的发展[J];经济学家;2016年03期
5 马怀礼;;论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基本思路[J];当代经济研究;2010年01期
6 程恩富,丁晓钦;构建知识产权优势理论与战略——兼论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理论[J];当代经济研究;2003年09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晓莉;;浅析新发展理念下如何构建中国特色的发展经济学[J];经贸实践;2017年15期
2 温新荣;;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重大原则的价值、内容及举措[J];改革与战略;2017年07期
3 黄华;程承坪;;试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创新方向——基于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的分析[J];经济学家;2017年06期
4 刘新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起点[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17年03期
5 中国人民大学全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中心课题组;骆桢;龚剑;;中国政治经济学年度发展报告(2016)[J];政治经济学评论;2017年03期
6 陈鹏;;社会主义公有资本运行模式是对资本主义私有资本运行机制的扬弃[J];马克思主义研究;2017年04期
7 程恩富;段学慧;;《资本论》中关于共产主义经济形态的思想阐释(上)[J];经济纵横;2017年04期
8 王丹;熊晓琳;;论共享发展的实现理路[J];马克思主义研究;2017年03期
9 杨继瑞;;新发展理念的经济学解析与思考——基于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的视角[J];中国高校社会科学;2017年02期
10 张新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述评[J];政治经济学评论;2017年02期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许友伦;;资源配置的根本目标是共同富裕[J];管理学刊;2015年05期
2 卫兴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坚持、发展与创新问题[J];马克思主义研究;2015年10期
3 刘国光;程恩富;;全面准确理解市场与政府的关系[J];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14年02期
4 韩喜平;周玲玲;;“知识产权优势理论”评析及其应用价值[J];海派经济学;2013年03期
5 高雷;;有限理性与自我主体意识[J];经济学家;2007年01期
6 程恩富;;现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四大理论假设[J];中国社会科学;2007年01期
7 黄纪苏;高高低低话平等 在中央财经大学的讲演(上)[J];博览群书;2004年05期
8 冯昭奎;“世界工厂”的变迁[J];世界经济与政治;2002年07期
9 辜胜阻;应对WTO挑战 推进专利知识产权制度创新[J];中国科技产业;2002年03期
10 衣庆云;加入WTO与企业的知识产权意识[J];财经问题研究;2002年03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丕荣;;分工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中介——《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关于分工的理论[J];广西商专学报;1987年04期
2 张新;;正确理解《德意志意识形态》消灭分工的理论[J];实事求是;1992年01期
3 黄晓锋;;《德意志意识形态》关于分工的论述及其作用[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2006年06期
4 张文亮;;《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条件及其现实意义[J];消费导刊;2009年06期
5 李媛;;论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及其现实意义——读《德意志意识形态》[J];新西部(下半月);2009年05期
6 陆斌;;浅析《德意志意识形态》关于唯物史观的建构[J];改革与开放;2011年20期
7 王彦涛;刘华男;;《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的文化观及其发展[J];科学经济社会;2012年04期
8 郭晓婧;;中文版《德意志意识形态》的编译研究[J];商;2013年01期
9 张娇;;浅析《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的“以人为本”思想[J];新西部(理论版);2013年09期
10 贾云秀;杨文圣;;对《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所有制形态演进思想的再认识[J];河北学刊;2013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杨文森;;《德意志意识形态》与人的全面发展[A];福建师大福清分校2003年会议论文汇编[C];2003年
2 贾东海;;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思想史上闪光的经典——纪念《德意志意识形态》写作160周年[A];2006民族宗教问题高层论坛暨甘肃研究基地年会论文集[C];2006年
3 薛秀军;;分工与“个人”的全面发展——《德意志意识形态》文本语境中的考察[A];新中国人学理路——第十一届全国人学研讨会文集[C];2009年
4 曾凡跃;;论《德意志意识形态·费尔巴哈》的个体思想及其独特视角[A];第八届暨第七届全国人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5 贾东海;;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思想史上闪光的经典——纪念《德意志意识形态》写作160周年[A];当代中国民族宗教问题研究(第2集)[C];2007年
6 孙云龙;;《德意志意识形态》“费尔巴哈”章Leben概念中译名评议[A];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评论(9)[C];2011年
7 熊进;;马克思早期思想中的共产主义概念——以《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和《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相关论述的比较来看[A];2013年全国哲学伦理学博士后论坛论文集[C];2013年
8 马天俊;;马克思世界观的二元性——读《资本论》[A];“虚无主义、形而上学与资本的逻辑”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9 李思孝;;回到马克思——马列文论学习札记[A];全国马列文艺论著研究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10 戴劲;;马克思和胡塞尔论生活世界问题[A];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评论(6)[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王纵横;中日学者对话《德意志意识形态》[N];光明日报;2010年
2 孙达 中央党校中青一班学员;《德意志意识形态》基本原理的当代意义[N];学习时报;2010年
3 北京大学 聂锦芳;唯物史观并未止步于《德意志意识形态》[N];社会科学报;2013年
4 特约记者 蔺庆春;《德意志意识形态》电子版“第一编辑稿”公布[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5 聂锦芳;《德意志意识形态》:在文本学研究的视野内[N];光明日报;2006年
6 本版编辑 魏小萍 聂锦芳 韩立新;聚焦《德意志意识形态》[N];光明日报;2006年
7 韩立新;《德意志意识形态》的编辑问题[N];光明日报;2007年
8 ;一种新历史观的诞生[N];东方早报;2012年
9 李春放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在历史迷雾中探索:马克思的世界历史观[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2年
10 张立波;“马克思主义与全球化——《德意志意识形态》的当代阐释”[N];中国教育报;200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邓伯军;《德意志意识形态》在中国研究史[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0年
2 孙云龙;“生活”的发现与历史唯物主义的形成[D];复旦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高倩;《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思想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4年
2 胥永惠;《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的分工思想探析[D];山东大学;2016年
3 韩芳;《德意志意识形态》历史唯物主义研究[D];河北大学;2016年
4 桑璐;《德意志意识形态》中人的发展思想研究[D];浙江理工大学;2017年
5 高婷婷;《德意志意识形态》的思想政治教育意蕴及现实意义研究[D];陕西科技大学;2017年
6 粟虎;《德意志意识形态》权利思想及其当代意义[D];西南大学;2010年
7 王玉;《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现实的个人”的出场路径[D];河南大学;2010年
8 张芳;《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的伦理思想初探[D];湖南师范大学;2008年
9 吴晓s,
本文编号:168307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ngjililun/16830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