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经济理论论文 >

现代发展经济学如何发展:兼论林毅夫的“比较优势战略”

发布时间:2018-03-31 23:17

  本文选题:林毅夫 切入点:比较优势原理 出处:《社会科学战线》2016年03期


【摘要】:针对基于新古典经济学的"华盛顿共识"及其政策在发展中国家推行所造成的困境,林毅夫提出以"自生能力"概念为核心的新结构经济学。但是,林毅夫的新结构经济学实质上还是新古典主义的,因为"自生能力"本身就是以新古典经济学的比较优势原理来定义的,林毅夫对新古典经济学的批评也局限于它在当前中国社会的适用性而非本身思维逻辑和分析范式的问题。实际上,即使在贸易和产业政策方面,传统的比较优势也不再有效,其原因包括内生的技术而非外生的资本成为最主要的生产要素,日益显著的规模经济根本上制约了后起企业的自生能力,取得正常利润率自生能力本身只存在于逻辑化市场中,市场竞争根本上不能解决收入分配和内需不足问题,等等。通过对比较优势原理的剖析,不仅可以全面审视新古典经济学的经济、产业和贸易政策,而且可以反思经由新古典主义改造的现代发展经济学,从而更好地探索现代发展经济学的方向。
[Abstract]:In view of the dilemma caused by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Washington consensus" and its policies in developing countries based on neoclassical economics, Lin Yifu proposed a new structural economics with the concept of "viability" as the core. Lin Yifu's new structural economics is in essence neo-classicism, because the "endogenous ability" itself is defined by the principle of comparative advantage of neoclassical economics. Lin Yifu's criticism of neoclassical economics is also limited to its applicability in the current Chinese society rather than its own thinking logic and analytical paradigm. In fact, even in trade and industrial policy, traditional comparative advantages are no longer valid. The reasons include that endogenous technology rather than exogenous capital becomes the most important factor of production, and the increasingly significant economies of scale have fundamentally restricted the self-generating ability of the latecomer, and the ability to obtain normal profit margin itself only exists in the logical market. Market competition cannot fundamentally solve the problems of income distribution and insufficient domestic demand, etc.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 principle of comparative advantage, not only can the economic, industrial and trade policies of neoclassical economics be comprehensively examined, Moreover, it can reflect on the modern development economics reformed by neoclassicism, so as to better explore the direction of modern development economics.
【作者单位】: 中山大学岭南学院/中国转型与开放经济研究所;
【基金】: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十二五”规划项目(GD12CLJ02)
【分类号】:F061.3;F092.7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汪立鑫;“后发展经济学”理论的系统阐述与成功应用[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6期

2 王元璋;《发展经济学的新发展》评介[J];经济评论;2000年02期

3 彭刚;《发展经济学的新发展》简介[J];经济学动态;2000年07期

4 ;关于召开“发展经济学与中国21世纪中西部发展”研讨会的通知[J];经济学动态;2000年07期

5 路士勋;发展经济学本土化的有益尝试——评《发展经济学与中国经济发展》[J];东岳论丛;2000年05期

6 ;发展经济学简介[J];安徽决策咨询;2000年05期

7 刘伟丽;;浅析发展经济学在当今世界的发展[J];北方经贸;2001年07期

8 马颖;发展经济学60年的演进[J];国外社会科学;2001年04期

9 宋德勇;发展经济学与中国21世纪中西部发展研讨会综述[J];经济学动态;2001年02期

10 张建华;发展经济学的新生与前沿问题[J];经济学动态;2001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简新华;;创建中国特色发展经济学——改革开放30年中国发展经济学的创新和展望[A];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研究集萃——纪念中国改革开放30周年(2008)[C];2008年

2 马颖;;二十一世纪初发展经济学的新动向[A];中华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第十四次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文集[C];2006年

3 何忠伟;胡宝贵;何美丽;;发展经济学教学改革之探索[A];都市型高等农业教育教学改革论文专辑[C];2007年

4 朱巧玲;;有关人的发展经济学的几点思考[A];中国第四次人的发展经济学研讨会——理论构建、实践构建与人的发展经济学的大众化网络化论文集[C];2012年

5 邹薇;;西方发展经济学中的新阶段[A];邓小平理论与我国经济学的发展[C];1997年

6 谭崇台;叶初升;;在跨期比较中拓展发展经济学的研究领域——发达国家早期发展与当今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比较研究论纲[A];当代中国经济问题探索(下册)[C];2004年

7 何炼成;李忠民;;创建中国发展经济学 编写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A];中国《资本论》研究会第十二次学术研讨会暨第七次会员代表大会论文集[C];2004年

8 胡钧;施九青;;用历史唯物主义指导人的发展经济学的建设[A];中国第四次人的发展经济学研讨会——理论构建、实践构建与人的发展经济学的大众化网络化论文集[C];2012年

9 王政武;;人的发展经济学研究与哲学社会科学理论创新的融合和突破[A];中国第四次人的发展经济学研讨会——理论构建、实践构建与人的发展经济学的大众化网络化论文集[C];2012年

10 胡钧;施九青;;确立“人的发展经济学”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马克思人本思想、人本主义中国解读及人本经济学的质疑与分析[A];中国首次人的发展经济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郭熙保;发展经济学的历史演变[N];光明日报;2003年

2 朱厚伦;对发展经济学的再认识与再发展[N];湖北日报;2004年

3 宇杰;发展经济学对腐败现象的诘问[N];学习时报;2002年

4 简新华;中国将是发展经济学研究的重要基地[N];光明日报;2006年

5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经济学院 王爱君;发展经济学研究三十年回顾[N];光明日报;2008年

6 王朋;要重视发展经济学研究[N];新疆日报(汉);2008年

7 南京师范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教授 许崇正;人的发展经济学基本框架探讨[N];光明日报;2009年

8 ;《简明农村发展经济学》概述[N];发展导报;2001年

9 华中科技大学中国乡村治理研究中心 龚为纲;一个发展经济学的稳态模型[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3年

10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名誉院长 林毅夫;发展经济学的反思与重构[N];人民日报;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赵丽红;广义发展论[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2年

2 杜秦川;发展经济学中人口城市化问题的研究进展[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陈鹏;实验发展经济学研究评述[D];山东大学;2013年

2 李姣;发展经济学“史前史”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5年

3 刘伟丽;全球化背景下的发展经济学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02年

4 李竞元;发展经济学的学科地位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5 欧阳剑锋;中国学者对早期发展经济学的贡献——农业国工业化理论[D];华南师范大学;2002年

6 郝继涛;发展中的贫困[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0年

7 王智慧;发展经济学基本理论比较研究[D];四川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69291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ngjililun/169291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f5d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