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省域农业碳生产率的空间分异特征及依赖效应
本文选题:农业碳生产率 切入点:空间分异 出处:《资源科学》2016年02期
【摘要】:科学测度农业碳生产率并探究其空间关联状况是构建兼具差异化和协调性的碳减排政策的基石。本文对2001-2012年中国31个省(市、区)的农业碳生产率进行测度,在此基础上利用空间相关性指数对其空间相关性、聚类状况进行考察,并运用空间杜宾模型分析农业碳生产率变动的主要影响因素及空间效应。结果表明:12001-2012年中国各省区农业碳生产率均呈现较为明显的提升趋势,除个别省域外,省域农业碳生产率与其所属地区的经济发展程度基本一致;与此同时,农业碳生产率区域间"异质化"与区域内"均质化"的趋势显现,且以地区间农业碳生产率的"分化"与"极化"的现象较为严重;2省域农业碳生产率存在着较强的空间自相关性,各省区农业产业结构对本地区农业碳生产率具有负向影响,农村教育水平和农业开放程度对其具有正向影响,而农业经济发展水平、受灾程度和农业公共投资对其影响不甚明显;此外,省域农业碳生产率在空间上存在较为明显的溢出效应,其中一省区农村教育水平和农业开放水平对邻域农业碳生产率的提高具有正向带动作用,农业经济发展水平对其则起到抑制作用,而农业产业结构、自然灾害和农业公共投资对周边地区农业碳生产率的影响并不明显。
[Abstract]:The scientific measurement of agricultural carbon productivity and explore the spatial correlation condition is the basis for constructing both the difference and coordination of carbon emission reduction policies. In 2001-2012 years Chinese 31 provinces (cities, districts) of the agricultural carbon productivity measure, based on the spatial correlation index of the spatial correlation of clustering, and using the spatial Durbin model to analyze the main influence factors of the changes of agricultural carbon productivity and spatial effect.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12001-2012 years of agricultural carbon productivity Chinese provinces showed ascending trend more obvious, in addition to the individual province outside the provincial agricultural carbon productivity and the level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the area are basically the same; at the same time, the regional agricultural carbon productivity between "heterogeneity" and regional "homogenization" trend appeared, and the regional agricultural carbon productivity "differentiation" and "polarization" phenomenon is serious; 2 The domain of agricultural carbon productivity has strong spatial autocorrelation, regional agricultural industrial structure has a negative impact on the productivity of local agricultural carbon, rural education level and agricultural openness has a positive impact on the agricultural economic development level, affected the degree and the public investment in agriculture is not very obvious; in addition, there is an overflow the more obvious effects of the provincial agricultural carbon productivity in the space, which has a positive effect to improve the level of rural education and agricultural provinces open neighborhood of carbon productivity level on agriculture and agricultural economic development level of the play inhibitory effect, and the industrial structure of agriculture, natural disasters and the impact of public investment on agricultural productivity of agricultural carbon surrounding the area is not obvious.
【作者单位】: 华中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湖北农村发展研究中心;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工商管理学院;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71333006);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1273105,41371520)
【分类号】:F323;X196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谢淑娟;;广东省农业生产能源消费碳排放分析及减排对策[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28期
2 田云;李波;张俊飚;;我国农地利用碳排放的阶段特征及因素分解研究[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3 王敬敏;刘晓东;;城市农业碳排放信息统计及监测体系研究——以保定市为例[J];广东农业科学;2012年14期
4 谢淑娟;;低碳经济背景下现代农业发展模式探讨[J];广东社会科学;2012年05期
5 田云;张俊飚;李波;;中国粮食主产区农业碳排强度估算及其分析[J];地理科学进展;2012年11期
6 王连龙;;基于能源和物质投入的秦皇岛市农业碳排放研究[J];广东农业科学;2013年02期
7 王凯;晋秀龙;王丽;王秋龙;;农业碳排放变化及驱动力研究——以滁州市为例[J];滁州学院学报;2013年05期
8 苏洋;马惠兰;颜璐;;新疆农地利用碳排放时空差异及驱动机理研究[J];干旱区地理;2013年06期
9 张小平;王龙飞;;甘肃省农业碳排放变化及影响因素分析[J];干旱区地理;2014年05期
10 苏洋;马惠兰;李凤;;新疆农牧业碳排放及其与农业经济增长的脱钩关系研究[J];干旱区地理;2014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田云;张俊飚;;中国农业碳排放研究:测算、时空比较及脱钩效应[A];第十一届全国区域经济学学科建设年会暨生态文明与区域经济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2 田云;张俊飚;;中国农业碳排放研究:测算、时空比较及脱钩效应[A];第十一届全国区域经济学学科建设年会暨生态文明与区域经济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李波;我国农地资源利用的碳排放及减排政策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1年
2 米松华;我国低碳现代农业发展研究[D];浙江大学;2013年
3 王文超;中国省区能源消费与二氧化碳排放驱动因素分析及预测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3年
4 刘金朋;基于资源与环境约束的中国能源供需格局发展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3年
5 张征华;城市低碳发展理论与实证研究[D];南昌大学;2013年
6 姬世东;中国区域外向型经济发展与碳排放关系实证研究[D];吉林大学;2014年
7 李颖;农业碳汇功能及其补偿机制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4年
8 李楠;中国农业能源消费及温室气体排放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4年
9 田云;中国低碳农业发展:生产效率、空间差异与影响因素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林巧鹏;武汉城市圈农业低碳发展分析与路径选择[D];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
2 董文;江苏省能源消费碳排放时序演变及驱动因素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2年
3 刘利平;我国农业碳效率的地区差异分析[D];湖南科技大学;2012年
4 李张巍;四川农业经济增长对二氧化碳排放影响的实证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12年
5 张兰;江苏省经济增长中的土地利用碳排放及其脱钩效应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1年
6 刘畅;基于LMDI和MV模型碳排放因素与预测的低碳城市建设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3年
7 黄华;区域低碳经济发展策略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2年
8 刘楠;城市物流业碳排放测算及影响因素分析[D];长安大学;2013年
9 鲍振;中国农业碳排放分布的地区差异与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1993-2011[D];山东财经大学;2014年
10 刘继旺;云南能源消费、经济增长、碳排放关系研究[D];云南财经大学;2014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徐国泉;刘则渊;姜照华;;中国碳排放的因素分解模型及实证分析:1995-2004[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6年06期
2 冯相昭;邹骥;;中国CO_2排放趋势的经济分析[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8年03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朱艳坤;张成;;我国碳生产率的提升空间研究[J];商业时代;2014年03期
2 张丽峰;;基于LMDI分解法的我国碳生产率影响因素研究[J];资源开发与市场;2013年07期
3 许冬兰;徐璐;李玉强;;基于碳生产率的我国低碳贸易国际竞争力评价研究[J];中共青岛市委党校.青岛行政学院学报;2013年05期
4 王文普;;省级水平污染减排与生产率的经验分析[J];统计与决策;2011年03期
5 ;[J];;年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王文普;;省级水平污染减排与生产率的经验分析[A];2010年“海右”全国博士生论坛(公共经济学)“经济社会发展转型的公共政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本文编号:172866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ngjililun/17286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