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经济理论论文 >

基于流域尺度的辽河流域水污染防治环境经济政策研究

发布时间:2018-04-30 08:29

  本文选题:水污染防治 + 辽河流域 ; 参考:《沈阳大学》2017年硕士论文


【摘要】:“十三五”时期,是辽宁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一轮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关键时期。由于辽宁省为缺水省份,水资源分配极不均衡,伴随着辽宁省经济结构的转型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环境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的矛盾日益突出。在这种形势下,为辽河流域水污染防治建立合理的环境经济政策是解决辽河流域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缓解由于经济发展造成的生态环境压力、促进流域内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最佳途径。本文在流域尺度上从完善财政政策、调整工业产业布局和产业结构、推行生态补偿、协调跨行政区流域管理、扩大流域治理投融资渠道,五个方面开展环境经济政策研究,以此构建辽河流域水污染防治的环境经济政策。在具体研究过程中,本文从流域和控制单元两个尺度上分别研究了相应的环境经济政策。在流域尺度上,依据国家现有环境经济政策要求,结合流域上下游生态环境特征、区域社会经济、产业结构状况等,构建适用于控制单元之间的环境经济政策体系,重点包括完善财政政策、调整工业产业布局和产业结构、推行生态补偿、协调跨行政区流域管理、扩大流域治理投融资渠道,以协调控制单元间的关系,保证流域整体经济效益。在控制单元尺度上,根据国家及流域尺度的环境经济政策要求,结合控制单元的生态功能定位,以及控制单元的水质要求与社会经济状况等,提出了适用的环境经济政策,充分体现政策的特殊性,主要包括点源污染治理、面源污染治理、水源地及重要生境保护、保障措施,四个方面,使得所实施的环境经济政策更具有针对性和适用性,促进外部成本内部化,以保证控制单元内各种类型污染源得到有效控制。最后通过环境与经济协调度模型分析环境经济政策在辽河流域的适用性。
[Abstract]:The 13th Five-Year Plan period is the key period for Liaoning Province to build a well-off society in an all-round way and revitalize the old industrial base in Northeast China. Due to the lack of water in Liaoning Province, the distribution of water resources is extremely uneven. With the transformation of economic structure and the improvement of people's living standards, the contradiction betwee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nd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is increasingly prominent. In this situation, to establish reasonable environmental and economic policies for water pollution prevention and control in Liaohe River Basin is to solve the contradiction between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Liaohe River Basin and to alleviate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al pressure caused by economic development. The best way to promote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economy and society in the river basin. On the scale of watershed, this paper studies environmental and economic policies from five aspects: perfecting fiscal policy, adjusting industrial layout and industrial structure, carrying out ecological compensation, coordinating inter-administrative basin management, expanding investment and financing channels for watershed management, and carrying out environmental and economic policy research in five aspects. In order to construct the environmental and economic policy of water pollution prevention and control in Liaohe River Basin. In the process of study, the corresponding environmental and economic policies are studied from the scale of watershed and control unit. On the scale of river basin, according to the requirement of national environmental and economic policy, combining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characteristics of upstream and downstream, regional social economy, industrial structure and so on, the environmental and economic policy system suitable for the control unit is constructed. The key points include improving the fiscal policy, adjusting the industrial layout and industrial structure, promoting ecological compensation, coordinating cross-administrative basin management, expanding the channels of investment and financing for watershed management, and coordinat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ontrol units. To ensure the overall economic benefits of the basin. On the scale of control unit, according to the environmental and economic policy requirements of the national and watershed scale, combined with the ecological function orientation of the control unit, the water quality requirement and the social and economic condition of the control unit, the suitable environmental and economic policies are put forward. Fully reflecting the particularity of the policy, mainly including point source pollution control, non-point source pollution control, water source and important habitat protection, protection measures, and four aspects, which make the environmental and economic policies implemented more targeted and applicable. Promote the internalization of external costs to ensure that various types of pollution sources within the control unit are effectively controlled. Finally, the applicability of environmental economic policy in Liaohe River Basin is analyzed by using the environmental and economic coordination degree model.
【学位授予单位】:沈阳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X52;X196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秉文,刘明,冯明祥;辽河流域水质预警预报系统的探讨[J];东北水利水电;2000年09期

2 杨光;陈阳;程雪源;丁颖;范永波;郑俊;;东辽河流域水环境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治理措施[J];农业与技术;2011年05期

3 马英华;张玉钧;石玲;;辽河流域台安生态旅游区规划必要性探究[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02期

4 史纸书;辽宁限期关闭辽河流域2万吨以下制浆生产线[J];中华纸业;2002年08期

5 王西琴;张艳会;;辽宁省辽河流域污染现状与对策[J];环境保护科学;2007年03期

6 刘瑞霞;李斌;宋永会;曾萍;;辽河流域有毒有害物的水环境污染及来源分析[J];环境工程技术学报;2014年04期

7 刘峰;;辽河,你的未来不是梦[J];环境保护与循环经济;2007年05期

8 傅金祥;白雨平;马兴冠;郭海军;杨颖显;王文冬;;辽河流域主要污染成因及治理措施分析[J];现代化工;2012年11期

9 邰姗姗;李艳红;;辽河流域水环境管理技术研究进展[J];环境与可持续发展;2013年01期

10 孙启宏;韩明霞;乔琦;万年青;白璐;;辽河流域重点行业产污强度及节水减排清洁生产潜力[J];环境科学研究;2010年0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吴兵;梁冬梅;包丽艳;刘艳君;;辽河流域(吉林省部分)水污染原因分析及防治对策的研究[A];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中卷)[C];2006年

2 孙长君;吴晓东;李书涛;王子胜;;辽河流域棉区杂交棉研究进展与展望[A];中国棉花学会2011年年会论文汇编[C];2011年

3 刘星才;徐宗学;赵洁;牛翠娟;;水生态一级分区技术及其在辽河流域的应用示范[A];农业、生态水安全及寒区水科学——第八届中国水论坛摘要集[C];2010年

4 李健;李辉;;辽河流域化工行业废水处理技术评估方法初探[A];2014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五章)[C];2014年

5 李鹏;;辽河流域利用雨水资源应对气候变迁思路[A];中国水利学会2008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8年

6 高宝;傅泽强;沈鹏;邬娜;谢园园;李林子;;辽河流域(辽宁省)低碳经济发展现状与对策初探[A];2014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第三章)[C];2014年

7 王子胜;徐敏;刘艳珍;金世杰;韩晓军;胡玉枢;;辽河流域棉区棉花超高产创建示范研究进展[A];中国棉花学会2010年年会论文汇编[C];2010年

8 仲刚;王殿武;许海军;;辽河流域2005年“全信息动态综合优化预报调度”方法研究[A];中国水利学会第三届青年科技论坛论文集[C];2007年

9 曹晓峰;曲彦斌;;辽河文化研究是文化兴省的一篇大文章[A];繁荣·和谐·振兴——辽宁省哲学社会科学首届学术年会获奖成果文集[C];2007年

10 张峥;卢雁;邵亮;吕晓洁;徐成斌;;利用着生藻类评价辽河流域水质状况[A];2008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上卷)[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新华社记者 马义 丁铭;最新考古发现:龙“诞生”在辽河流域[N];新华每日电讯;2004年

2 刘佳;辽河流域农业地调通过评审[N];中国矿业报;2007年

3 记者 曹中夫;辽河流域超九成土壤可种粮食[N];地质勘查导报;2007年

4 记者 刘佳;辽河流域农业地质调查取得重要成果[N];辽宁日报;2006年

5 辽宁师范大学历史文化旅游学院 刘芙君;辽河流域历史发展中的女性文化图景[N];光明日报;2008年

6 记者 徐泽生;辽河流域重金属污染状况摸清[N];地质勘查导报;2006年

7 韩慧邋俞安;打响“辽河流域污染整治”攻坚战[N];抚顺日报;2008年

8 本报记者 李锋德 罗兆军;辽河流域:综合治污正攻坚[N];中国水利报;2008年

9 记者 路经波;省检查组来溪检查辽河流域治污情况[N];本溪日报;2008年

10 本报记者 秦逸;辽宁中部七市人大联手为辽河流域治污[N];中国经济导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王博;基于水足迹理论的吉林省辽河流域城市化进程中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与优化配置研究[D];吉林大学;2015年

2 綦巍;辽河流域土地适宜性地球化学研究[D];东北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屠克豹;基于辽宁省辽河流域水生态功能三级区河流生态流量研究[D];辽宁大学;2015年

2 黄荣;辽河流域河流生态环境特征及其分类研究[D];辽宁大学;2015年

3 陈艳磊;基于水环境承载力的辽河流域产业布局优化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5年

4 隋立民;完善辽河流域管理体制的对策研究[D];东北大学;2014年

5 赵吉刚;辽河流域水污染源监控与质量管理保证体系研究[D];吉林大学;2016年

6 陈慧颖;辽河流域地下水污染模型反问题的卡尔曼滤波方法研究[D];长春工业大学;2016年

7 沈玉冰;辽河流域水生态健康评价[D];辽宁大学;2016年

8 黄川川;清末民初辽河流域水利工程资金筹措及管理研究[D];辽宁大学;2016年

9 郑娇琦;基于RS和GIS的辽河流域生态健康评价[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15年

10 张硕;基于MIKE软件建立辽河流域水质模型的研究[D];东北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182382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ngjililun/182382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08c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