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轨道的跃迁与技术创新的演化发展
本文选题:技术轨道 + 技术创新 ; 参考:《科学学研究》2015年01期
【摘要】:技术轨道理论研究对技术创新领域有着多年的认识与实践,但就技术轨道的跃迁与技术创新的演化发展二者之间仍缺乏全面系统的探讨。从当前国家战略转型和产业安全建设的现实需要出发,围绕产业技术轨道的形成演化机理,引入能级跃迁理论用于阐释产业技术轨道的演化规律,并进一步揭示技术轨道跃迁的基本动因、主要类型及触发条件,构建产业技术轨道演化的能级跃迁过程模型,提出一种对产业技术创新演化发展进行合理表征的新尝试。
[Abstract]:The theoretical study of technological track has many years of understanding and practice in the field of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but there is still a lack of comprehensive and systematic discussion between the transition of technological track and the evolution and development of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According to the practical needs of the current national strategic transformation and industrial security construction, the energy level transition theory is introduced to explain the evolution law of the industrial technological track, focusing on the formation and evolution mechanism of the industrial technological orbit. Furthermore, it reveals the basic motivation, main types and trigger conditions of technological orbit transition, constructs the energy level transition process model of industrial technological orbit evolution, and puts forward a new attempt to reasonably characterize the evolution of industrial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作者单位】: 中国科学院科技政策与管理科学研究所;
【基金】:中国科学院科技政策与管理科学研究所重大研究任务项目(Y201201Z02)
【分类号】:F062.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耿楠;;基于产业国际竞争力的技术轨道演进机制与中国自主技术创新模式选择[J];工业技术经济;2007年02期
2 和矛;李飞;;行业技术轨道的形成及其性质研究[J];科研管理;2006年01期
3 柳卸林;技术轨道和自主创新[J];中国科技论坛;1997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章雁;高新技术企业价值评估探讨[J];商业研究;2005年12期
2 夏会军,张阳红,李海军;我国企业的OEM/OBM之路[J];商业研究;2005年14期
3 张雁敏;;企业技术创新与竞争优势关系分析[J];才智;2011年28期
4 李毓萍,李士梅;中国制造业在国际中的地位[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03期
5 郭喜珍;;对提高中小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新思考[J];沧桑;2009年04期
6 刘冰峰;冯自钦;胡春华;;产学合作知识共享的财务效益与风险收益研究[J];财会通讯;2009年20期
7 张克兢;宋丽贞;;基于创业机会理论的研究生创业教育分类指导[J];创新与创业教育;2012年02期
8 欧光军;孙骞;;知识共同体:高技术企业集群创新集成新范式[J];科技和产业;2012年06期
9 高鹏;;论区域创新系统中的知识流动[J];产业与科技论坛;2007年12期
10 郭明德;;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组织模式选择[J];当代经济;2009年0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浩;高新技术产业集聚促进区域技术创新的理论与实证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1年
2 张敏;东北地区制造业产业自主创新动力系统协同机理与动力模式演化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1年
3 卢锡超;产业技术扩散的知识重构研究[D];东北大学;2009年
4 任宗强;基于创新网络协同提升企业创新能力的机制与规律研究[D];浙江大学;2012年
5 赓金洲;技术标准化与技术创新、经济增长的互动机理及测度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6 李正卫;动态环境条件下的组织学习与企业绩效[D];浙江大学;2003年
7 曹兴;高技术企业创新行为与创业发展机制研究[D];中南大学;2004年
8 成宝英;新型工业化环境下科技需求理论与实证研究[D];吉林大学;2004年
9 杨敬华;农业科技园区创业与创新发展机制与模式的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5年
10 牛雁翎;人本视角企业核心技术能力研究[D];吉林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万国臣;基于知识产权的我国船舶产业国际竞争力评价[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2 刘欣;跨国公司对我国企业技术能力提升的作用分析[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3 邹虹;以创新为导向的民营企业规划—五星粮油机械有限公司发展规划[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4 庄淑贤;基于利益相关者的CoPS创新项目集成管理研究[D];浙江工商大学;2011年
5 肖志伟;中国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的运作模式研究[D];天津财经大学;2010年
6 胡加峰;造纸企业技术创新效率评价研究[D];天津财经大学;2010年
7 殷萌萌;我国企业海外并购技术整合风险的生成与演化[D];浙江大学;2011年
8 刘智喜;基于技术预见的吉林省电动汽车产业发展路径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9 王晓霞;中国动力锂电池产业化运行机制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10 梁培军;马克思技术创新思想及其当代价值[D];福建农林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德林,陈春宝;沿技术轨道创新与高技术企业成长[J];当代经济科学;1997年05期
2 张杰;刘东;;我国地方产业集群升级困境的一个制度解析——基于社会资本的逻辑视角[J];东南学术;2006年03期
3 魏永忠,吴绍忠;论城市社会安全与稳定预警等级指标体系的建立[J];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4 陈佳贵,王钦;中国产业集群可持续发展与公共政策选择[J];中国工业经济;2005年09期
5 张杰;刘东;;我国地方产业集群的升级路径:基于组织分工架构的一个初步分析[J];中国工业经济;2006年05期
6 耿楠;;基于产业国际竞争力的技术轨道演进机制与中国自主技术创新模式选择[J];工业技术经济;2007年02期
7 马克·罗伊,历咏;法与经济学中的混沌理论与进化理论[J];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03年01期
8 李浩,戴大双;基于技术轨道识别的高新技术企业成长战略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02年05期
9 邓晓岚,陈功玉;企业的核心技术与自主创新[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1年01期
10 许广玉;基于技术轨道的高技术企业自主创新探析[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5年03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浩,戴大双;基于技术轨道识别的高新技术企业成长战略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02年05期
2 李浩,戴大双;高新技术企业沿技术轨道的创新战略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2年11期
3 和矛;李飞;;行业技术轨道的形成及其性质研究[J];科研管理;2006年01期
4 黄鲁成;蔡爽;;基于专利的技术轨道实证研究[J];科学学研究;2009年03期
5 吴贵生;蔺雷;;服务创新轨道概念初探:兼评技术轨道的适用性[J];技术经济;2012年05期
6 熊鸿儒;王毅;林敏;吴贵生;;技术轨道研究:述评与展望[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12年07期
7 熊鸿儒;吴贵生;王毅;;市场轨道理论溯源:技术轨道与市场颠覆[J];技术经济;2012年07期
8 张燕航;;技术轨道理论研究述评[J];技术与创新管理;2013年03期
9 黄志民;陈彪;郭海燕;;我国信息产业发展技术轨道特性研究[J];广西科学院学报;2009年03期
10 姜红;赵树宽;余海晴;;技术轨道理论研究综述及展望[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11年0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戴小枫;;自主创新、技术轨道、技术路线图分析与创新思维[A];植物保护科技创新与发展——中国植物保护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2 林晓言;;交通技术轨道论实证分析[A];科技、工程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中国科协第五届青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3 陈渝中;栾玉琴;;论科技自主创新[A];十二省区市机械工程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4 董希贵;陈鹏;;对海事测绘行业创新技术轨道的探讨[A];中国航海学会航标专业委员会测绘学组学术研讨会学术交流论文集[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7条
1 清华大学技术创新研究中心 吴贵生;开辟广义创新轨道[N];科技日报;2013年
2 路风 封凯栋 曹崴;遵循应用改进技术规律 TD-SCDMA必须单独组网[N];中国工业报;2006年
3 本报记者 王春华;旅游产业驶入标准化“技术轨道”[N];中国改革报;2006年
4 路风 封凯栋 曹崴;中国不能再成为国外新技术的试验田[N];中国工业报;2006年
5 傅勇;3G中国标准有点高烧[N];经济参考报;2006年
6 俞春华;视人才为企业的核心财富[N];中国石化报;2006年
7 滕斌圣 长江商学院副院长;创新更要择机而动[N];中国保险报;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许广玉;基于技术轨道的高技术企业自主创新战略分析[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6年
2 寇运国;技术轨道视角下我国新能源汽车的技术经济评价与预测[D];杭州电子科技大学;2013年
3 张翼;基于技术轨道理论的自主创新研究[D];暨南大学;2007年
4 石媛Z,
本文编号:185866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ngjililun/18586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