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面对经济增长带来的各方面压力,中国已经开始意识到产业动态位置调整对于稳定经济地位,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十八大报告中明确指出,创新战略的实施要以科技知识为基础,通过促进产业创新实现经济飞跃。由此,以技术创新管理为核心的知识密集型产业已经成为推动我国经济发展的中流砥柱。在经济学进入多元化发展的今天,在当前多变且复杂的社会经济环境中,系统、深入地研究知识密集型产业技术创新的演化问题,科学、可行地提出相关政策和建议,对于我国经济的健康发展、产业的结构调整和技术的持续进步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首先,本文在总结和综合评价国内外关于知识密集型产业、关于知识的技术创新、技术创新复杂性、技术创新演化和智能体仿真模型等相关理论的基础上,从中观视角出发界定知识密集型产业,并对其特征予以描述。引入复杂性科学的观点,分析了知识密集型产业技术创新及其演化的七个复杂性特征,论述了知识密集型产业及其演化的多层次结构和适应系统优越性。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知识密集型产业技术创新适应性演化的观点,定义了kene和知识空间,探讨了知识密集型产业技术创新演化的适应性机理,并采用仿真模型对其进行智能体仿真。 其次,本文采用假设检验的方法对知识密集型产业技术创新演化的外部和内部动力要素进行识别。在因子分析和相关分析的基础上,将外部动力要素分为基础设施环境要素、社会文化环境要素、市场环境要素、政策制度环境要素和科技环境要素五类。根据结构方程的分析结果,认为内部动力要素即为知识空间中的kene。根据内外动力要素之间的不同交互,将知识密集型产业技术创新演化分为“技术—环境”交互下的演化和“技术—技术”交互下的演化两种类型,其中后者又包括竞争与合作两种关系。 复次,本文将知识密集型产业“技术—环境”交互下的创新演化机理分为三个方面:一是新达尔文主义观点中,环境对技术的自然选择机理;二是拉马克主义观点中,技术对环境的学习机理;三是技术涌现对环境的改变机理。根据选择、学习和改变三个方面的机理,借鉴复杂适应系统中环境与主体互动影响的研究方法,建立知识密集型产业“技术—环境”作用下创新演化的“刺激—反应”三层模型并进行相应的仿真。另外,,本文将知识密集型产业“技术—技术”作用下的创新演化机理分为竞争和合作两方面的内容。根据ARTHUR博弈模型建立了知识密集型产业竞争关系技术创新的演化模型,讨论采用者数量、技术自然偏好和技术收益三个变量变化分别对能力相同和能力不同情况下博弈结果的影响。此外,基于巨元组网络模型的演化机理建立知识密集型产业合作技术创新演化的网络模型,分别从一般合作、供应链合作两种情况讨论和模拟合作网络中知识密集型产业技术创新的演化情况。 再次,根据“技术—环境”和“技术—技术”两种创新演化机理的分析,本文对知识密集型产业技术创新演和群落生态学理论之间的同构性进行分析,对动态非均衡性、涌现性和适应性三种特征予以描述,并建立知识密集型产业技术创新演化的整体模型,将演化过程划分为互不干扰阶段、相互干扰阶段、共摊阶段和协同演化阶段,并对该模型进行智能体仿真。 最后,本文提出知识密集型产业技术创新演化相关政策的分析框架,并从驱动强化政策、支撑政策和引导政策三个方面阐述相关的政策内容。以吉林省新能源汽车产业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政策分析框架描述了该产业技术创新演化中的功能模式和诱导阻碍机制,提出吉林省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技术的相关政策。
[Abstract]:......
【学位授予单位】:哈尔滨工程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F062.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黄璜;;合作进化模型综述[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网络版(预印本);2010年02期
2 周勇;王国顺;周湘;;要素角度的产业划分[J];当代财经;2006年03期
3 刘汶荣;李建华;;技术创新的复杂性特征研究[J];当代经济研究;2008年08期
4 叶金国,李双成;技术创新条件下产业系统演化的过程[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6期
5 张晓军;李仕明;何铮;;社会关系网络密度对创新扩散的影响[J];系统工程;2009年01期
6 陶海青,金雪军;技术创新的演化趋势[J];管理世界;2002年02期
7 蒋军锋;王修来;;网络环境下技术创新过程中企业知识基础的演变[J];管理学报;2008年04期
8 赵道致;李晶;;基于生态学理论的供应链结构模式研究[J];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6期
9 高汝熹;许强;;上海知识密集型产业评价研究——基于主成分分析法的实证[J];上海经济研究;2007年07期
10 孙冰;王为;;企业自主创新动力系统的建构[J];科技与经济;2010年06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刘德胜;创新型中小企业基因及作用机理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2 吴庆松;基于心理资本的企业技术创新动力源模型构建及其应用研究[D];中南大学;2011年
3 陈伟;供应链企业间知识交易的创新效应与契约机制研究[D];重庆大学;2011年
4 刘汶荣;技术创新机制的系统分析[D];吉林大学;2009年
5 楼高翔;供应链技术创新协同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9年
6 孙启萌;我国家电企业技术创新动力机制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0年
7 林婷婷;产业技术创新生态系统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
226364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ngjililun/22636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