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经济理论论文 >

分工、均势经济与共同富裕

发布时间:2018-10-17 08:46
【摘要】:本文秉承亚当·斯密的分工与普遍富裕思想,以分工结构演化为主线,运用超边际分析方法,建立自给自足不超越温饱水平的理论基准,阐明分工发展是迈向共同富裕的必由之路;提出基于斯密—杨格定理的共同富裕经济理论框架性体系,将正义秩序、生产力水平(亦即供给侧)和共同富裕程度(亦即需求侧)纳入循环累积因果的理论链条中,形成基于分工演化的均势经济理论模型。基本结论是如果经济发展能够不断逼近基于专业化和多样化发展的完全分工的均势经济状态,共同富裕将会伴随财富总量增长而最终实现。因此,改革与政策制定要有利于这种均势经济格局的形成。
[Abstract]:Following Adam Smith's idea of division of labor and universal affluence, taking the evolution of division of labor structure as the main line, using the method of marginal analysis, this paper establishes the theoretical benchmark of self-sufficiency not exceeding the level of food and clothing. To clarify that the development of division of labor is the only way to common prosperity, to put forward the frame system of economic theory of common prosperity based on Smith-Young's theorem, and to put forward the order of justice. The level of productivity (i.e. supply-side) and the degree of common affluence (that is, demand-side) are brought into the theoretical chain of cyclic cumulative causality, and a theoretical model of equilibrium economy based on the evolution of division of labor is formed. The basic conclusion is that if economic development can continue to approach the balance of power based on specialization and diversification of the full division of labor, common prosperity will eventually be realized with the increase of total wealth. Therefore, reform and policy-making should be conducive to the formation of this economic balance of power.
【作者单位】: 湖南科技大学中国共同富裕研究中心;贵州财经大学;上海财经大学公共经济与管理学院;南开大学经济学院;
【基金】: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11JZD018)的资助
【分类号】:F014.4;F091.3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朱步楼;论共同富裕目标与现阶段的贫富差距——兼论全面准确地理解邓小平的共同富裕思想[J];江苏社会科学;2000年06期

2 沈立人;;举起共同富裕的理想旗帜——评介《共同富裕经济学》[J];现代经济探讨;2006年10期

3 易培强;;关于共同富裕目标及其实现的思考——重温邓小平的共同富裕思想[J];武陵学刊;2012年05期

4 胡习川;;对“共同富裕”与“部分人先富裕”的理论思考[J];中国经济问题;1985年06期

5 孙连成;;共同富裕、同步富裕与一部分人先富起来[J];学习与探索;1985年01期

6 程树礼;李由;;关于共同富裕的思考[J];教学与研究;1992年05期

7 黄通兴;试谈“部分先富”与“共同富裕”[J];福建论坛(经济社会版);1994年08期

8 戚一广;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J];党建研究;1995年11期

9 孙林;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通往共同富裕的必由之路[J];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1995年04期

10 杨建平;把握“共同富裕”理论的基本前提[J];甘肃理论学刊;1995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占才;;试析邓小平的“共同富裕”思想[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五届学术年会文集(2007年度)(马克思主义研究学科卷)[C];2007年

2 楚刃;;先富起来与共同富裕[A];世纪伟人邓小平百年诞辰纪念文集[C];2004年

3 梁耿慧;;论邓小平共同富裕的重要思想[A];海南省纪念邓小平同志诞辰100周年理论研讨会入选论文集[C];2006年

4 陈德华;;社会生产力、市场经济、共同富裕与公有制[A];邓小平理论与我国经济学的发展[C];1997年

5 义术;;从非均衡发展到统筹协调发展——邓小平共同富裕构想的实践与发展[A];海南省纪念邓小平同志诞辰100周年理论研讨会入选论文集[C];2006年

6 高国希;;共同富裕与经济公正——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人本向度[A];当代中国:发展·安全·价值——第二届(2004年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学术年会文集 (中)[C];2004年

7 张建明;;邓小平在区域合作共同富裕理论上的突破[A];纪念邓小平同志诞辰100周年论文集[C];2005年

8 王玉敏;;“共同富裕”需要什么样的价值理论、产权理论与会计理论?[A];“财富的生产和分配:中外理论与政策”理论研讨会暨中国经济规律研究会第22届年会论文集[C];2012年

9 华中煜;李茜;;马克思《资本论》视域下共同富裕路径选择[A];学习贯彻十八大精神,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自信——陕西省《资本论》研究会学习贯彻十八大精神暨2012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2年

10 陈伯庚;;试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十大创新发展[A];上海市经济学会学术年刊(2009)[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8条

1 孙丽青;正确理解和把握邓小平共同富裕思想的丰富内涵[N];山西党校报;2012年

2 李抒望;解读邓小平的共同富裕思想[N];吉林日报;2008年

3 黄文夫;让所有无产者都成为有产者[N];山西日报;2001年

4 周诚;关于公平问题的探索[N];中国经济时报;2004年

5 刘世军;邓小平的发展思想与“东部率先发展”[N];文汇报;2007年

6 中共中央党校经济研究中心学术部主任 曹新 博士;中国经济姓“民”好(二)[N];中国乡镇企业报;2002年

7 ;公平与效率孰先孰后[N];学习时报;2005年

8 沈立人(作者系江苏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公平分配:经济学的难题[N];厂长经理日报;200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丁桂馨;建国以来中国共产党追求共同富裕的基本思路与实践[D];湖南科技大学;2008年

2 张硕;马克思主义共同富裕思想及其在当代中国的实践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2年

3 高敏;邓小平“共同富裕”思想的当代价值[D];吉林大学;2013年

4 艾辰;公平效率关系视角下当代中国实现共同富裕的路径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14年

5 鲁科杰;邓小平共同富裕理论视角下的和谐社会构建[D];西北大学;2008年

6 王少明;罗尔斯的分配正义论对我国实现共同富裕目标的启示[D];青岛大学;2012年

7 陈志宏;邓小平“先富”思想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227613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ngjililun/227613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d6e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