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经济理论论文 >

全球化语境下消费社会的传播逻辑

发布时间:2019-07-18 12:16
【摘要】: 随着中国社会参与到全球化进程脚步的加快,消费主义作为一种全球性文化,正在日益从沿海向内地、从城市到农村蔓延开去。中国的社会学者们已经开始了对这一现象的实证研究,结论也证实了消费社会在中国的出现。消费社会与生产型社会的最大区别在于消费意义的不同。后者重视物的使用价值;前者注重物的象征意义。这就使得商家会通过媒介手段去不断塑造、培养民众的消费意识。正是商家与媒介、特别是与大众传媒之间的这种联系使得从传播学的角度审视消费社会形成的基本机制具有现实意义。 本文试图探索一条理解全球化大背景下消费社会产生的基本逻辑的路径,由此观察中国社会目前已经出现的由全球化引发的带有普遍性、又兼具自身特点的消费社会景象,从文化与传播的角度给予消费社会的形成机制从理论层面到现实层面的阐释,最后针对更为高远的目标——构建和谐社会,尝试性地提出几点建议。 第一章基于现代西方有关消费社会研究的主流文献,对消费社会产生的社会文化背景、研究主题、研究特征等进行分析和归纳,系统考察了消费社会研究的话语资源和现实基础,为我们进一步认识消费社会在全球范围的蔓延提供了重要的切入点。 第二章从全球化的高度着眼建构消费社会的宏观层面。消费社会的意识形态即消费文化是如何从西方社会普及到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在这一过程中,全球化与文化是两个相辅相成的力量。全球化的传播媒介和通讯手段不仅实现了时空压缩,同时产生了文化压缩现象,由此带来的文化亲近感为消费主义的蔓延提供了可能。而全球化进程中试图建立普世的文化系统的倾向又为消费社会的普及提供了现实途径。 第三章主要从国家层面探讨媒介与消费主义之间的关系范式,特别强调二者之间的共生范式。以新闻报道和广告为主的大众传媒通过神话与涵化两种方式促进了全社会消费主义氛围的出现和扩散。 第四章内容立足中国社会目前的现实,解析近些年来出现的大众传媒消费主义倾向和由此带来的诸多不利于社会和谐发展的社会现象,并力求从传播媒介的角度提出几点建议和对策。 本文是试图从传播学视角对消费社会进行理论分析的一种努力,尝试着从国际、国家和中国目前的国情这样三个层面立体地解读消费主义在全球的蔓延、消费社会与媒介的共生关系以及中国社会的消费主义倾向,最后尝试性地归纳由此引发的诸多问题及其解决对策。
【学位授予单位】:国际关系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7
【分类号】:F014.5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孙卫卫;正视广告的负面影响[J];当代传播;2004年02期

2 熊蕾;广告在行销与责任之间[J];当代经济;2004年07期

3 周宪;视觉文化与消费社会[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年02期

4 刘微;变化中的新闻内涵——美国主要媒体20年来新闻报道的变化[J];国际新闻界;1999年05期



本文编号:251588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ngjililun/251588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eb4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