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发展的制度构想
发布时间:2017-03-28 13:02
本文关键词:我国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发展的制度构想,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目前,我国已进入工业化后期发展阶段,重工业占比高,而管理松弛,工业带动经济增长的同时,也给环境造成了严重而持久的破坏与污染,当前雾霾的笼罩、沙尘暴的袭击、地下水被污染、重金属污染致毒等一连串与环境污染密切相关的热点问题层出不穷,让“GDP为王”的发展理念,又一次受到新一轮的口诛笔伐。环境污染事件的发生,不仅破坏了人们的生活环境,损害了公众的身体健康,甚至影响到社会和谐稳定,尤其是一些污染事故发生后,受害者不能及时得到赔偿,而引发许多的社会矛盾。保险身为一种分散风险、消化损失的经济补偿机制,面对当前环境污染问题,环境污染责任保险(下文简称为“环责险”)“应时而生”,发挥起“事前防范,事后补偿”的重要作用。事前加强对风险隐患的排查,并采取行之有效且节约成本的方式将其扼杀在“摇篮”之中,建立起防损减灾体系;事后对突发的环境事件进行应急管理,做到将损失降到最低,,并及时补偿受灾群众足额的保险赔偿金。 我国环责险起源于20世纪90年代初,当时仅在少数几个城市展开试点,然而市场成效并不理想,开展不到5年的时间,相关保险产品便销声匿迹。从2007~2012年这6年的时间里,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再次映入眼帘,以2007年12月由环保部与保监会联合发布的《关于环责险工作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为标志,此项工作开始以试点的形式在全国小范围内进行推广,虽然这期间取得了一定的试点经验,但其推广的进度并非预期那么顺利。在2013年2月份,由环境保护部与中国保监会联合发布的《关于开展环责险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环发[2013]10号),将“涉重金属企业和石油化工等高环境风险行业”纳入到强制保险范畴,该类企业必须投保环境污染责任保险。截止于目前,于2008~2012年期间展开试点的部分地区已在技术规范以及激励政策上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保险在环境污染事件中扮演的角色逐渐被企业以及公众所接受、认可。 本文以保险学理论为基础,贯穿了制度经济学、管理学、法学和统计学等思想,为构建我国的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制度奠定了理论基础;并对我国先后开展的试点进行案例分析和经验模式提炼,对二次工业革命后的一些发达国家如美国、日本、德国、法国以及发展中国家印度开展的环境污染责任保险进行经验借鉴与学习,为构建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制度提供了有力的实践分析;在此基础之上,本文最后提出了完善此制度所需要注意的问题及建议。 本文沿着“提出问题—解决方案—结果监控与反馈”不断循环地分析、解决问题,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在现实约束中提出最优的解决方案。为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在全国范围内推广提供可行的方案设计,并提出要依据各地区的实际情况,不能“一刀切”,至少要考虑行业或企业自身风险特征采取不同的政策和费率水平。
【关键词】:环境污染责任保险 外部不经济 顶层设计 信息共享平台
【学位授予单位】:云南财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X196;F842.69
【目录】:
- 摘要3-5
- Abstract5-10
- 第一章 导论10-16
- 第一节 选题背景10
- 第二节 问题的提出10-11
- 第三节 国内外文献综述11-14
- 一、 国内文献综述11-12
- 二、 国外文献综述12-13
- 三、 本文研究创新之处13-14
- 第四节 本文研究的方法14-15
- 第五节 论文的结构安排15-16
- 第二章 环境污染责任保险概述及基础理论分析16-25
- 第一节 环境污染责任保险概念介绍16-19
- 一、 环境污染现状特征16-17
- 二、 环境污染责任保险的基本定义17-18
- 三、 环境污染责任保险的功能18-19
- 第二节 环境污染责任保险的理论基础19-25
- 一、 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制度构建的法学基础理论19-20
- 二、 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制度构建的经济学基础理论20-25
- 第三章 国际、国内环境污染责任保险的比较分析25-42
- 第一节 国际环境污染责任保险经验借鉴25-30
- 一、 美国的环境污染责任保险25-26
- 二、 日本的环境污染责任保险26-27
- 三、 德国的环境污染责任保险27-28
- 四、 法国的环境污染责任保险28
- 五、 印度的环境污染责任保险28-29
- 六、 国际实践经验小结29-30
- 第二节 我国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发展背景和发展历程30-36
- 一、 法律环境30-32
- 二、 第一阶段试点的发展基本情况32-33
- 三、 第二阶段试点的发展基本情况33-34
- 四、 第三阶段试点的发展基本情况34-35
- 五、 试点情况小结35-36
- 第三节 我国环境污染责任保险试点模式总结36-42
- 一、 东部试点地区代表——江苏无锡模式37-40
- 二、 中部试点地区代表——湖北武汉模式40
- 三、 西部试点地区代表——重庆模式40-42
- 第四章 我国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制度构建中存在的问题42-46
- 第一节 从政府层面的角度42-43
- 一、 环境污染责任保险的宣传力度不够大42
- 二、 缺乏配套的法律和政策支持体系42-43
- 第二节 从保险公司层面的角度43-44
- 一、 行业不具备承保环境风险的能力43
- 二、 保险条款的设计比较粗糙43-44
- 第三节 从企业层面的角度44-46
- 一、 保费的缴纳增加企业的经营成本44
- 二、 企业的投保意愿不强44-46
- 第五章 我国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制度的构建思路46-51
- 第一节 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制度设想的总体框架46
- 第二节 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制度构建政府职责46-48
- 一、 制定环境污染责任保险相配套的政策47
- 二、 辅助构建环境污染责任保险的联动机制47
- 三、 建立环境救济基金的顶层设计47-48
- 第三节 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制度构建保险行业职责48-50
- 一、 建立多元化的环境污染责任保险产品体系48-49
- 二、 建立第三方责任认定机构和损害鉴定专家组织49
- 三、 盈余年注重资金的积累49-50
- 第四节 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制度构建企业职责50-51
- 一、 建立安保和超限额保险基金50
- 二、 积极主动建立事先预防机制50-51
- 第六章 结论51-52
- 参考文献52-56
- 致谢56-57
- 在读期间完成的研究成果57
- 一、 发表学术论文情况57
- 二、 参加的研究项目情况57
- 三、 获奖情况57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哲;;环境污染责任保险供需不足成因及解决策略[J];保险研究;2009年05期
2 刘文;;我国重大环境责任强制保险的静态博弈分析[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4期
3 陈冬梅;夏座蓉;;环境污染风险管理模式比较及环境责任保险的功能定位[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4 刘维;;构建我国环境责任保险模式的理性思考[J];环境科学与技术;2006年07期
5 孙华玲;;由紫金污染事故引发的对相关环境法律制度的思考[J];江苏警官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6 游桂云;鞠铮;;B-S模型在环境责任保险中的应用[J];改革与开放;2009年03期
7 唐英;;我国环境责任保险制度的完善和重构——以环境保护税的开征为分析背景[J];湖南社会科学;2012年06期
8 任彩银;吴占权;;环境责任保险道德困境的规避与道德风险控制[J];河北金融;2011年05期
9 李华友;冯东方;;“绿色保险”的国际经验及发展趋势[J];环境经济;2008年09期
10 李廷海;;建立环境责任保险制度加强我国环境应急管理[J];环境与可持续发展;2008年01期
本文关键词:我国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发展的制度构想,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7229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ngjililun/2722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