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经济理论论文 >

环境利益的政治经济学分析

发布时间:2017-03-28 22:16

  本文关键词:环境利益的政治经济学分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利益源于需要,是人类社会重要的经济社会现象。人类需要的多样性形成了千差万别的利益,环境利益是人类诸多利益的一种,也是人类最基本的利益。环境利益来源于自然,是人类对环境的基本需要以及需要的满足,不同环境利益主体对环境利益获取的差异构成了复杂的环境利益关系。如今,世界环境问题日益严重,其深层次原因是环境利益在各主体间的配置失衡与不公,因此,解决当今环境问题需要从环境利益角度着手进行深入的研究。 文章基于政治经济学视角,遵循从代际到代内、从宏观到微观的思路对环境利益进行了细致的研究。首先综合概括出环境利益的概念,分析了环境利益的来源,并将环境利益与环境利益主体进行宏观与微观区分。在宏观层面上,文章分析了可持续发展视域下环境利益的代际与代内公平性以及改革开放中我国的宏观环境利益。在微观层面上,分析了居民与企业的环境利益。然后运用博弈论相关知识对各环境利益主体的行为进行了探讨。最后,文章对中国的环境利益现状、形成原因以及未来维护方向作了整体把握,指出形成中国环境利益现状的深层次原因是环境利益配置失衡与不公。因此,在最后一章分析了环境利益公平分享途径,以期能约束与制衡各环境利益主体的环境行为,促进中国环境问题的缓解与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的实现。 文章围绕环境利益问题展开论述,共包括九个章节,除导论外又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为环境利益的基本理论,包括第二章和第三章。这两章是文章得以立论与展开论述的理论依据。在此部分,文章归纳出了环境利益的概念,分析了环境利益的构成与基本特征,并对环境利益思想进行了挖掘。文章回顾了马克思的环境利益思想、西方经济学家的环境利益思想、中国国家领导人的环境利益思想以及国内学术界对环境利益思想的相关研究。马克思主义环境利益思想是我国环境治理与现代化建设的指导思想,中国国家领导人的环境利益思想对中国环境利益的维护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西方经济学家的环境利益思想以及国内学者对环境利益问题的研究对本文的研究有着重要的启发作用,这些相关理论是本文进行研究的立论前提和文献依据,是整个研究必不可少的部分 第二部分从宏微观两方面对环境利益进行探讨。这一部分首先分析了可持续发展思想的产生,以及基于可持续发展思想的环境利益代内公平与代际公平,特别对代际公平做了较为详细的分析,这些内容体现在第四章。其次,对改革开放中我国宏微观环境利益进行了研究,包括第五章、第六章、第七章。第五章对改革开放中我国的宏观环境利益进行了分析,此处将我国置于全球经济之中,讨论了对外经济交往以及全球气候变化对我国环境利益的影响。第六章基于微观视角分析了企业与居民的环境利益,环境利益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有着重要的影响,但是企业获取环境利益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制约,并且企业对环境利益的过度获取会影响居民的环境利益。居民是微观环境利益主体,居民的环境利益会因收入、区域不同而有所差异。第七章用博弈论相关知识分析了各主体间的环境利益博弈。在环境利益博弈中,由于各主体对环境利益的态度以及环境行为差异,导致环境利益配置失衡,这也是我国的环境问题严峻且难以解决的深层次原因。 第三部分包括第八章与第九章。第八章分析了中国宏观环境利益发展变化状况,包括现状、原因以及我国政府为了维护宏观环境利益所采取的应对措施与维护宏观环境利益的未来方向。第九章分析了各主体环境利益公平分享途径。由于环境利益主体之间无休止的环境利益博弈使得受益者与受损者并存,也导致了中国环境问题的复杂性以及环境问题解决的艰难性。因此,构建环境利益公平分享途径十分必要,其作用在于:一方面能体现环境利益分享的公平,保护弱者的环境利益,另一方面,合理公平的环境利益分享途径有助于中国环境问题的缓解甚至解决。
【关键词】:环境利益 政治经济学 博弈 公平分享途径
【学位授予单位】:云南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X196;F124
【目录】:
  • 内容提要3-5
  • Abstract5-8
  • 目录8-13
  • 第一章 导论13-28
  • 第一节 问题的缘起与意义13-19
  • 一、问题的缘起13-16
  • 二、研究的意义16-19
  • 第二节 研究思路与主要研究内容19-26
  • 一、研究思路19
  • 二、主要研究内容19-25
  • 三、文章结构25-26
  • 第三节 研究方法与创新之处26-28
  • 一、研究方法26
  • 二、创新之处26-28
  • 第二章 环境利益的概念框架28-46
  • 第一节 环境利益的基本概念28-35
  • 一、何为利益28-31
  • 二、环境概念的界定31-34
  • 三、环境利益的含义34-35
  • 第二节 环境利益构成与基本特征35-41
  • 一、环境利益的构成35-40
  • 二、环境利益的基本特征40-41
  • 第三节 环境利益与经济利益的关系41-44
  • 一、环境与经济的关系41-42
  • 二、环境利益与经济利益之间的对立42-43
  • 三、环境利益与经济利益之间的统一43-44
  • 本章小结44-46
  • 第三章 环境利益思想与理论回顾46-82
  •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环境利益思想46-54
  • 一、马克思主义环境利益思想概述46-50
  • 二、马克思主义环境利益思想的内涵50-52
  • 三、马克思主义环境利益思想对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指导意义52-54
  • 第二节 西方经济学家的环境利益思想54-64
  • 一、古典经济学的环境利益思想55-57
  • 二、新古典经济学的环境利益思想57-60
  • 三、现代西方经济学的环境利益思想60-64
  • 第三节 中国国家领导人的环境利益思想64-73
  • 一、毛泽东环境利益思想64-67
  • 二、邓小平环境利益思想67-69
  • 三、江泽民环境利益思想69-71
  • 四、胡锦涛环境利益思想71-73
  • 第四节 国内学术界有关环境利益研究73-79
  • 一、环境利益关系是环境危机的本质73-74
  • 二、农村环境利益问题74-75
  • 三、区域环境利益问题75
  • 四、环境利益公平分享的途径75-76
  • 五、环境利益与经济利益的关系76-78
  • 六、对国内研究的评述78-79
  • 本章小结79-82
  • 第四章 环境利益的国际背景:基于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分析82-115
  • 第一节 可持续发展思想的缘起82-90
  • 一、可持续发展思想缘起于对人与自然关系的反思82-87
  • 二、可持续发展思想缘起于对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反思87-90
  • 第二节 环境利益的代内公平性分析90-96
  • 一、环境利益的代内冲突91
  • 二、环境利益代内配置不公的原因91-96
  • 第三节 环境利益的代际公平性分析96-108
  • 一、环境利益代际公平的内容97-99
  • 二、环境利益的代际冲突99-102
  • 三、环境利益代际公平实现的障碍102-104
  • 四、环境利益代际公平实现的可能性104-108
  • 第四节 可持续发展的环境利益思想的启示0108-113
  • 一、环境利益代内公平是代际公平的前提108-110
  • 二、环境利益代际公平为代内公平确定行动方向与目标预期示110-113
  • 本章小结113-115
  • 第五章 改革开放中我国宏观环境利益的政治经济学分析115-147
  • 第一节 宏观环境利益主体分析115-120
  • 一、环境利益是国家利益的重要组成部分115-118
  • 二、国家范畴下的宏观环境利益主体118-120
  • 第二节 开放条件下我国宏观环境利益分析120-131
  • 一、对外贸易与我国宏观环境利益120-127
  • 二、加工贸易与我国宏观环境利益127-128
  • 三、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宏观环境利益的影响128-131
  • 第三节 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下的我国宏观环境利益131-146
  • 一、我国应对气候变化的必要性探讨132-137
  • 二、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对我国宏观环境利益的影响137-141
  • 三、国际气候谈判中的我国环境利益141-146
  • 本章小结146-147
  • 第六章 改革开放中我国微观环境利益的政治经济学分析147-166
  • 第一节 企业环境利益分析147-153
  • 一、企业环境利益的构成147-149
  • 二、环境利益对企业的内在影响149
  • 三、企业获取环境利益的外部制约因素149-151
  • 四、企业环境利益的政治经济学分析151-153
  • 第二节 居民环境利益分析153-164
  • 一、微观环境利益主体的基本单位:居民153-155
  • 二、居民环境利益的一般考察155-158
  • 三、居民环境利益的政治经济学分析158-164
  • 本章小结164-166
  • 第七章 主体间的环境利益博弈分析166-206
  • 第一节 地方政府与中央政府间的环境利益博弈167-179
  • 一、地方与中央的利益关系167-169
  • 二、地方政府与中央政府环境利益目标的一致性分析169-175
  • 三、基于环境利益的地方政府与中央政府的博弈175-179
  • 第二节 地方政府间的环境利益博弈179-188
  • 一、地区之间负的环境外部性双向传输博弈180-184
  • 二、地区间污染双向传输与中央政府制度安排184-185
  • 三、跨区域环境治理协作分析185-188
  • 第三节 地方政府与微观主体间的环境利益博弈188-195
  • 一、地方政府与微观主体的环境利益配置188-191
  • 二、基于环境利益的地方政府与企业的博弈191-193
  • 三、基于环境利益的地方政府与居民的博弈193-195
  • 第四节 企业与居民间的环境利益博弈195-204
  • 一、作为微观环境利益主体的企业与居民的关系195-199
  • 二、居民与企业之间的环境利益博弈199-204
  • 本章小结204-206
  • 第八章 我国宏观环境利益现状考察206-241
  • 第一节 我国宏观环境利益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206-219
  • 一、自然供给的环境利益的现状206-211
  • 二、人工创造的环境利益发展变化状况211-214
  • 三、我国未来宏观环境利益发展趋势分析214-219
  • 第二节 我国宏观环境利益现状的原因探究219-229
  • 一、历史上各主体环境利益的配置失衡219-222
  • 二、计划经济时期我国的政治经济政策对宏观环境利益的影响222-225
  • 三、改革开放以来各环境利益主体博弈导致环境利益配置失衡与分享不公225-229
  • 第三节 我国宏观环境利益维护的现状与未来方向229-239
  • 一、我国国内宏观环境利益维护的现状229-236
  • 二、我国宏观环境利益维护的未来方向236-239
  • 本章小结239-241
  • 第九章 环境利益公平分享的途径241-264
  • 第一节 开放条件下我国宏观环境利益分享途径的构建241-245
  • 一、对外经济关系中宏观环境利益分享途径的构建241-244
  • 二、构建公平的国际气候制度,在国际气候谈判博弈中维护我国的环境利益244-245
  • 第二节 我国国内环境利益的维护与区域间环境利益的公平配置245-251
  • 一、强化中央政府的监管职能,保障全国环境利益245-246
  • 二、完善地方政府环保目标责任制与问责制,规范地方政府的环境行为246-247
  • 三、构建区域间环境治理与生态保护合作机制247-250
  • 四、完善生态补偿机制250-251
  • 第三节 合理处置地方政府与企业发展的利益关系251-253
  • 一、完善对地方政府官员的绩效考核指标252-253
  • 二、均衡地方政府的财权与事权,减轻地方财政对企业的过度依赖253
  • 第四节 实现与完善环境政策创新,规范企业的污染行为253-258
  • 一、完善绿色信贷政策,引导企业环保行为254
  • 二、建立环境污染责任保险政策与机制254-255
  • 三、建立上市公司环境绩效评估制度255-256
  • 四、建立环境税收政策,以市场机制调控企业的排污行为256-258
  • 第五节 建立与强化公众参与机制,保障居民的环境利益258-263
  • 一、加强对公众的环境宣传与教育258-259
  • 二、强化公众参与机制,保障居民环境利益259-261
  • 三、建立利益公平分享机制,保障弱势群体的环境利益261-263
  • 本章小结263-264
  • 结论264-268
  • 一、结论264-266
  • 二、文章有待进一步完善的地方266-268
  • 参考文献268-281
  • 致谢281-282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思思;任大鹏;;我国农村环境趋恶原因与制度策略[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36期

2 李国玉;金会军;盛煜;张建明;俞祁浩;齐吉琳;温智;吕兰芝;童长江;郭东信;王绍令;魏智;杨思忠;吉延俊;于少鹏;何瑞霞;常晓丽;郝加前;陈友昌;吴伟;翟镇远;赵意民;;中国-俄罗斯原油管道工程(漠河-大庆段)冻土工程地质考察与研究进展[J];冰川冻土;2008年01期

3 宋婷婷;李蜀庆;;外商投资企业对中国环境的影响[J];环境科学与管理;2007年12期

4 陈怡男;李学林;;资源所在地的利益补偿机制初探——以油气田资源开发为例[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9年03期

5 丁晓玲,宋洁尘;析西电东送背景下区域环境利益分配的扭曲[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西部论坛;2005年04期

6 张平;;国务院关于抗击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及灾后重建工作情况的报告——2008年4月22日在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次会议上[J];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报;2008年04期

7 温怀德;刘渝琳;;对外贸易、FDI的经济增长效应与环境污染效应实证研究[J];当代财经;2008年05期

8 张自银;杨保;;中国北方过去2000年沙尘事件与气候变化[J];第四纪研究;2006年06期

9 梁蓓;;国际直接投资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及我国的政策取向[J];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03年05期

10 慈龙骏,杨晓晖,陈仲新;未来气候变化对中国荒漠化的潜在影响[J];地学前缘;2002年02期


  本文关键词:环境利益的政治经济学分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7315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ngjililun/27315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966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