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向型技术变迁、环境技术偏向与环境污染
本文关键词:导向型技术变迁、环境技术偏向与环境污染,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由于人类不断增加对化石燃料的消费引起气候变化,如何控制化石燃料的消费和发展替代能源成为当今世界面临的最紧迫的问题。从20世纪90年代起,经济学界就开始对是否要采取经济手段来减缓气候恶化和全球变暖展开了一系列讨论。其中,通过环境技术进步以缓解不断恶化的全球环境已成为人们的共识。由于清洁技术和污染技术对资源环境会带来不同的影响,为达到改善全球气候环境的目的,需要更多资源投入到清洁技术的研发上。研发主体在考虑将有限的资源用于清洁技术还是污染技术时,会考虑到该技术潜在的市场规模以及不同要素的相对价格,这是影响技术偏向的两个市场因素。然而,如果仅仅依靠市场的力量来引导技术创新的方向,可能会导致清洁技术研发的不足,以及过多研发资源投入到污染技术部门。因为初始阶段清洁技术研发更加困难,以及面临着不确定的市场需求。此时,便需要决策部门对创新主体的研发行为进行政策引导,引导环境技术偏向于清洁技术方向发展。本文将“导向型技术变迁”理论引入到环境经济学中,尝试分析环境政策对环境技术偏向的影响。 首先,本文将环境技术变迁与环境政策纳入到导向型技术进步理论中。通过构建经济增长的动态一般均衡模型,分析环境技术偏向及其环境政策对技术偏向的影响。在自由放任的市场经济中,环境技术偏向主要受三种力量的影响:价格效应、市场规模效应和生产率效率。当市场不足以为清洁技术研发提供足够的激励,或者市场在调节技术偏向上存在失灵时,便需要公共政策对技术偏向加以引导,诱导技术创新朝着清洁技术方向演进。在导向型技术变迁理论(Acemoglu,2002,2012)基础之上,本文将环境政策引入到导向型技术进步模型中,分析了不同环境政策对技术偏向的影响。对于政策干预的方式,我们分别考虑了对中间产品部门政策干预以及对机器设备研发部门政策干预。将环境政策引入到导向型技术进步模型之后,环境技术偏向还受到政策效应的影响。政府对清洁产品部门生产进行补贴,对污染产品部门征收排污税,或者对机器设备研发部门的科学家进行补贴都能引导环境技术偏向于清洁技术方向发展。通过数值模拟实验,本文进一步分析了税收和补贴对稳态时经济增长率的影响。稳态经济增长率随着税率的上升而下降,随着补贴的上升而上升。 其次,作为温室气体及城市空气污染物的一个主要排放者,汽车行业相关技术能够作为环境技术的较好代表,来研究环境技术的偏向。本文尝试以中国汽车行业的技术进步为例,对导向性技术进步理论进行经验验证。我们根据汽车的类型将汽车行业的相关技术划分为清洁技术和污染技术。其中,清洁技术主要是与新能源汽车生产有关的技术;污染技术主要是指传统汽车生产有关的内燃机技术。研究结果表明,石油价格上升、潜在市场规模扩大推动了我国汽车行业清洁技术进步,然而,汽车行业污染技术并没有随着石油价格上涨而减少,说明我国汽车行业尚未表现出明显的清洁技术偏向。此外,导向性技术变迁在东、中、西部地区表现不同特征,中西部地区潜在市场规模比东部地区更能拉动清洁技术的创新,而只有东部地区石油价格变化能引发清洁技术创新。 再次,根据“导向型技术变迁”理论,当市场不足以为清洁技术的使用或研发提供足够的激励,便需要公共政策的引导。为验证环境政策能否达到了预期的效果,本文以中国发电技术为例,根据电力企业对环境带来的影响,将发电技术分为两种:污染技术和清洁技术。其中,污染技术指火电,清洁技术包括水电、风电、核电等。将2005年可再生能源法的颁布作为一次自然实验,使用倍差法估计了可再生能源政策对清洁发电技术带来的影响,并对该政策是否促进了发电行业的清洁技术偏向做出判断。研究发现:可再生能源法及相关政策激励了清洁发电技术的使用和创新,相对于污染发电企业,2005年之后清洁发电企业的发电量与TFP平均上升了8%和10%。在时间趋势上,政策效应存在逐渐增强的趋势。此外,我们使用匹配倍差法比较了2005年之后有补贴的企业与没有补贴企业TFP的差异,比较结果发现有补贴的企业TFP上升得更快,并且这些企业RD投入也更多。从而可再生能源政策促进了发电行业清洁技术偏向。 最后,作为环境政策的执行者和监督者,地方政府能否严格执行中央政府制定的各项环境政策,直接关系到政策效果的发挥。由于政府对污染产品部门(污染技术)的生产征收“污染税”时,会降低稳态时的增长率。在以GDP为主要考核指标的政治和财政体制下,地方政府官员只关心自己任期内的经济增长,忽略经济增长的长期影响,如环境问题。因为节能减排未能进入干部政绩考核体系,使得地方官员具有“为晋升而忽视污染”的动机。具体表现在与辖区内企业达成“合谋”,纵容地方企业的污染行为。本文首次利用中国1993~2011年的省级面板数据,考察了“政企合谋”对环境污染的影响。结果发现,“政企合谋”使得合谋地区工业二氧化硫排放量和工业废水排放量分别上升8.9%和12.5%,约合36970.7万吨和6384.05万吨;另外,“政企合谋”对环境污染的影响程度随着官员的任期发生变化,对于任期超过5年的官员,任期限制使得“合谋”对工业二氧化硫排放量的影响下降6.8%;除了对环境带来影响外,“政企合谋”还影响了地方的经济增长方式,地方官员使得“合谋”地区采取更加粗放的经济发展方式。
【关键词】:导向型技术变迁 环境技术偏向 环境污染 环境政策 政企合谋
【学位授予单位】:华中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X383;F062.4;X322
【目录】:
- 摘要4-7
- Abstract7-14
- 1导论14-23
- 1.1 研究的主题及意义14-17
- 1.2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17-18
- 1.3 研究的主要内容18-21
- 1.4 创新点和难点21-23
- 2 导向型技术变迁理论23-46
- 2.1 导向型技术变迁理论的起源23-25
- 2.2 “导向型技术变迁”内涵及外延25-30
- 2.3 技术偏向与要素收入差距30-35
- 2.4 开放经济下的导向型技术变迁35-37
- 2.5 资源、环境压力与不同类型环境技术进步37-42
- 2.6 未解决的问题42-44
- 2.7 研究评述44-46
- 3 导向型技术变迁模型、环境政策与环境技术偏向46-67
- 3.1 基本模型46-53
- 3.2 政策干预下的环境技术偏向53-61
- 3.3 数值模拟61-64
- 3.4 环境技术偏向的决定64-65
- 3.5 小结65-67
- 4 市场力量是否诱导环境技术变迁——来自中国汽车行业的经验证据67-75
- 4.1 引言67-68
- 4.2 数据及研究假说68-70
- 4.3 实证检验70-73
- 4.4 小结73-75
- 5 环境政策能否改变企业的技术选择——来自中国发电行业的经验证据75-96
- 5.1 引言75-77
- 5.2 中国发电技术介绍及可再生能源政策77-78
- 5.3 研究假说78-81
- 5.4 数据及全要素生产率的估计81-85
- 5.5 实证分析及稳健性检验85-92
- 5.6 清洁发电企业TFP上升的内在机制92-94
- 5.7 小结94-96
- 6 政企合谋与环境污染96-115
- 6.1 引言96-97
- 6.2 文献综述与理论假说97-102
- 6.3 数据与计量模型102-105
- 6.4 实证分析及解释105-108
- 6.5 稳健性检验108-112
- 6.6 政企合谋与经济发展方式112-113
- 6.7 小结113-115
- 7 总结论、政策建议与研究展望115-121
- 7.1 总结论115-118
- 7.2 政策建议118-120
- 7.3 研究展望120-121
- 致谢121-123
- 参考文献123-136
- 附件1 OP方法和LP方法的基本原理136-137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绪群,赵立群;试论实行领导干部交流制度的理论依据[J];党建研究;1996年04期
2 干春晖;吴一平;;规制分权化、组织合谋与制度效率——基于中国电力行业的实证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2006年04期
3 陶锋;郭建万;杨舜贤;;电力体制转型期发电行业的技术效率及其影响因素[J];中国工业经济;2008年01期
4 白雪洁;宋莹;;环境规制、技术创新与中国火电行业的效率提升[J];中国工业经济;2009年08期
5 刘凌波;丁慧平;;乡镇工业环境保护中的地方政府行为分析[J];管理世界;2007年11期
6 王贤彬;徐现祥;;地方官员来源、去向、任期与经济增长——来自中国省长省委书记的证据[J];管理世界;2008年03期
7 杨海生;罗党论;陈少凌;;资源禀赋、官员交流与经济增长[J];管理世界;2010年05期
8 项松林;赵曙东;;中性还是偏向性技术变迁影响出口?——基于细分行业贸易数据的经验分析[J];财贸经济;2012年06期
9 张莉;高元骅;徐现祥;;政企合谋下的土地出让[J];管理世界;2013年12期
10 张俊;;导向性技术变迁与环境技术偏向——来自中国汽车行业的经验证据[J];工业技术经济;2014年03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李尚骜;内生经济增长的驱动因素分析[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本文关键词:导向型技术变迁、环境技术偏向与环境污染,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7513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ngjililun/2751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