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收入分配理论在中国的发展
本文关键词:马克思收入分配理论在中国的发展,,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收入分配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理论,同时也是我国发展社会主义中需要面临的现实问题,要正确理解马克思的收入分配理论,系统总结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马克思收入分配理论的认识。马克思的收入分配理论,大致上分为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从十九世纪四十年代初期开始的,一直到1857年;第二阶段是从1857年一直到1875年的《哥达纲领批判》之前,马克思明确指出了分配和生产的关系:“分配的结构完全取决于生产的结构,分配本身是生产的产物。”第三阶段是《哥达纲领批判》的发表,这不仅标志着马克思分配理论的正式形成,同时他也是马克思分配原理的总原则。本文在对马克思收入分配理论及其发展进行概括的基础上,将重点放在了马克思收入分配理论在中国的发展分析,并以改革开放为界限,对改革开放前后马克思收入分配理论在中国的实践与发展进行了梳理。通过对中国收入分配现状的分析以及对中国收入分配具体内容的阐述,科学梳理了马克思收入分配理论在中国的历史演进以及新的发展。本文将马克思收入分配理论在中国的历史演进分为三个时期,分别是:改革开放前的实践与发展;改革开放后的实践与发展;十八大以来关于收入分配的新论述。本文在梳理的同时也提出了自己的观点,以便更好地理解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收入分配。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 收入分配 中国化 发展 十八大
【学位授予单位】:中共陕西省委党校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F091.91;F124.7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8
- 1 序言8-12
- 1.1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8-9
- 1.1.1 研究目的8
- 1.1.2 研究意义8-9
- 1.2 文献综述9-11
- 1.3 论文的研究方法11
- 1.3.1 文献研究法11
- 1.3.2 对比分析法11
- 1.3.3 经验总结法11
- 1.4 本文的创新点11-12
- 2 马克思收入分配理论及其发展概述12-16
- 2.1 马克思收入分配理论12-13
- 2.1.1 生产决定分配,而生产关系则决定着分配关系12
- 2.1.2 生产资料公有制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按劳分配12-13
- 2.1.3 按劳分配的对象、尺度以及形式13
- 2.2 恩格斯对收入分配的贡献13-14
- 2.3 列宁对收入分配中按劳分配理论的发展14-15
- 2.4 斯大林对收入分配理论的贯彻15-16
- 3 改革开放前马克思收入分配理论在中国的实践与发展16-21
- 3.1 改革开放前我国的收入分配制度16-19
- 3.2 毛泽东对收入分配理论的论述——按劳分配思想19-21
- 3.2.1 毛泽东对收入分配理论的继承和发展19-20
- 3.2.2 毛泽东对收入分配理论理解出现的偏差20-21
- 4 改革开放后马克思收入分配理论在中国的实践与发展21-26
- 4.1 第一阶段:1978-198722-23
- 4.2 第二阶段:1987-199223
- 4.3 第三阶段:1992-200723-25
- 4.4 第四阶段:2007-201225-26
- 5 马克思收入分配理论在中国发展中面临的现实困惑以及国外的相关实践26-34
- 5.1 现状26-29
- 5.1.1 城乡收入分配差距扩大27-28
- 5.1.2 区域间的收入分配差距28
- 5.1.3 行业间的收入分配差距28-29
- 5.2 面临的问题29-31
- 5.2.1 公平问题29-30
- 5.2.2 法制化程度低30-31
- 5.2.3 政府监管不力31
- 5.3 国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相关实践31-34
- 5.3.1 美国调节收入分配的相关制度31-33
- 5.3.2 日本调节收入分配的特点33-34
- 6 中共十八大以来马克思收入分配理论的新发展34-40
- 6.1 中共十八大报告关于收入分配问题的论述34-36
- 6.1.1 批示收入分配公平问题34
- 6.1.2 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34-35
- 6.1.3 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35-36
- 6.2 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收入分配问题的论述36-39
- 6.2.1 建立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36-37
- 6.2.2 建全城乡发展一体化,加快构建新农村经营体系37-38
- 6.2.3 建立更为公平的社会保障制度38-39
- 6.3 十八届三中全会之后党中央关于收入分配的新论述39-40
- 7 马克思收入分配理论中国化带来的启示40-41
- 结语41-42
- 参考文献42-45
- 致谢45-46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46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云雁;对收入分配理论的认识[J];山西财税;2003年06期
2 程长羽;;关于收入分配理论的几点思考[J];商场现代化;2006年36期
3 王琴;谭春兰;;关于收入分配理论的探究[J];当代经理人;2006年21期
4 李连友;;我国不同时期收入分配理论与政策之演进[J];中共中央党校学报;2007年04期
5 王敏;李茜;刘嗣明;;十七大对我国社会主义收入分配理论的新贡献[J];胜利油田党校学报;2008年02期
6 刘嗣明;郭晶;;党的收入分配理论体系的创立历程及十七大的新发展[J];当代经济研究;2008年04期
7 汪泽青;朱周斌;;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收入分配理论的发展[J];网络财富;2009年03期
8 康康;;西方收入分配理论回顾[J];现代商贸工业;2010年08期
9 王云多;;收入分配理论及其演进[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5期
10 沈静波;;马克思主义收入分配理论中国化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0年18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张成;胡红安;;基于马克思收入分配理论的我国收入差距成因分析与思考[A];陕西省《资本论》研究会2011年学术年会暨延安经济社会发展新思路高层论坛论文集[C];2011年
2 韩金华;;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收入分配政策的最新概括及其理论基础——基于马克思、恩格斯收入分配理论的视角[A];中国《资本论》年刊(第十一卷)[C];2014年
3 张俊山;;关于当前我国收入分配理论研究的若干问题思考[A];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研究集萃(2012):——稳中求进的中国经济[C];2012年
4 丁荣;张丽丽;胡红安;;基于马克思收入分配理论的我国居民收入差距分析与思考[A];陕西省《资本论》研究会2011年学术年会暨延安经济社会发展新思路高层论坛论文集[C];2011年
5 姚挺;;《资本论》收入分配理论的现实意义——我国初次分配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对策[A];陕西省《资本论》研究会2011年学术年会暨延安经济社会发展新思路高层论坛论文集[C];2011年
6 任艳;;三种类型国家(地区)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对我国的启示[A];“财富的生产和分配:中外理论与政策”理论研讨会暨中国经济规律研究会第22届年会论文集[C];201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西南财经大学副校长博士生导师 丁任重;社会主义收入分配理论的新突破[N];四川日报;2007年
2 本报记者 侯雪莲;60年的六个基本经济问题[N];中国经营报;2009年
3 蒋伏心(作者为南京师范大学商学院教授、博导);创新收入分配理论研究[N];新华日报;2003年
4 李一鸣;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N];四川日报;200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赵万江;社会主义收入分配理论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收入分配制度[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收入分配理论研究[D];江西农业大学;2012年
2 高长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收入分配理论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3 沈静波;马克思主义收入分配理论中国化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11年
4 王晓伟;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收入分配理论在山东省的实践[D];苏州大学;2011年
5 刘宁静;马克思收入分配理论研究[D];河南大学;2012年
6 刘安琦;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收入分配理论的创新性研究[D];郑州大学;2013年
7 曹文娟;我国收入分配问题及对策探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3年
8 钟梦婕;马克思收入分配理论在中国的发展[D];中共陕西省委党校;2015年
9 汪进;马克思主义收入分配理论在当代中国的新发展[D];扬州大学;2013年
10 赵睿华;马克思分配理论与我国个人收入分配差距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3年
本文关键词:马克思收入分配理论在中国的发展,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7553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ngjililun/2755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