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经济理论论文 >

不可转让性与不可转让规则的经济理论

发布时间:2017-03-29 21:08

  本文关键词:不可转让性与不可转让规则的经济理论,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经济学的核心在于对交易机制与市场的研究,这一核心地位已经近乎于一种信仰,令后续的研究者对现实中广泛存在不可转让的对象本能的视之为特例或者悖论。但回顾包括经济学在内的诸多社会科学的研究成果可以发现,对于特定对象不可转让的相关研究,一个轮廓正在逐渐形成。本文试图建立一个基于个人知识的经济学研究框架,对现有的研究进行框架内的整合与统一,并在此基础上,分析法经济学内不可转让规则的来源、效率与后果。这一研究为既有研究形成统一的研究思路和方法,另一方面,通过对于不可转让的研究,能够诱导出对于个人知识、市场与交易更为清晰的认识,并提供一个新的视角。 本文大致可分为两个部分,理论层面上的分析主要用来构建“不可转让性—不可转让规则”的概念体系,另一部分是案例与实证研究,作为对前面理论的一种运用和验证。 理论体系建立于“斯密—哈耶克—肖特”的研究链条之上,说明不可转让性是一种内在而非外部施加的属性,道德与分立的知识,两个相互关联的本源导致了不可转让性。道德要求“人”和社会准则的相关对象不可转让,而分立知识的不可获取(或者不可经济的获取)意味着价格体系无法反映对象的真正价值。个人知识的表现形式是复杂的,由于人的有限性,个人知识的分散和个人理性的不足时刻限制着市场机制的效率,而道德的要求令这种效率更加难以满足。不可转让性内在要求市场交易之外的其他治理机制或者制度体系对交易对象进行定价、转让或实现权利保护,不可转让规则正是这种思想的法律体现形式的一种。不可转让规则重点用来控制外部性和道德不允许的交易,这很大程度上体现了父爱主义的精神。 案例与实证研究重点分析了三类有所差异而又相互关联的不可转让对象:基于不可分离个人知识的人力资本;基于分立知识与道德而不可定价的对象;作为默会知识的制度要素。对于人力资本,一般的解决方式是建立企业,用企业科层型长期契约来替代市场短期契约,这一替代的目标是最大化与人不可分离的个人知识在生产中的利用效率。对于不可定价对象,判断的标准是对象交易并不违反道德伦理,且市场能够实现对分立个人知识的充分集中,不可转让规则可以起到一个次优方案的作用。对于的制度要素,,不可转让规则代表了其他市场的稳定与良好运行,本文以投票权为例进行了实证研究。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南开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F014
【目录】:
  • 摘要5-7
  • Abstract7-13
  • 第一章 导论13-32
  • 第一节 不可转让性的思想来源14-17
  • 第二节 不可转让性和不可转让规则的概念界定17-26
  • 1.2.1 不可转让性18-21
  • 1.2.2 不可转让规则21-24
  • 1.2.3 不可转让规则与不可转让性的联系24-26
  • 第三节 本文方法、目标与结构26-32
  • 1.3.1 本文方法论26
  • 1.3.2 研究方法与要点26-28
  • 1.3.3 几个基本问题28-29
  • 1.3.4 本文结构29-32
  • 第二章 文献综述32-45
  • 第一节 交换与不可转让32-37
  • 2.1.1 市场交换:经济学的起点与归宿32-34
  • 2.1.2 限制转让的研究34-37
  • 第二节 不可转让对象的研究37-43
  • 2.2.1 不可转让对象的描述性分析37-40
  • 2.2.2 目标导向的研究40-41
  • 2.2.3 不可转让研究的模型化41-42
  • 2.2.4 对于非传统商品转让的经济学研究42-43
  • 第三节 不可转让规则的研究43-44
  • 第四节 本章小结44-45
  • 第三章 不可转让性45-74
  • 第一节 个人知识、信息与信息不对称47-56
  • 3.1.1 个人知识:从哈耶克到肖特47-49
  • 3.1.2 知识不足:不可转让性的本源49-53
  • 3.1.3 信息不对称与不可转让性53-56
  • 第二节 有限理性:状态依存偏好56-64
  • 3.2.1 状态依存偏好:禀赋效应和双曲贴现56-59
  • 3.2.2 禀赋效应:与财产保护规则的互动59-62
  • 3.2.3 双曲贴现、后悔与不可转让性62-64
  • 第三节 正义、平等与自由:效率视角下的道德伦理64-71
  • 3.3.1 绝对主义的道德和功利主义的道德66-68
  • 3.3.2 正义68-69
  • 3.3.3 平等69-70
  • 3.3.4 自治与自由70-71
  • 第四节 不可转让性的分类71-73
  • 3.4.1 不可定价性:不可出售与限制出售71
  • 3.4.2 不可转让性:不可放弃与不可转让71-73
  • 第五节 本章小结73-74
  • 第四章 不可转让规则74-102
  • 第一节 不可转让规则的一般原则及历史发展76-81
  • 4.1.1 产权保护规则的一般原则76-78
  • 4.1.2 不可转让规则的历史考察78-81
  • 第二节 从不可转让性到不可转让规则81-88
  • 4.2.1 不可转让性-不可转让规则的演进过程81-84
  • 4.2.2 不可转让规则的经济分析的基本思路84-86
  • 4.2.3 不可转让性与不可转让规则的内在联系86-88
  • 第三节 外部性视角下的不可转让规则88-96
  • 4.3.1 外部性定义89-91
  • 4.3.2 从外部性到交易费用91-93
  • 4.3.3 交易费用观点的局限93-96
  • 第四节 父爱主义视角下的不可转让规则96-101
  • 4.4.1 父爱主义96-98
  • 4.4.2 父爱主义的经济分析98-99
  • 4.4.3 不可转让规则:以父爱主义形式存在的否定正义99-101
  • 第五节 本章小结101-102
  • 第五章 人力资本不可转让性102-130
  • 第一节 知识与不可转让104-110
  • 5.1.1 哈耶克知识观要点104-106
  • 5.1.2 知识的层次与分类106-107
  • 5.1.3 人力资本不可转让的根源:知识的不可转让107-110
  • 第二节 人力资本治理机制:基于知识的综述110-119
  • 5.2.1 作为市场替代物的企业110-112
  • 5.2.2 作为保护资本专用性的企业112-114
  • 5.2.3 以关键资本为核心构建的企业理论114-116
  • 5.2.4 作为知识生产与载体的企业116-117
  • 5.2.5 知识特征:人力资本参与剩余分配的关键117-119
  • 第三节 企业:不可转让的人力资本定价机制119-129
  • 5.3.1 人力资本两个层面的理论渊源120-122
  • 5.3.2 知识基础上的人力资本治理机制分类122-125
  • 5.3.3 企业是不可转让的人力资本定价机制125-129
  • 第四节 本章小结129-130
  • 第六章 效率与道德:不可定价130-151
  • 第一节 不可转让规则:分立个人知识的内在要求131-140
  • 6.1.1 外部性:三个案例132-135
  • 6.1.2 外部性与道德:David Andolfatto 的外部性模型135-140
  • 第二节 不可转让的边界:道德与效率的权衡140-150
  • 6.2.1 血液与器官140-145
  • 6.2.2 婴儿与代孕145-148
  • 6.2.3 其他:毒品、隐私、艺术品、知识产权148-150
  • 第三节 本章小结150-151
  • 第七章 制度不可转让:以投票权为例151-188
  • 第一节 制度要素不可转让的效率分析152-156
  • 第二节 投票权:政治制度的不可转让156-164
  • 7.2.1 投票权的经典经济分析156-159
  • 7.2.2 投票权:不可转让还是不能转让?159-160
  • 7.2.3 投票权的不可放弃160-164
  • 第三节 经验研究的模型框架和数据准备164-174
  • 7.3.1 基层人大与基层自治组织简介164-165
  • 7.3.2 基层选举投票研究165-167
  • 7.3.3 投票权的不可转让经验研究思路167-168
  • 7.3.4 计量模型设定与代理变量选取168-171
  • 7.3.5 描述性统计171-174
  • 第四节 计量结果和分析174-186
  • 7.4.1 初步回归结果及分析174-177
  • 7.4.2 城乡自治机构的回归结果对比177-179
  • 7.4.3 稳健性:似不相关回归179-186
  • 第五节 本章小结186-188
  • 第八章 结论188-192
  • 第一节 本文的主要结论与可能的创新188-190
  • 8.1.1 本文结论188-190
  • 8.1.2 可能的创新190
  • 第二节 本文的主要不足与研究展望190-192
  • 8.2.1 本文研究的主要不足190-191
  • 8.2.2 本文主题的研究展望191-192
  • 参考文献192-204
  • 一、英文部分192-200
  • 二、中文部分200-204
  • 致谢204-206
  • 个人简历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206-207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大可;论人力资本的产权特征与企业所有权安排[J];财经科学;2001年03期

2 聂辉华;;企业的本质:一个前沿综述[J];产业经济评论;2003年02期

3 王颜齐;郭翔宇;;“交易外部性”:外部性的重新理解及系统整合[J];当代财经;2011年07期

4 王覃刚;;理性的无知与新古典的社会契约维系[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4期

5 蔡虹,梁远;也论行政公益诉讼[J];法学评论;2002年03期

6 李海舰,聂辉华;论企业与市场的相互融合[J];中国工业经济;2004年08期

7 罗天莹;雷洪;;基层选举中农村居民投票意愿的影响因素探析[J];甘肃社会科学;2007年01期

8 李刈;;村民选举与基层人民代表选举的耦合与互动[J];西部法学评论;2010年05期

9 郭圣莉,王一侬;从里委会到革委会——“文革”十年中居委会的考察与思考[J];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7期

10 罗天莹;雷洪;;农村居民在基层选举中的心态分析——对湖北省长阳县1281位农村居民的实证调查[J];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田甜;财产权之保障规则[D];厦门大学;2006年

2 宋微;财产规则与责任规则的选择理论及其应用[D];山东大学;2008年


  本文关键词:不可转让性与不可转让规则的经济理论,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7540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ngjililun/27540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d37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