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经济理论论文 >

超越吉尔平式经济民族主义

发布时间:2017-03-30 02:11

  本文关键词:超越吉尔平式经济民族主义,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本文意在运用国际政治经济学的理论框架,对吉尔平以国家为中心的现实主义基础上的经济民族主义思想进行发展、超越。吉尔平把经济民族主义等同于重商主义、保护主义,将其视为以国家为中心的现实主义的经济观点。这种分析契合了传统上,人们对于经济民族主义的保护、激进、非理性的普遍印象。但问题是,吉尔平式经济民族主义的思想中,忽略了“民族”这一“经济民族主义”中的核心概念。虽然民族与国家在现代意义已经非常接近,但是他以政治属性的国家完全代替社会文化结构中的民族,显然属于重大漏洞。不过,这一忽略源于现实主义国际政治理论对于观念作用的忽视。随着国际政治经济学学科的发展,特别是建构主义的兴起,建构主义对国际体系无政府文化的论述,对观念建构利益的思想,给经济民族主义的进一步发展、完善,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和工具。论文的主要内容包括: 第一章首先追根溯源经济民族主义,对民族、民族主义和民族国家的概念以及与经济民族主义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研究。认为民族国家是民族与国家的统一体,既包括政治属性的国家主权,也包括社会文化结构的民族认同;民族主义首先产生于英国,在与西欧绝对主义王朝国家的竞争中,形成了民族国家。这对分清经济民族主义的思想源流来源极为重要。此外,还对经济民族主义的发展阶段和历史背景进行了简要分析,认为经济民族主义的政策是随着历史发展、形势变化而不断改变、进化的。 第二章对国际政治经济学学科发展特别是三次论战进行了回顾分析,指出20世纪90年代后国际政治经济学有了新的发展,其中关于国际体系的无政府状态假定已经由霍布斯状态转变为洛克状态,研究思路拓展到“国内—国际—国内”的跨层次分析思路,研究视野超越了“权力政治”的范畴,更加注重经济利益。特别是建构主义对于国际体系无政府状态核心假定的拓展,以及“观念建构利益、利益决定行为”的论断大大扩展了经济民族主义研究的研究思路,指出把“民族带回”到经济民族主义后,民族认同将建构国家利益,进而通过国家利益影响政策输出,因而由于各个境域民族认同的差异,将导致经济民族主义与不同种类的政策相包容,甚至可以包括自由主义政策。 第三章对吉尔平式经济民族主义进行了详细的论述和评价,将吉尔平式经济民族主义的特点概括为:实践上是应对美国霸权体系衰落的政策建议;理论上是以国家为中心的现实主义的经济观点;政策上是与经济自由主义截然对立的政策体系。随后,对民族认同回归的建构主义视角的经济民族主义进行了阐述,认为在民族国家的形成、创建、发展的过程中,民族国家建构的国际体系是动态变化的,会随着历史条件的变化而变化,因此每个国家的经济民族主义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会随着不同的境域而表现出不同的政策形式。即使面对同一个国际体系,不同民族国家的认同也不一样,从而政策形式差异很大,既可以是自由主义政策也可以是保护主义政策。这种视角突破了静止的霍布斯无政府状态的国际自助体系假定,用民族认同建构代替国家利益分析,从而实现了对吉尔平式经济民族主义的理论超越。 第四章主要回顾了20世纪前,随着民族主义的兴起、传播,民族国家逐渐形成这一阶段经济民族主义的发展历史。重点运用了民族认同建构的经济民族主义理论,对经济民族主义的历史源流和经济民族主义对民族国家独立、发展的影响,进行了历史实证分析。认为虽然西欧国家都是实行重商主义政策,但只有民族主义支持的英国重商主义才是经济民族主义的历史源流,其他绝对主义王朝国家所谓的重商主义不是经济民族主义。而英国由重商主义政策向自由主义政策的转变,也证明了经济民族主义的多样性。在英国经济民族主义的示范和压迫下,美国、法国、德国、日本以及拉美国家的反应性民族主义陆续兴起,民族国家得以广泛建立,以李斯特论述的保护性经济民族主义政策在这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由于国家创建与民族认同的非同一性、不同国家民族认同的差异性,以德国、日本为代表的,国家整体利益压倒国民个人利益、经济扩张竞争压倒了经济合作互利的集体型民族主义盛行,最终导致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甚至也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埋下了仇恨的种子并提供了有力的经济工具。 第五章主要对二战以后当代经济民族主义的发展和转变进行了实证分析。认为当代经济民族主义转变的时代背景包括:冷战期间意识形态激烈抗衡,经济民族主义争端被掩盖和弱化;冷战后意识形态联盟消失,国际经济竞争重要性取代传统军事安全;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化突飞猛进,经济民族主义与经济全球化矛盾凸显;新世纪新兴经济体迅速崛起,发达国家实力相对衰落。而战后经济民族主义转变的观念因素主要包括:反思极端经济民族主义危害,推动贸易自由、反对保护成为国际共识;实现工业化成为共识;政府干预经济、追求贸易顺差成为潮流;发展中国家破除新经济自由主义迷信,在民族主义基础上融入全球化。与传统的保护性经济民族主义政策相比,当代经济民族主义转变的特征包括:经济自由主义政策也成为经济民族主义的一部分;地区主义在全球范围兴起,经济民族主义超越民族区域限制;发展中国家成为自由贸易的推动者,发达国家成为保护贸易的先锋;就业保护型的经济民族主义思潮日盛,本国劳工阶层利益受到重视;保护性经济民族主义寻求合法性,寻找法律漏洞或提出煽动性口号。最后,对当前国际金融危机中经济民族主义的表现以及危机后经济民族主义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预测,认为从总体上看基于经济民族主义的自由主义政策仍将占主流,但不排除某些国家间的保护性经济民族主义将持续高发。
【关键词】:吉尔平 经济民族主义 民族认同 国家利益 建构主义
【学位授予单位】:上海社会科学院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F091
【目录】:
  • 中文内容摘要3-6
  • Abstract6-12
  • 引言12-26
  •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12-14
  • 第二节 经济民族主义的研究现状14-23
  • 一、 经济民族主义的概念分类14-20
  • 二、 经济民族主义的概念评述20-21
  • 三、 经济民族主义的研究文献21-23
  • 第三节 本文的研究方向、结构安排和主要观点23-26
  • 一、 研究方向23-24
  • 二、 结构安排24
  • 三、 主要观点24-26
  • 第一部分 理论构建26-90
  • 第一章 正本清源:民族、民族主义、民族国家与经济民族主义26-46
  • 第一节 民族、民族主义、民族国家内涵分析26-36
  • 一、 民族的内涵分析26-29
  • 二、 民族主义的内涵分析29-33
  • 三、 民族国家的内涵分析33-36
  • 第二节 民族、民族主义、民族国家、经济民族主义之间的关系36-39
  • 一、 民族国家与民族的关系36
  • 二、 民族主义与民族国家的关系36-38
  • 三、 经济民族主义与民族主义的关系38
  • 四、 经济民族主义与民族国家的关系38-39
  • 第三节 经济民族主义的发展阶段、历史背景39-46
  • 一、 萌发阶段:民族国家形成39-40
  • 二、 成形阶段:资本主义对外扩张40-41
  • 三、 极端阶段:两次世界大战期间41-42
  • 四、 反思阶段:冷战持续和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42-43
  • 五、 转变阶段:冷战结束与经济全球化43-44
  • 六、 经济民族主义发展阶段总结44-46
  • 第二章 理论依托:国际政治经济学理论演进与经济民族主义46-64
  • 第一节 注重三种关联性:国际政治经济学的发展46-48
  • 第二节 三次学术论战:国际政治经济学流派演进融合48-54
  • 一、 自由主义挑战古典现实主义48-50
  • 二、 新自由主义/自由制度主义与新现实主义的论战50-52
  • 三、 理性主义与社会建构主义的论战52-54
  • 第三节 国际政治经济学的超越及对经济民族主义研究的启示54-58
  • 一、 无政府状态的“洛克界定”55-56
  • 二、 跨层次分析研究思路56-57
  • 三、 超越“权力政治”视野57-58
  • 第四节 国际政治的建构主义兴起及对经济民族主义研究的启示58-64
  • 一、 建构主义理论的核心观点及创新之处58-60
  • 二、 建构主义理论研究的不足之处60-61
  • 三、 建构主义理论对经济民族主义研究的启示61-64
  • 第三章 民族认同建构:超越吉尔平式经济民族主义的关键支点64-90
  • 第一节 吉尔平式经济民族主义总结及评价64-77
  • 一、 后霸权时代:吉尔平式经济民族主义提出的时代背景64-68
  • 二、 国家利益优先:吉尔平式经济民族主义理论、政策68-72
  • 三、 吉尔平式经济民族主义的特点及评述72-77
  • 第二节 回归民族认同:建构主义视角的经济民族主义77-82
  • 一、 建构主义视角的经济民族主义研究现状77-79
  • 二、 建构主义视角的经济民族主义主要观点79-81
  • 三、 建构主义视角的经济民族主义相关评述81-82
  • 第三节 经济民族主义之建构主义与现实主义视角比较82-85
  • 一、 两种视角的相同点82-83
  • 二、 两种视角的不同点83-84
  • 三、 小结84-85
  • 第四节 建构主义视角的经济民族主义与新自由制度主义比较85-87
  • 一、 新自由制度主义对民族国家与国际体系相互作用的观点85
  • 二、 建构主义视角的经济民族主义与新自由制度主义的相似观点85-86
  • 三、 建构主义视角的经济民族主义与新自由制度主义观点的分歧86-87
  • 第五节 从国家利益分析到民族认同建构的经济民族主义87-90
  • 一、 从国家利益分析到民族认同建构87-88
  • 二、 国际体系从静止到动态88-89
  • 三、 国内外政治经济双向互动89-90
  • 第二部分 历史实证分析90-155
  • 第四章 20世纪前民族国家创建时的经济民族主义表现和特征90-128
  • 第一节 古典重商主义与经济民族主义关系历史实证分析91-106
  • 一、 古典重商主义出现的历史背景91-95
  • 二、 古典重商主义形成与发展的国际政治经济学分析95-103
  • 三、 古典重商主义与经济民族主义之间的关系103-105
  • 四、 小结105-106
  • 第二节 19世纪末反应性经济民族主义兴起及其比较106-124
  • 一、 民族主义的传播及反应性民族主义兴起106-108
  • 二、 代表性国家的反应性经济民族主义历史表现108-119
  • 三、 不同国家的反应性经济民族主义比较分析119-124
  • 四、 小结124
  • 第三节 20世纪前民族国家创建时的经济民族主义特征分析124-128
  • 一、 率先崛起英国经济民族主义124-125
  • 二、 陆续崛起的美德日法反应性经济民族主义125-126
  • 三、 国家独立与民族认同不同步的落后国家126-128
  • 第五章 当代经济民族主义的转变、特征及趋势128-155
  • 第一节 当代经济民族主义转变的时代背景128-133
  • 一、 意识形态优先的冷战期间128-129
  • 二、 经济竞争取代军事安全的后冷战时代129-130
  • 三、 民族国家地位相对下降的经济全球化时代130-131
  • 四、 新兴经济体冲击国际经济秩序131-133
  • 第二节 当代经济民族主义转变的观念因素133-140
  • 一、 对极端经济民族主义危害的深刻反思133-135
  • 二、 对自由主义国际经济秩序的认同差异135-137
  • 三、 对国家干预经济发展的高度认同137-139
  • 四、 对新经济自由主义由迷信到警惕139-140
  • 第三节 当代经济民族主义的转变和特征140-148
  • 一、 经济民族主义的政策内容扩展140-141
  • 二、 经济民族主义超越民族区域限制141-142
  • 三、 经济民族主义在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差异明显142-144
  • 四、 经济民族主义的目标更加多元144-145
  • 五、 保护性的经济民族主义争取合法性145-148
  • 第四节 后国际金融危机时代经济民族主义发展趋势148-155
  • 一、 危机时各国采取的主要应急性措施148-150
  • 二、 危机时发达国家实施的具有长期影响的政策措施150-151
  • 三、 危机后新兴经济体的长期政策走向151-152
  • 四、 危机后经济民族主义发展的总趋势152-155
  • 结语155-158
  • 一、 主要研究结论155-156
  • 二、 存在的不足和进一步研究的方向156-158
  • 参考文献158-167
  • 后记167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裴长洪;;后危机时代经济全球化趋势及其新特点、新态势[J];国际经济评论;2010年04期

2 刘飞涛;;后危机时代的国际政治格局与趋势[J];国际问题研究;2010年03期

3 严荣;;国外经济民族主义研究述评[J];国外理论动态;2009年01期

4 冯秀文;关于墨西哥政治现代化道路研究中的几个问题──兼与曾昭耀同志商榷[J];世界历史;1994年06期

5 张志凯;;如何应对发达国家的经济民族主义[J];中国经济周刊;2006年28期

6 袁娥;;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研究述评[J];民族研究;2011年05期

7 秦亚青;国际政治的社会建构——温特及其建构主义国际政治理论[J];欧洲;2001年03期

8 戴晓东;;全球化视野下的民族认同[J];欧洲研究;2006年03期

9 蒲利民;;《卡托—康布雷奇和约》——16 世纪欧洲和平宪章[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10 王文奇;;民族主义与民族国家构建析论[J];史学集刊;2011年03期


  本文关键词:超越吉尔平式经济民族主义,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7597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ngjililun/27597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cb1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