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工业化理论及其当代价值研究
发布时间:2020-07-18 03:20
【摘要】:工业化是人类跨入更高的社会形态不可逾越的阶段,近代工业化把世界各国先后推上了现代化的道路,同时也给各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了各种各样的问题。工业化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马克思产业哲学的理论基础和现实依据。马克思基于资本主义发生、发展和成熟的历史条件,对资本主义工业化的进程和本质进行批判与反思,深刻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在创造巨大物质财富的同时,同时带来了生态危机、社会危机和人的异化等问题。本文通过对马克思的工业化理论的系统研究,在肯定传统工业化促进社会发展的历史进步作用的前提下,主要分析了它的弊端。发掘马克思工业化理论的现实意义,为我国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提供理论基础和指导思想。 通过以上研究,本文得出结论:工业化是人类社会必经的社会发展道路,只有通过工业化才能达到发展社会生产力、增强综合国力和改善人民生活水平的目的,才能为实现共产主义奠定生产力基础。但在私有制条件下的工业化只能带来人与自然和人与社会之间的不和谐,带来人的异化问题。只有消灭私有制、实现共产主义才能消除一切异己的东西,最终实现人类的解放。 笔者认为对马克思工业化理论的重新解读以及对人类的工业化历史的反思,这些都有助于我们认识到我国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必要性,而且这为世界的工业化发展提供一个新的参考。
【学位授予单位】:燕山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0
【分类号】:F091.91
本文编号:2760330
【学位授予单位】:燕山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0
【分类号】:F091.9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许旭红;;马克思工业化理论与新型工业化道路[J];产业与科技论坛;2007年11期
2 万长松;;对科学技术化与技术产业化的哲学思考[J];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4期
3 李金泉;新型工业化道路探析[J];东岳论丛;2003年03期
4 刘卓红;对马克思社会主义理论当代价值的若干思考[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4期
5 万长松;樊玉红;;高技术产业化与产业结构论[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6 樊玉红;万长松;;制度、产业与人的社会本质[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7 金乐琴;刘瑞;;低碳经济与中国经济发展模式转型[J];经济问题探索;2009年01期
8 吕政;我国新型工业化道路探讨[J];经济与管理研究;2003年02期
9 万长松;曾国屏;;机器、产业与人的本质力量[J];科学技术与辩证法;2006年02期
10 房广顺;;毛泽东与中国工业化发展道路的选择[J];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5期
本文编号:276033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ngjililun/27603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