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经济理论论文 >

“气候俱乐部”机制下全球碳减排合作研究及气候博弈实验平台开发

发布时间:2020-07-18 08:28
【摘要】:本文通过计算机实验人文地理学手段,研究了全球气候俱乐部问题。“气候俱乐部”是一个自上而下全球政治经济联盟,联盟内国家均保持较高减排率,并能通过联盟机制获得利益。它是随着全球气候变化问题日益加剧,全球碳减排合作突出形成的治理机制。文章通过博弈实验的方法力图得到相关的实验证据,弥补博弈论分析的不足,验证并分析相关理论和研究。气候博弈实验涉及到多国博弈和大量复杂数据的计算,传统的经济学实验室不能满足实验需要。本文使用计算机人文地理学实验方法,将计算机网络技术引入人文地理学实验之中。在对气候博弈实验和气候俱乐部机制进行了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本文设计了以C-CIECIA为计算核心,包含气候俱乐部机制及其相应的整套赏罚机制在内的人文地理学模型,开发了一个计算机实验人文地理学平台——气候博弈实验平台,研究了“气候俱乐部”对于解决全球合作减排中的“搭便车”问题的有效性和可行性。“气候俱乐部”中各国可通过调整国内碳价格来调整相应的减排率,一国的国内碳价格越高,其减排率越高。加入“气候俱乐部”的门槛碳价格即“国际目标碳价格”,国际目标碳价格等于全球社会碳成本。各国可以通过各种形式调整国内碳价格至一定水平,自愿选择是否加入“气候俱乐部”。为解决“搭便车”问题,“气候俱乐部”的核心机制是对非俱乐部成员进行统一关税惩罚,所得惩罚收益由俱乐部成员共享。同时,关税对贸易的影响也考虑到了气候俱乐部收益机制之中。本文在CIECIA模型中引入关税机制,构建了一个气候变化经济学模型:C-CIECIA模型(联盟CIECIA模型)。模型中,收益是博弈参数的函数,包括产出、排放、损害、贸易情况以及关税惩罚,收益也依赖于其它博弈者的决策和参与。气候博弈实验平台的功能包括用户注册、登录、实验说明、进入博弈、结果查询、后台管理等。后台管理包括博弈的系统用户、初始参数设置、博弈结果显示和博弈数据计算。博弈实验为三期重复博弈。气候博弈实验的主要思路是,在不同的关税率和国际目标碳价格条件下,观察实验者是否做出参加减排俱乐部的决定,分析实验者给出的相应国内碳价格,研究俱乐部机制能否真正克服“搭便车”问题,找到俱乐部机制下的关税惩罚率和国际目标碳价格对碳减排合作的影响规律。气候博弈实验根据目标碳价格和惩罚关税率的组合的不同分为三组,每组分三种情景。通过实验,论文得到以下结论:(1)以统一关税惩罚为核心的气候俱乐部机制能够较好地解决全球碳减排合作中的搭便车问题,但是全球平均碳价格会稍高于国际目标碳价格。(2)气候俱乐部机制更适合于较低目标碳价格和适中惩罚关税率的情况。(3)重复博弈实验发现,一次博弈不能完全刻画现实世界中由于信息共享、相互信任、国际声誉等影响的国家决策行为。(4)各国在俱乐部机制下的收益情况存在差异,这主要是由经济发展水平不同所致的减排意愿强度不同带来的。(5)计算机实验方法是人文地理学研究中重要手段,具有验证理论和发现新问题的作用。
【学位授予单位】:华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X196;F224.3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邱国锋,江金波;可持续发展观教育与人文地理学的教学实践[J];嘉应大学学报;1998年04期

2 ;[J];;年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袁书琪;廉晓利;;新时期人文地理学研究的若干理论问题[A];中国地理学会百年庆典学术论文摘要集[C];2009年

2 唐晓峰;李平;;人文地理学理论的多元性[A];中国地理学会2000~2002年综合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2年

3 杨永春;;论人文地理学教育危机及其高等教育发展方向[A];地理学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第九次中国青年地理工作者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3年

4 龚胜生;;5W:人文地理学研究的框架[A];认识地理过程 关注人类家园——中国地理学会2003年学术年会文集[C];2003年

5 孙峰华;;人文地理学的研究进展与展望[A];认识地理过程 关注人类家园——中国地理学会2003年学术年会文集[C];2003年

6 王兴中;孙峰华;;序[A];21世纪的人文地理学——中国地理学会人文地理专业委员会暨全国高校人文地理学研究会2003年年会论文集[C];2003年

7 孙峰华;;21世纪的人文地理学[A];21世纪的人文地理学——中国地理学会人文地理专业委员会暨全国高校人文地理学研究会2003年年会论文集[C];2003年

8 袁书琪;林芳;张美玉;;试论新世纪高校人文地理学发展大势[A];21世纪的人文地理学——中国地理学会人文地理专业委员会暨全国高校人文地理学研究会2003年年会论文集[C];2003年

9 孙峰华;王富喜;林文杰;孙继凤;;21世纪的人文地理学[A];中国地理学会2004年学术年会暨海峡两岸地理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4年

10 汤茂林;;我国人文地理学研究的若干基本意识问题[A];中国地理学会百年庆典学术论文摘要集[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2条

1 本报记者 尹传红;多元思考常谈常新[N];科技日报;2003年

2 复旦大学文物与博物馆学系 黄明玉;文化遗产与“地方”[N];中国文物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翟石艳;实验人文地理学基本理论与技术平台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魏梅;“气候俱乐部”机制下全球碳减排合作研究及气候博弈实验平台开发[D];华东师范大学;2016年

2 孙艳娟;李旭旦与中国人文地理学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8年

3 谌群芳;基于Internet的人文地理学信息资源及其利用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276065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ngjililun/276065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479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