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异化的伦理研究
发布时间:2017-03-31 16:12
本文关键词:消费异化的伦理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消费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主题之一,其终极目标是人主体性的实现与发展。但是在消费社会中,消费脱离了原始意义,产生了一系列“消费异化”现象。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固然有了显著提高,精神生活却日趋空虚。人们倾心于现世物欲的满足和享乐,成为消费的奴隶,在“虚假的需求”中失去了自我,在“虚假的满足”中自我异化,不能获得期盼已久的幸福,更不能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消费问题不仅作为一个经济问题而存在,更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当前中国社会也面临着“消费异化”的困扰,勤俭节约、自我约束的传统价值体系瓦解,人们无节制地消费,不断地向他人和自然索取,引起了个体幸福感日益削弱、社会资源分配不公、生态环境严重破坏等不良后果。一系列异化现象提醒人们,树立健康完善的消费理念以破除消费异化的负面效应,实现人类与自然和谐共处,是当务之急。 本文首先基于消费、消费异化的哲学内涵,从伦理学的角度对消费异化现象进行深入分析,指出消费应遵循的四个维度及消费异化的本质。其次,本文从日常生活消费的诸多异化现象入手,对消费异化的负面效应进行研究,主要从消费异化造成个体幸福感偏离、社会资源分配不公、生态危机加剧三个方面展开论述。本文进而通过对消费异化深层根源的理论剖析,探寻回归适度消费的路径。具体而言,我们应通过合理消费促进物质消费与精神消费的和谐统一,增进个人幸福;实现代内与代际的资源公平分配,构建节约型社会;倡导绿色消费,,实现可持续发展及生态和谐。
【关键词】:消费异化 消费文化 消费伦理 适度消费
【学位授予单位】:西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F014.5
【目录】:
- 附件6-9
- 摘要9-10
- Abstract10-11
- 导言11-14
- (一) 研究缘起11
- (二) 研究意义11-12
- (三) 文献综述12-14
- 第一章 消费与消费异化14-24
- 一、 消费的哲学内涵14-17
- (一) 消费的内在动因是满足人的需要14-15
- (二) 消费是社会再生产的重要一环15-16
- (三) 消费的终极目标是人主体性的实现与发展16-17
- 二、 消费应遵循的四个维度17-20
- (一) 消费的经济维度17
- (二) 消费的人本维度17-18
- (三) 消费的社会维度18-19
- (四) 消费的生态维度19-20
- 三、 消费异化的形成20-24
- (一) 异化概念的历史演变20
- (二) 马克思的异化劳动理论20-21
- (三) 消费异化的流变21-24
- 第二章 消费异化的负面效应24-36
- 一、 消费异化与个体幸福感的匮乏24-29
- (一) 消费需求的“虚假”性造就了“单向度的人”25-26
- (二) 消费对象的“符号”性助长了“人为物役”26-28
- (三) 消费过程的“无限”性造成人际关系的疏离28-29
- 二、 消费异化与社会资源分配不公29-32
- (一) 消费异化加剧代内消费不公29-31
- (二) 消费异化加剧代际消费不公31-32
- 三、 消费异化与生态危机加剧32-36
- (一) 大量生产、大量消耗的现代生产模式占用过量资源32-33
- (二) 追求消费享乐导致人均资源消费量剧增33
- (三) 过度消费引发一系列生态危机33-36
- 第三章 消费异化的深层根源36-43
- 一、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促动36-38
- (一) 消费异化是劳动异化的深化36-37
- (二) 信贷政策是异化消费的助推器37-38
- 二、 消费主义价值观的渗透38-41
- (一) 人们在消费活动中形成的补偿心理38-39
- (二) 全球化背景下消费文化的扩张39-40
- (三) 大众传媒对消费文化的推波助澜40-41
- 三、 社会转型期物欲解放浪潮的冲击41-43
- (一) 长期以来被压抑的居民消费欲望得以全面释放41-42
- (二) 社会转型时期体制机制不健全助长了异化消费42-43
- 第四章 回归适度消费的路径选择43-52
- 一、 合理消费与增进个人幸福43-46
- (一) 消费是提升个体幸福感的重要途径43-44
- (二) 正确的幸福观能够引导个体科学消费44-45
- (三) 合理消费应符合“经济标准”和“自然标准”双重准绳45-46
- 二、 适度消费与构建节约型社会46-48
- (一) 促进代内公平的和谐性消费46-47
- (二) 实现代际公平的节制性消费47-48
- 三、 绿色消费与促进生态和谐48-52
- (一) 绿色消费体现人与自然界的互为存在性49
- (二) 绿色消费体现经济增长与自然保护的统一49-50
- (三) 绿色消费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50-52
- 结语52-53
- 参考文献53-55
- 攻硕期间发表的与学位论文相关的科研成果目录55-56
- 致谢56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廖小平;生态伦理、代际伦理与可持续发展——兼论可持续发展的伦理基础[J];道德与文明;2002年03期
2 王忠武;;消费和谐与社会和谐[J];河南社会科学;2006年01期
3 孙玉霞;;生态学语境中的消费主义文化审视[J];江西社会科学;2008年07期
4 杨魁;消费主义文化的符号化特征与大众传播[J];兰州大学学报;2003年01期
5 余保刚;;消费主义境遇下我国主流意识形态控制[J];理论导刊;2009年09期
6 王代月;试论消费主义的意识形态性[J];理论学刊;2004年11期
7 李楠;;反对消费主义 倡树适度消费伦理观[J];理论学刊;2008年10期
8 陈建华;赵志平;;超越消费主义:实现生态消费的必由之路[J];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4期
9 刘晓君;全球化过程中的消费主义评说[J];青年研究;1998年06期
10 何小青;;对现代奢侈消费的伦理解析[J];社会科学辑刊;2010年05期
本文关键词:消费异化的伦理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7982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ngjililun/2798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