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经济理论论文 >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按劳分配特点和实现机制研究

发布时间:2017-04-01 20:19

  本文关键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按劳分配特点和实现机制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的重要经济制度,是马克思设想的社会主义分配个人消费品的基本原则。马克思设想的按劳分配,以社会生产力高度发达、全社会实行单一公有制、不存在商品货币关系为前提。其特点:一是直接依据劳动者提供劳动的时间分配个人消费品;二是分配的主体是代表全体社会成员的国家,在全社会范围内统一分配个人消费品,分配形式单一;三是采取劳动券形式进分配,劳动者在劳动过程结束后,从社会领得一张凭证,从社会储备中领得相应的消费资料。 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必须坚持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社会主义分配制度。否定或动摇按劳分配的主体地位,就是否定和背离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年代,我国所实行的按劳分配,理论上基本照搬马克思主义经典,实践上主要模仿苏联模式。城镇采取工资制,农村实行工分制,,都程度不同的存在平均主义倾向。 自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实行改革开放基本国策以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取代计划经济体制,在分配制度上,逐步由单一的按劳分配转向按劳分配同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实行按劳分配是一项前无古人的新事物,理论上完全不同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设想,实践中具有不同于社会主义国家计划经济体制时代的全新特点。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按劳分配的突出特点是:按劳分配中的劳要借助于商品价值来计量,通过商品交换来实现,企业是实施分配的主体,按劳分配以企业为单位核算,按劳分配同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按劳分配的实现,是通过企业自主分配、国家监管调控、市场自发调节、劳动者自主参与“四位一体”机制实现的。
【关键词】:按劳分配 市场经济 特点 实现机制
【学位授予单位】:浙江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F046.1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7
  • 目录7-9
  • 1 绪论9-14
  • 1.1 研究目的及意义9-10
  • 1.1.1 研究目的9
  • 1.1.2 研究意义9-10
  • 1.2 研究综述10-12
  • 1.3 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12-13
  • 1.3.1 研究思路12
  • 1.3.2 研究方法12-13
  • 1.4 研究的重点、难点和创新点13-14
  • 1.4.1 研究的重点13
  • 1.4.2 研究的难点13
  • 1.4.3 研究的创新点13-14
  • 2 马克思按劳分配理论概述14-20
  • 2.1 马克思按劳分配理论的实质14-15
  • 2.2 马克思按劳分配理论的思想来源15-17
  • 2.2.1 圣西门的实业制度和“按才能分配”15
  • 2.2.2 傅立叶的“按劳动、资本、才能比例分配”15-16
  • 2.2.3 欧文的公社和布雷的“按劳取酬”16-17
  • 2.3 马克思设想的按劳分配的实现条件17-18
  • 2.4 马克思设想的按劳分配的实现形式18-19
  • 2.4.1 把劳动证书作为实现媒介18-19
  • 2.4.2 把劳动时间作为计量标准19
  • 2.5 马克思设想的按劳分配的主要特征19-20
  • 2.5.1 单一性和统一性19
  • 2.5.2 直接性和实物性19
  • 2.5.3 分配主体的统一性19-20
  • 3 社会主义国家在计划经济时期实行按劳分配的理论与实践20-24
  • 3.1 我国在计划经济时期按劳分配的理论与实践20-22
  • 3.1.1 计划经济时期按劳分配的基本形式20-21
  • 3.1.2 计划经济时期实行按劳分配的基本特征21
  • 3.1.3 对计划经济体制下按劳分配的评析21-22
  • 3.2 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实行按劳分配的理论与实践22-24
  • 3.2.1 苏联实行按劳分配的理论与实践22-23
  • 3.2.2 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实行按劳分配的理论与实践23-24
  • 3.2.3 朝鲜、古巴、越南等社会主义国家实行按劳分配的理论与实践24
  • 4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按劳分配的特点24-28
  • 4.1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按劳分配存在的客观必然性24-25
  • 4.2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按劳分配的特点25-27
  • 4.2.1 按劳分配的实现手段由劳动券转为货币25-26
  • 4.2.2 按劳分配的实现程度由社会直接决定变为由市场机制调节26
  • 4.2.3 按劳分配的实现范围由全社会(国家)变为以企业为单位26
  • 4.2.4 按劳分配的主体由国家(代表全社会的政府)变为企业26-27
  • 4.3 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按劳分配的评析27-28
  • 5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按劳分配的实现机制28-39
  • 5.1 市场经济条件下实行按劳分配要处理的基本关系28-32
  • 5.1.1 既要合理拉开收入差距,又要防止收入悬殊28-29
  • 5.1.2 既要坚持按劳付酬分配原则,又要防止按酬付劳雇佣思想漫延29-30
  • 5.1.3 政府既要尊重企业自主分配权,又要加强指导和监管30-31
  • 5.1.4 公平分配,既要坚持按劳分配主体地位,又要按生产要素分配31-32
  • 5.2 “四位一体”的按劳分配实现机制32-39
  • 5.2.1 企业自主分配32-34
  • 5.2.2 国家宏观监管调控34-36
  • 5.2.3 市场调节36-37
  • 5.2.4 劳动者参与37-39
  • 结语39-40
  • 参考文献40-44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44-45
  • 致谢45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许崇正;论推进分配制度创新与经济发展[J];当代经济研究;2002年06期

2 胡伯项;熊茜;;市场经济条件下按劳分配的理论价值刍议[J];当代经济研究;2006年04期

3 于金富;;马克思按劳分配理论与我国现阶段社会主义分配制度[J];当代经济研究;2006年11期

4 张作云;生产要素收入分配论[J];当代经济研究;1999年08期

5 龙苑;论按劳分配与按要素分配相结合[J];贵州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6 王居华;按劳分配理论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践[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7 李楠;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按劳分配的关系[J];江汉论坛;1995年05期

8 何伟;如何理解按生产要素分配[J];经济学动态;1998年04期

9 郑志国,蔡继明,蒋学毛,马宏伟,蔡思复;关于按劳分配与按要素分配相结合的研讨[J];经济学动态;1998年05期

10 林广瑞;按生产要素分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分配原则[J];经济学动态;2000年06期


  本文关键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按劳分配特点和实现机制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8123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ngjililun/28123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f2e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