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经济下碳金融市场发展研究
发布时间:2017-04-05 16:16
本文关键词:低碳经济下碳金融市场发展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导致的气候变化已经成为公认的事实,各国制定经济政策必然面临着巨大的气候变化挑战,扭转全球变暖的趋势,给子孙后代留一个可供生存的、可持续发展的环境,便成为世界各国的目标。为解决碳排放问题2005年生效的《京都议定书》规定了三种市场机制,为碳交易确立了广阔的平台。碳交易市场的产生及发展催生了低碳经济的产生与发展,,碳金融也就应运而生。碳金融探讨生活在一个碳限制的世界,温室气体排放必须付出代价的金融问题。碳金融市场为碳金融活动和碳金融交易提供了交易平台,同时也是温室气体排放权交易及相关金融活动的总称,碳金融市场已经发展为现代金融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 虽然世界各国都致力于商讨《京都议定书》第二个承诺期解决方案,但是至今没有签订有约束力的协议。世界碳金融市场面临的不确定性风险增加,碳排放价格波动剧烈。一方面,在国际碳金融市场中中国处于价值链条的底端,在国际碳金融交易中处于不利地位;另一方面,国内碳金融市场刚刚起步,面临定价,市场建立等众多问题。联系国际碳金融市场的实际情况,来分析和研究国际碳金融市场发展,对我国无论是参与国际碳金融市场交易,还是在国内建立碳金融市场都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以碳金融市场为研究对象,首先,介绍了本文研究的理论与现实意义,系统地梳理了碳金融相关历史文献,简要地阐述了本文研究的内容和思路与方法、创新及不足之处;并对碳金融市场相关概念和属性做了界定,对理论基础进行深入分析,探讨了碳金融与低碳经济的相互作用机理和碳价格机制的形成。其次,从碳金融市场的角度,分析了该市场主体、工具、功能,并对国际碳金融市场的现状进行分析。最后,本文选取了选取欧洲气候交易所的CER结算价为研究对象,并按第一承诺期和第二承诺期分阶段对研究对象用GARCH模型对其波动性进行对比实证分析。最终通过实证分析的得出相关结论,继而得出对中国的碳金融市场体系发展的启示。
【关键词】:碳金融市场 低碳经济 CER 京都议定书 信息冲击曲线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财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F831;X196;F224
【目录】:
- 摘要6-7
- Abstract7-12
- 第1章 绪论12-19
- 1.1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12-13
- 1.1.1 研究背景12-13
- 1.1.2 研究意义13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评价13-17
- 1.2.1 碳金融内涵和属性方面13-16
- 1.2.2 碳金融理论方面16
- 1.2.3 碳金融市场实证研究综述16-17
- 1.3 研究内容17
- 1.4 研究方法17-18
- 1.4.1 理论借鉴法17-18
- 1.4.2 对比实证分析方法18
- 1.5 创新点与不足18-19
- 1.5.1 创新点18
- 1.5.2 不足之处18-19
- 第2章 碳金融市场相关理论19-28
- 2.1 碳金融市场概念19-21
- 2.1.1 碳金融的内涵19
- 2.1.2 碳金融的属性19-21
- 2.2 碳金融市场理论21-25
- 2.2.1 碳金融市场的理论基础21-24
- 2.2.2 碳金融市场的作用机理24-25
- 2.3 碳金融市场的定价机制25-27
- 2.3.1 封闭体系下的定价机制25-26
- 2.3.2 开放体系下的定价机制26-27
- 2.4 本章小节27-28
- 第3章 碳金融市场:组织功能、结构及现状28-39
- 3.1 碳金融市场的组织功能28-32
- 3.1.1 碳金融市场主体28-29
- 3.1.2 碳金融市场交易工具29-31
- 3.1.3 碳金融市场功能31-32
- 3.2 碳金融市场结构32-34
- 3.3 国际碳金融市场发展现状34-38
- 3.3.1 发达国家碳金融市场现状35-37
- 3.3.2 发展中国家碳金融市场现状37-38
- 3.4 本章小结38-39
- 第4章 基于 GARCH 类模型的欧洲气候交易所 CER 收益率波动性分析39-53
- 4.1 数据与基本统计量介绍39-42
- 4.1.1 数据的选取与处理39
- 4.1.2 序列的基本统计特征39-42
- 4.2 时间序列相关检验42-47
- 4.2.1 自相关性检验及修正43-45
- 4.2.2 平稳性检验45-46
- 4.2.3 条件异方差检验46-47
- 4.3 GARCH 类模型建模及实证研究47-52
- 4.3.1 建立 GARCH(1,1)模型及分析47-48
- 4.3.2 建立 TGARCH 模型及分析48-49
- 4.3.3 非对称的信息冲击曲线49-52
- 4.4 本章小节52-53
- 第5章 结论及对中国碳金融市场发展启示53-57
- 5.1 结论53-54
- 5.1.1 尚未形成适用于所有缔约方的法律约束53
- 5.1.2 宏观经济持续不景气53-54
- 5.1.3 欧洲碳金融市场机制不健全54
- 5.2 对中国碳金融市场发展的启示54-56
- 5.2.1 政府加快制度、机制、法规建设,创造发展环境54
- 5.2.2 金融机构加快碳金融创新,提供多元化的服务54-55
- 5.2.3 加强碳金融的监管和风险防范体系建设55
- 5.2.4 在全球碳金融市场争取碳定价权和“碳货币”地位55-56
- 5.3 本章小节56-57
- 参考文献57-59
- 附录59-67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成果67-68
- 致谢68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乔海曙;谭烨;刘小丽;;中国碳金融理论研究的最新进展[J];金融论坛;2011年02期
2 成万牍;;我国发展“碳金融”正当其时[J];中国科技投资;2008年07期
3 曾刚;万志宏;;国际碳金融市场:现状、问题与前景[J];国际金融研究;2009年10期
4 李威;;国际法框架下碳金融的发展[J];国际商务研究;2009年04期
5 王定祥;琚丽娟;;碳金融理论研究评述与展望[J];西部论坛;2013年01期
6 史亚东;;中国在当前国际碳排放权交易中最优出口规模研究[J];世界经济研究;2010年09期
7 曹玉宝;;基于GARCH模型的核证减排交易期货价格波动性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2年01期
8 郇志坚;李青;;碳金融:原理、功能与风险[J];金融发展评论;2010年08期
9 刘庆;刘彤;;中国碳金融体系建构问题研究[J];金融经济;2010年16期
10 乔海曙;刘小丽;;碳排放权的金融属性[J];理论探索;2011年03期
本文关键词:低碳经济下碳金融市场发展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8731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ngjililun/2873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