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资—利润率倒U关系与经济危机的发生机制——基于马克思—后凯恩斯宏观经济模型的分析
发布时间:2021-06-20 11:45
在利润率分解式的基础上,基于工资对需求和成本的双重影响可以推导出工资—利润率倒U关系。将其引入后凯恩斯国民收入决定式中,结合利润率对资本积累的影响,以及资本积累通过劳动力需求对劳资分配的影响,可以构建出基于马克思理论逻辑的短期经济动态模型。在该模型中,消费不足经济危机、工资挤压利润经济危机和有机构成提高导致利润率下降危机,这三种经济危机类型的发生机制、条件和相互关系都能得到清晰的说明,有助于理解马克思危机理论之间的关系。在模型基础上,围绕经济政策与外生冲击对投资行为和利润率的影响,还可以为分析相关政策的作用提供不一样的视角。
【文章来源】:政治经济学评论. 2020,11(06)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21 页
【部分图文】:
图6 双重均衡与“经济危机区域”
图6 双重均衡与“经济危机区域”为简化分析,本文的模型没有考虑中间投入品的价值,不变资本的价值量为λK。工资占总收入比重为z(z=w/e),由于剩余价值和可变资本的价值都是活劳动创造的,可变资本的价值为zL。代入(26)式,令有机构成为θ,可以表示为:
其中, z ˉ 表示劳动报酬占比保持不变,Y*是潜在产出,Y*/K为技术决定的不受价值实现问题影响的产出—资本比。因此,根据(27′)式,若剩余价值率不变,有机构成提高导致利润率下降就等价于产出—资本比(Y*/K)下降。根据(1)式或(5)式,产出—资本比下降会导致任何工资水平(或对应的投资水平)下,利润率下降,即利润率曲线的整体下移,如图8所示。从图8中可以看到,如果利润率曲线下移到一定程度,单一均衡点就会变成双重均衡,经济体就出现了危机的可能。(30)而且利润率下降,会增加债务和悲观情绪的积累,使投资对利润率下降变得更敏感,利润率曲线在利润率下降时更平坦,进一步加深了经济的潜在不稳定性。虽然有机构成提高导致利润率下降也可能使利润率直接掉入消费不足经济危机区域,但是它更重要的意义是形成了危机的可能机制,同时增加了其危险性。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回归哈罗德:发展中国家的增长与波动[J]. 龚刚. 世界经济. 2009(04)
本文编号:3239132
【文章来源】:政治经济学评论. 2020,11(06)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21 页
【部分图文】:
图6 双重均衡与“经济危机区域”
图6 双重均衡与“经济危机区域”为简化分析,本文的模型没有考虑中间投入品的价值,不变资本的价值量为λK。工资占总收入比重为z(z=w/e),由于剩余价值和可变资本的价值都是活劳动创造的,可变资本的价值为zL。代入(26)式,令有机构成为θ,可以表示为:
其中, z ˉ 表示劳动报酬占比保持不变,Y*是潜在产出,Y*/K为技术决定的不受价值实现问题影响的产出—资本比。因此,根据(27′)式,若剩余价值率不变,有机构成提高导致利润率下降就等价于产出—资本比(Y*/K)下降。根据(1)式或(5)式,产出—资本比下降会导致任何工资水平(或对应的投资水平)下,利润率下降,即利润率曲线的整体下移,如图8所示。从图8中可以看到,如果利润率曲线下移到一定程度,单一均衡点就会变成双重均衡,经济体就出现了危机的可能。(30)而且利润率下降,会增加债务和悲观情绪的积累,使投资对利润率下降变得更敏感,利润率曲线在利润率下降时更平坦,进一步加深了经济的潜在不稳定性。虽然有机构成提高导致利润率下降也可能使利润率直接掉入消费不足经济危机区域,但是它更重要的意义是形成了危机的可能机制,同时增加了其危险性。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回归哈罗德:发展中国家的增长与波动[J]. 龚刚. 世界经济. 2009(04)
本文编号:323913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ngjililun/32391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