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杂大型创新项目UIG协同管理理论及实证研究
本文关键词:复杂大型创新项目UIG协同管理理论及实证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在知识经济时代,伴随着建设创新型国家战略的逐步实施,事关国计民生的复杂大型创新项目越来越多。广泛地实施复杂大型创新项目,顺应了时代潮流,可以有效地推动创新型国家建设,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UIG(大学—企业—政府)协同管理通过合理整合、优化配置大学、企业、政府资源,不仅可以实现多方共赢,也能推进知识创新和科技创新,对于复杂大型创新项目的顺利实施能够发挥独特的重要作用。基于此,本文以复杂大型创新项目UIG协同管理为课题,运用多种理论和方法进行了如下研究: (1)围绕复杂大型创新项目UIG协同管理问题,从现状分析入手,构建了UIG协同管理模式,并进行了系统分析、技术分析和实证研究,尝试构建了复杂大型创新项目UIG协同管理的研究体系。 (2)运用协同学理论构建了复杂大型创新项目UIG协同管理模式。首先提出了UIG协同管理模式的设计原则,进而从复杂大型创新项目的特征和协同学原理出发,构建了复杂大型创新项目协同管理一般性模式框架以及UIG协同管理模式。在此基础上,对UIG协同管理模式的主体要素、组织机构、运行机制、评价与反馈机制做了深入研究。 (3)运用复杂系统理论进行了复杂大型创新项目UIG协同管理的系统分析。将大学、企业、政府间的协同管理视为一个开放、复杂、与外界进行动态交换的系统,从系统描述、耗散结构等方面作了深入分析,建立了超循环模型,并进行了系统障碍分析及其对策研究。 (4)运用相关管理学方法进行了复杂大型创新项目UIG协同管理的博弈分析、风险评价和绩效评价。从博弈理论视角,进行了UIG协同管理的博弈分析并提出了路径选择;在建立风险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构建了基于物元理论的多层次可拓风险评价模型;在建立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构建了基于粗糙集与支持向量机理论的绩效评价模型。 (5)选取中国电谷为实证研究对象,运用所取得的研究成果全面分析了中国电谷UIG协同管理的现状。同时以华北电力大学在中国电谷的大学科技园为例,对其UIG协同管理进行了风险评价和绩效评价,并提出了结论与建议。 本论文对复杂大型创新项目UIG协同管理这一课题的研究,契合了知识经济时代的特征和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需要,也顺应了协同创新的新理念和新要求。因此本课题的研究对通过UIG协同管理促进我国复杂大型创新项目的全面深入实施乃至更高层面的协同创新的整体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复杂大型创新项目 UIG 协同管理 模式 评价
【学位授予单位】:华北电力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F062.4;F224
【目录】:
- 摘要5-7
- Abstract7-19
- 第1章 绪论19-33
- 1.1 研究背景及其意义19-24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评析24-28
- 1.2.1 国内研究现状24-26
- 1.2.2 国外研究现状26-28
- 1.2.3 研究述评28
- 1.3 主要研究内容28-29
- 1.4 主要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29-31
- 1.4.1 主要研究方法29-31
- 1.4.2 技术路线31
- 1.5 论文的创新点31-33
- 第2章 复杂大型创新项目UIG协同管理的理论基础33-49
- 2.1 复杂大型创新项目33-37
- 2.1.1 复杂大型创新项目的界定与分类33-34
- 2.1.2 复杂大型创新项目的特点34-37
- 2.2 协同理论37-38
- 2.2.1 协同理论的概念37
- 2.2.2 协同理论的主要内容37-38
- 2.2.3 复杂大型创新项目UIG协同管理引入协同理论的必要性38
- 2.3 复杂系统理论38-41
- 2.3.1 复杂系统的概念38-39
- 2.3.2 复杂系统相关理论39-41
- 2.4 博弈论41-43
- 2.4.1 博弈论的内涵与分类41-42
- 2.4.2 均衡分析42-43
- 2.5 评价理论与方法43-47
- 2.5.1 粗糙集理论概述44-46
- 2.5.2 支持向量机理论概述46-47
- 2.6 本章小结47-49
- 第3章 UIG协同管理的演变及现状分析49-73
- 3.1 UIG协同管理的形成与发展49-54
- 3.1.1 大学职能的历史演进49-50
- 3.1.2 UIG协同管理的形成与发展50-54
- 3.2 UIG协同管理的现状分析54-65
- 3.2.1 基于UIG协同管理主体地位、作用分类的模式分析54-59
- 3.2.2 基于UIG协同管理参与主体数量分类的模式分析59-61
- 3.2.3 基于UIG协同管理地域分类的模式分析61-63
- 3.2.4 基于UIG协同管理内容分类的模式分析63-65
- 3.3 我国复杂大型创新项目UIG协同管理现状的实证调研65-70
- 3.3.1 对大学企业政府三方合作的基本认知65-66
- 3.3.2 大学企业政府的合作收益66-68
- 3.3.3 影响大学企业政府三方合作的风险要素68-69
- 3.3.4 大学企业政府的作用69-70
- 3.4 基于复杂大型创新项目的UIG协同管理评述70-72
- 3.5 本章小结72-73
- 第4章 复杂大型创新项目UIG协同管理模式构建73-92
- 4.1 复杂大型创新项目UIG协同管理的模式设计73-79
- 4.1.1 复杂大型创新项目UIG协同管理模式的设计原则73-74
- 4.1.2 复杂大型创新项目的一般性协同管理模式74-76
- 4.1.3 复杂大型创新项目UIG协同管理模式76-79
- 4.2 复杂大型创新项目UIG协同管理模式的主体要素分析79-82
- 4.2.1 大学、企业、政府之间的契约与三螺旋关系79-80
- 4.2.2 大学、企业、政府的任务80-81
- 4.2.3 大学、企业、政府的效益81-82
- 4.3 复杂大型创新项目UIG协同管理模式的组织机构82-85
- 4.3.1 UIG协同管理联盟的机构设置82-83
- 4.3.2 复杂大型创新项目UIG协同管理联盟的主要职责83
- 4.3.3 UIG协同管理中各方内部的组织及机制设计(以大学为例)83-85
- 4.4 复杂大型创新项目UIG协同管理模式的运行机制85-88
- 4.5 复杂大型创新项目UIG协同管理模式的评价与反馈机制88-91
- 4.6 本章小结91-92
- 第5章 复杂大型创新项目UIG协同管理系统分析92-105
- 5.1 复杂大型创新项目UIG协同管理系统描述92-96
- 5.1.1 UIG协同管理的系统环境92-94
- 5.1.2 UIG协同管理的系统内部影响因素94-95
- 5.1.3 UIG协同管理的系统运行规律95-96
- 5.2 复杂大型创新项目UIG协同管理系统耗散结构分析96-97
- 5.2.1 UIG协同管理系统的开放性96
- 5.2.2 UIG协同管理系统的远离平衡态96
- 5.2.3 UIG协同管理系统的非线性特征96-97
- 5.2.4 UIG协同管理系统的涨落机制97
- 5.3 复杂大型创新项目UIG协同管理超循环模型建立97-101
- 5.3.1 UIG协同管理系统的反应循环97-98
- 5.3.2 UIG协同管理系统的催化循环98-100
- 5.3.3 UIG协同管理系统的超循环100-101
- 5.4 复杂大型创新项目UIG协同管理系统的障碍及对策分析101-104
- 5.4.1 超循环主体障碍101-102
- 5.4.2 超循环系统障碍102
- 5.4.3 解决障碍的对策研究102-104
- 5.5 本章小结104-105
- 第6章 复杂大型创新项目UIG协同管理博弈分析105-114
- 6.1 复杂大型创新项目UIG协同管理中引发博弈的主要问题105
- 6.2 复杂大型创新项目UIG协同管理的博弈分析105-112
- 6.2.1 政府、企业协同管理的博弈分析105-106
- 6.2.2 企业、大学协同管理的博弈分析106-111
- 6.2.3 政府在UIG协同管理中的博弈分析111-112
- 6.3 复杂大型创新项目UIG协同管理的路径选择112-113
- 6.4 本章小结113-114
- 第7章 复杂大型创新项目UIG协同管理风险评价114-122
- 7.1 复杂大型创新项目UIG协同管理风险的本质内容114
- 7.2 复杂大型创新项目UIG协同管理风险因素分析114-117
- 7.2.1 技术风险因素分析114-115
- 7.2.2 管理风险因素分析115-116
- 7.2.3 市场风险因素分析116
- 7.2.4 财务风险因素分析116-117
- 7.2.5 政策风险因素分析117
- 7.3 复杂大型创新项目UIG协同管理风险体系构建117-118
- 7.4 复杂大型创新项目UIG协同管理风险评价模型构建118-121
- 7.4.1 物元理论概述118-119
- 7.4.2 UIG协同管理多层次可拓风险评价模型构建119-121
- 7.5 本章小结121-122
- 第8章 复杂大型创新项目UIG协同管理绩效评价122-135
- 8.1 复杂大型创新项目UIG协同管理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122-125
- 8.1.1 UIG协同管理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122-123
- 8.1.2 UIG协同管理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初选方法123-124
- 8.1.3 UIG协同管理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124-125
- 8.2 复杂大型创新项目UIG协同管理绩效评价模型的构建125-134
- 8.2.1 基于粗糙集的评价模型构建126-128
- 8.2.2 基于支持向量机算法的评价模型构建128-133
- 8.2.3 UIG协同管理绩效评价模型构建133-134
- 8.3 本章小结134-135
- 第9章 中国电谷UIG协同管理实证研究135-154
- 9.1 中国电谷概述135-136
- 9.2 复杂大型创新项目UIG协同管理模式视角下的中国电谷分析136-140
- 9.2.1 中国电谷UIG协同管理稳步发展137-139
- 9.2.2 中国电谷UIG协同管理的不足及建议139-140
- 9.3 中国电谷实施UIG协同管理风险评价140-144
- 9.3.1 数据说明140-142
- 9.3.2 UIG协同管理风险实证研究142-143
- 9.3.3 UIG协同管理风险管理策略及措施143-144
- 9.4 中国电谷实施UIG协同管理的绩效评价144-153
- 9.4.1 数据采集说明144-145
- 9.4.2 粗糙集处理数据145-149
- 9.4.3 支持向量机回归149-152
- 9.4.4 结果分析152-153
- 9.5 本章小结153-154
- 第10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154-157
- 10.1 研究结论154-155
- 10.2 研究展望155-157
- 参考文献157-172
- 附录172-177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177-178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工作178-179
- 致谢179-181
- 作者简介181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Roaney Turner;Anne Keegan;薛岩;;管理技术——创新、学习及成熟度(中)[J];项目管理技术;2003年02期
2 格雷厄姆·沃里克;约瑟夫 C·安塞尔莫;张昕;;创新引领航空航天业未来[J];国际航空;2010年01期
3 ;“沿海电厂海运管理模式及风险控制研究”科技创新项目通过验收[J];神华科技;2011年04期
4 林昆勇;;构建中小企业健康发展的创新机制[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中旬刊);2010年02期
5 ;昊华宇航创新获利5300万元[J];河南化工;2011年11期
6 邵吉祥;宋熙龙;尚国亮;;创新项目经营机制 推进河北林业外资项目可持续发展[J];中国林业;2011年13期
7 李万全;;“双标共建”图宏愿——中铁建工集团党委创新项目党建实现六大转变纪实[J];企业文明;2011年07期
8 李济安;;李济安创业观察(4):追求成功先追问自己[J];现代营销(创富信息版);2011年07期
9 田晓东;;用科技破解能源与环保难题——沈阳继中威能源科技开发有限公司科技创新考察纪实[J];科技创新与品牌;2011年08期
10 章文;;Novomer公司获资助使二氧化碳塑料加快商业化[J];石油炼制与化工;2010年10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曹向群;袁波;林斌;王晓萍;祝宇慧;;用创新与实践来支撑本科生创新项目[A];2006-2010年教育部高等学校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及协作委员会2010年全体会议论文集[C];2010年
2 沈悦;周奎省;;陕西省重大科技创新专项资金管理与制度建设探讨[A];陕西省改革发展研究会2009优秀论文集[C];2010年
3 董景荣;;R&D项目中止决策的人工神经网络模式识别[A];面向21世纪的科技进步与社会经济发展(下册)[C];1999年
4 王传起;;浅议创新项目的灵活性价值[A];黑龙江省绥化市首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5 车蜀涛;;科技领先创新经营加快南岗集团新型工业化建设步伐[A];2010中国水泥技术年会暨第十二届全国水泥技术交流大会论文集[C];2010年
6 刘玲;;东坡赤壁风景名胜区创新项目景观影响评价[A];全国第19届旅游地学年会暨韶关市旅游发展战略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7 张占明;;全员技术创新管理的组织与实施[A];有色金属工业科技创新——中国有色金属学会第七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8 刘国卫;洪建员;薛大龙;;紧密牵伸压力抱合纺纱技术的机理分析与纺织工业质量升级[A];2008全国现代纺纱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9 金爱民;;A地图方法基础及其应用[A];第七届中国科技政策与管理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10 杜士波;郭爱平;陈建光;赵建军;王丙合;闫景霞;张国庆;吴昊增;;管理创新机制在企业的建立与实施[A];2007煤炭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集[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刘迪海邋通讯员 彭必武 张静;恩施市督办农业综合开发创新项目[N];恩施日报;2008年
2 记者 镡立勇;张家口一创新项目列入国家火炬计划[N];河北经济日报;2008年
3 本报记者 杜颖梅 王芳 袁达珍;创新项目在芬兰很容易“找到钱”[N];江苏经济报;2008年
4 殷兴龙;高新区545万扶持科技创新项目[N];宝鸡日报;2008年
5 YMG记者 王道昌;莱州海洋创新项目获国家一等奖[N];烟台日报;2009年
6 记者 黄莉莉;创新项目对接方式调动企业参与积极性[N];闽东日报;2009年
7 特约记者 黄耀振;19项化医产品列入江西创新项目[N];中国化工报;2009年
8 河北钢铁集团承钢宣;河北钢铁集团承钢一创新项目通过论证[N];中国冶金报;2009年
9 本报记者 杨西民;我市十个创新项目获国家资助[N];宝鸡日报;2009年
10 ;根据公司长远目标选择创新项目[N];中国电子报;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郭孝锋;复杂大型创新项目UIG协同管理理论及实证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2年
2 刘德文;创新社区的协调机制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
3 景劲松;复杂产品系统创新项目风险识别、评估、动态模拟与调控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4 郑江淮;企业家行为的制度分析[D];中国人民大学;1999年
5 宫兴国;面向企业技术创新的成本管理系统理论构建及应用研究[D];燕山大学;2011年
6 张洁;高新技术企业自主创新管理能力成熟度模型与提升方法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7 吴高潮;企业自主创新的模式与机制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6年
8 杨国忠;企业自主技术创新模式选择与投资决策研究[D];中南大学;2007年
9 董景荣;技术创新过程管理中的中止决策与扩散模式研究[D];重庆大学;1999年
10 叶伟巍;产学合作创新机理与政策研究[D];浙江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郭亮;北京移动WAP创新项目计划与进度控制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0年
2 叶克鹏;企业创新项目风险分析与应对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7年
3 陶福平;企业持续创新过程中创新项目的实物期权决策分析方法初步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7年
4 罗智斌;科技创新项目风险监管与调控的研究[D];天津财经大学;2008年
5 温从狮;组织环境与党建模式变迁[D];复旦大学;2009年
6 孔超;合作创新项目关系风险感知过程中的团队作用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2年
7 廖国俊;合作创新界面问题研究[D];浙江工商大学;2006年
8 杨培培;民间创新商业化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D];天津财经大学;2009年
9 戴经纬;基于群决策系统的高校创新项目网络评估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北京交通大学;2012年
10 胡颖;合作技术创新项目评估研究[D];中南大学;2007年
本文关键词:复杂大型创新项目UIG协同管理理论及实证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3321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ngjililun/3332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