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农户视角的耕地生态补偿意愿及额度测算研究
发布时间:2017-04-28 18:13
本文关键词:基于农户视角的耕地生态补偿意愿及额度测算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耕地不仅是人类生存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更是生物重要的栖息地急保护屏障。耕地生态系统作为人工—自然系统,它包括耕地土壤、附着于耕地的植物、动物及微生物等等,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人类经济活动中不可或缺的参与要素。稳定、平衡的耕地生态环境关系着人类基本需求保障的实现,它对于解决人类面临的人口、粮食、资源、能源和环境问题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然而目前我国城市化速度急速前进、耕地复种指数不断提高、化肥农药等使用量大量增加加速了耕地量减质降、生态环境恶化。尽管我国实行的是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但对耕地更多是强调保证其数量、分布和产出水平,忽略修复其已出现的生态失衡问题。国家层面关于耕地生态补偿的系统法规还未出台,地方的补偿制度尚处于探索试点阶段。农户作为耕地生产经营、保护活动最原始的参与者,在面临市场风险等不确定因素时,他们更多倾向于选择能够保障其生存并能得到持续收入的经营策略。在有耕地生态保护补偿时,与其他收入相比较,农户能从中得到的经济补偿可能不多,但这对于他们却有很大意义。因为它能首先满足农户的部分受偿意愿,同时为家庭提供一个稳定的收入渠道,这样便有利于激励农户自主参与到耕地生态保护实践中去。因此强调农户参与的耕地生态保护、基于农户意愿的耕地生态补偿金额度能够有效的保证耕地生态效益不降低,同时实现保护和改善耕地生态环境的目的。 本文在对井研县土地利用特点及其耕地生态现状所面临困境分析的基础上,结合研究区域农户调查数据,根据假定化肥—农药使用限制条件,分析受访农户参与耕地生态保护的意愿并测算其意愿接受的耕地生态补偿额度、市场增值价格;借助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分析造成农户意愿接受补偿额度高低差异的影响因素;同时从理论上评价井研县耕地生态服务功能价值,以对农户意愿的补偿额度金测算值进行合理性判定;最后试制定了一个基于农户意愿的耕地生态补偿办法。 文章主要研究结论有: (1)农户对化肥、农药使用法规了解甚少,也缺乏有效的了解途径,这对耕地生态保护极其不利。农户对耕生态地保护政策了解较少,他们有农村环境逐年退化的意识,但对耕地生态保护的保护内容、行为方式却不清楚;在外部经济效益的刺激下,农户愿意加大化肥农药的施用量以增加其收入,这不仅不利于农户保护耕地生态环境积极性的提高,反而加速了耕地生态环境的退化。 (2)农户对耕地各项服务功能的认知有限、对耕地生态保护责任认识混乱;当谈及保护责任时,农户觉得全体人民、政府才应该负主要责任,其缺乏保护耕地生态的主观意愿。经综合分析,农户参与耕地生态保护积极性低的主要原因在于缺少因参与保护而导致农户务农收入减少的补偿以及农户对于耕地生态服务功能缺乏认知。 (3)众多补偿方式中,农户最希望的生态补偿方式为现金补偿,其次是政策补偿:政策补偿中农户最希望的依然是对农业的补贴、扶持。在不同化肥—农药使用限制条件下,农户判定的生产受益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损失,农户的意愿受偿额度出现高低差异。农户希望的年均直接补偿金为250~500元/亩,古耕地亩均纯收益的48.77-96.75%;经测算,井研县年均耕地生态服务值理论值为290~508.84元/亩;农户意愿值与理论值接近,表明农户意愿补偿额度具有参考意义:农户接受的稻米市场增值价格为1.5~2.63元/kg,占当前通常方式生产稻米市场价格的64.66~113.36%。以上表明,通过政府给予直接经济补偿或借助于市场提高农产品价格均是生态补偿可行的经济手段。 (4)通过Spss11.0的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分析,得出造成农户意愿补偿额度高低差异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家庭人口数、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家庭全部收入、家庭农业收入及承包耕地面积,且各影响因素作用方向不全一致。 (5)实施耕地生态保护补偿后在一定程度上能提高农户的耕地生态保护积极性。通过设置政府对农户的耕地生态服务功能保护予以补偿等假设性问题,得知有补偿措施后农户耕地保护意愿由26.9%提高到72.65%,不愿意参与保护的比例由63.46%降低到18.75%。在政府补偿机制激励下,农户保护耕地生态的积极性得到了大大提高。
【关键词】:耕地生态服务功能 补偿意愿 额度测算 农户 井研县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X196;F301
【目录】:
- 摘要6-8
- ABSTRACT8-11
- 第1章 导论11-17
- 1.1 研究背景11-14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14
- 1.3 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14-17
- 第2章 文献综述17-25
- 2.1 国外关于耕地生态补偿的研究进展17-19
- 2.2 国外耕地生态补偿实践19-21
- 2.3 国内耕地生态补偿的研究21-22
- 2.4 国内耕地生态补偿的实践22-23
- 2.5 结论23-25
- 第3章 研究区域与样本情况25-37
- 3.1 研究区域概况25-29
- 3.2 问卷设计与实地调查29-30
- 3.3 受访农户情况30-33
- 3.4 受访农户耕地利用现状及要素投入、产出情况33-37
- 第4章 农户耕地生态保护认知及意愿分析37-43
- 4.1 农户对耕地外部效益及功能的认知分析37-39
- 4.2 农户对耕地生态保护重要性的判断39
- 4.3 农户参与耕地生态功能保护的意愿及行为分析39-41
- 4.4 农户对耕地生态补偿的认知程度41-42
- 4.5 结论42-43
- 第5章 农户耕地生态补偿意愿及额度测算43-55
- 5.1 农户对耕地生态保护补偿金政策的了解43
- 5.2 农户意愿耕地生态补偿方式43-46
- 5.3 各限制条件下农户耕地生态补偿金受偿意愿分析46-49
- 5.4 各限制条件下农户生产水稻意愿接受的增值价格分析49-51
- 5.5 井研县耕地生态服务价值计算51-52
- 5.6 农户对耕地生态补偿的其他建议52-53
- 5.7 结论53-55
- 第6章 加强农户参与耕地生态保护的对策建议55-61
- 6.1 加强宣传教育,增强农民主动参与耕地生态保护的意识55
- 6.2 完善耕地生态保护补偿法规体系55-56
- 6.3 明晰农民集体土地权利内涵,提高农户耕地生态保护积极性56
- 6.4 建立耕地生态保护补偿机制56-61
- 第7章 结论与展望61-65
- 7.1 主要研究结论61-62
- 7.2 讨论62-65
- 参考文献65-69
- 致谢69-71
- 发表论文及参加课题一览表71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秀霞;刘金国;;农用地转用生态补偿价格评估实证研究[J];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2007年05期
2 孔凡斌;;生态补偿机制国际研究进展及中国政策选择[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3 蔡运龙;霍雅勤;;中国耕地价值重建方法与案例研究[J];地理学报;2006年10期
4 宋海英;美国新农业法案初探——美国2002年农业法案的主要内容、特点及其影响[J];山东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2期
5 占绍文;彭开丽;;英国农田环境管理政策及其启示[J];世界农业;2007年08期
6 阮本清;许凤冉;张春玲;;流域生态补偿研究进展与实践[J];水利学报;2008年10期
7 杨欣;蔡银莺;;武汉市农田生态环境保育补偿标准测算[J];中国水土保持科学;2011年01期
8 陈大夫,孙宗耀;美国的农业生产与资源、生态环境保护[J];生态经济;2001年09期
9 李晓光;苗鸿;郑华;欧阳志云;肖q
本文编号:33331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ngjililun/3333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