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福利经济学思考——从法治嵌入视角的分析
发布时间:2021-09-19 13:14
生态文明建设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为指导思想的生态文明建设则强调了经济发展与生态治理关联与权衡。文章以生态文明建设为社会发展与社会福利提升的目标,重点分析法治建设在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为指导思想的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的作用。通过建立跨时期福利经济学模型,研究法治建设与生态环境红利共同作用对社会福利的协同影响。结论指出,构建并加强法治建设在生态建设中的嵌入水平能够有效地提升生态治理的效率,同时,降低法治建设的成本也能够成为效率提升的重要保障。此外,降低时期内自然环境资源的折减率、提高环境红利均能够产生增加社会福利积极效果。
【文章来源】:林业经济. 2019,41(09)北大核心
【文章页数】:10 页
【部分图文】:
“两山,,转换机制
逑?了投资回报边际递减的特征。除此之外,地方单位的投资受到了其投资参数et的影响。投资参数外生决定于地方单位对于投资的态度、投资的方式、投资的路径选择等因素。本文假设,地方单位的投资回报在不同的法治环境下存在的显著的不同。具体而言,在有效的法治环境下的投资参数能够引导更加合理的保护性投资,进而产生更为有效的预期回报。令时期t的法治环境下保护性投资为Pt,由于法治建设对于投资具有明显的有效性,因此,给定同一投资参数,法治环境下的投资成本较法治建设缺位时的投资成本低。如图3所示,法治建设所引致的较有效的投资体现在,给定任一投资参数e(如ea、eb),投资所产生的成本与边际成本都在法治建设存在的情境下降低。在决策层面,令环境保护投资在时期t的回报率——环境红利为rt∈(0,1)且r0=0。环境红利具体表现为环境治理为整个社会所带来的可量化的利益。在环境投资法治建设不存在或者该法治建设有效性较低时的社会总福利函数为:W(et)=∑t=1∞[(1+r]t-1)[δ]tV0+V(It-1(et-1))-It(et)(2)社会福利函数式(2)说明了,当地单位在每一时期通过给定的投资函数对当地环境进行投资,在下一时期以rt的回报率回收,并体现在长时期的社会总福利中。同理,当环境投资法治建设启动时,社会总福利函数为:W(et)=∑t=1∞[(1+r]t-1)[δ]tV0+V(Pt-1(et-1))-Pt(et)(3)给定地方的环境保护法治建设环境,地方单位通过对环境投资水平的选择最大化当地社会总福利。最大化社会总福利函数?
式(6)中的固定比例k受到了环境的逐期折减率δ与环境红利率r的影响。具体而言,当δ降低时,即,当环境逐期折减较多时,要求环境保护的边际回报相对于边际投入提升更高的水平。同理,当环境红利率降低时,亦对环境保护的边际回报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此外,通过比较式(5)中的2个均衡解能够进一步发掘环境保护法治建设的作用。如图4所示,在给定各个函数特征的情境下,社会总福利函数式(2)与式(3)的最大化解e*t与et分别处于A点和B点。2个均衡解分别描述了在法治建设缺位与存在时,社会福利最大化的地方环境保护投资水平。不难发现,由于法治建设能够通过降低投资成本而提升环境保护投资的效率、突出环境保护的回报水平,因此便存在et>e*t。这说明了,法治建设所获得的社会福利最大化的环境保护水平要高于法治建设不存在或效率不高时的水平。换言之,当地方单位在某一时期的环境保护投入水平处于et∈[et>e*t]时,需要政府针对性的法治建设对环境保护系统进行嵌入,或者利用法治建设作为环境治理的制度杠杆完善来促进社会福利最大化的形成。6.2理论分析通过上一节所构建的“在践行‘两山理论’的过程中法治建设嵌入”的理论模型,理论分析划分了生态文明建设当中法治建设的完善和缺位两种情况。两种均衡情况的比较突出了法治建设在践行“两山理论”中所起到的独特的、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基于均衡解式(5)与两种情境下的均衡固定比k,本节提出了法治建设提高社会总体福利水平主要路径,从4个方面展开。6.2.1完善法治建设存在与否的两种情境下的自然资源投资成本差异对于相同的保护环境投资回报而言,法治建设的成?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萌发与升华[J]. 沈满洪.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8(09)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理论的经济学思考[J]. 杨继瑞,杨蓉. 经济纵横. 2018(06)
[3]“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论实践政策机制研究[J]. 秦昌波,苏洁琼,王倩,万军,王金南. 环境科学研究. 2018(06)
[4]“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经济含义与实践模式探析[J]. 王会,陈建成,江磊,姜雪梅. 林业经济. 2018(01)
[5]“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论内涵及其实现机制创新[J]. 王金南,苏洁琼,万军. 环境保护. 2017(11)
[6]基于“两山”理论的绿色发展模式研究[J]. 付伟,罗明灿,李娅. 生态经济. 2017(11)
[7]“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关系的经济理论解析[J]. 王会,姜雪梅,陈建成,宋维明. 中国农村经济. 2017(04)
[8]生产方式绿色化的技术创新体系建设[J]. 杨博,赵建军. 中国科技论坛. 2016(10)
[9]从“两山理论”到绿色发展: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的创新成果[J]. 卢宁. 浙江社会科学. 2016(01)
[10]两山理论与绿色减贫[J]. 雷明. 经济研究参考. 2015(64)
本文编号:3401679
【文章来源】:林业经济. 2019,41(09)北大核心
【文章页数】:10 页
【部分图文】:
“两山,,转换机制
逑?了投资回报边际递减的特征。除此之外,地方单位的投资受到了其投资参数et的影响。投资参数外生决定于地方单位对于投资的态度、投资的方式、投资的路径选择等因素。本文假设,地方单位的投资回报在不同的法治环境下存在的显著的不同。具体而言,在有效的法治环境下的投资参数能够引导更加合理的保护性投资,进而产生更为有效的预期回报。令时期t的法治环境下保护性投资为Pt,由于法治建设对于投资具有明显的有效性,因此,给定同一投资参数,法治环境下的投资成本较法治建设缺位时的投资成本低。如图3所示,法治建设所引致的较有效的投资体现在,给定任一投资参数e(如ea、eb),投资所产生的成本与边际成本都在法治建设存在的情境下降低。在决策层面,令环境保护投资在时期t的回报率——环境红利为rt∈(0,1)且r0=0。环境红利具体表现为环境治理为整个社会所带来的可量化的利益。在环境投资法治建设不存在或者该法治建设有效性较低时的社会总福利函数为:W(et)=∑t=1∞[(1+r]t-1)[δ]tV0+V(It-1(et-1))-It(et)(2)社会福利函数式(2)说明了,当地单位在每一时期通过给定的投资函数对当地环境进行投资,在下一时期以rt的回报率回收,并体现在长时期的社会总福利中。同理,当环境投资法治建设启动时,社会总福利函数为:W(et)=∑t=1∞[(1+r]t-1)[δ]tV0+V(Pt-1(et-1))-Pt(et)(3)给定地方的环境保护法治建设环境,地方单位通过对环境投资水平的选择最大化当地社会总福利。最大化社会总福利函数?
式(6)中的固定比例k受到了环境的逐期折减率δ与环境红利率r的影响。具体而言,当δ降低时,即,当环境逐期折减较多时,要求环境保护的边际回报相对于边际投入提升更高的水平。同理,当环境红利率降低时,亦对环境保护的边际回报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此外,通过比较式(5)中的2个均衡解能够进一步发掘环境保护法治建设的作用。如图4所示,在给定各个函数特征的情境下,社会总福利函数式(2)与式(3)的最大化解e*t与et分别处于A点和B点。2个均衡解分别描述了在法治建设缺位与存在时,社会福利最大化的地方环境保护投资水平。不难发现,由于法治建设能够通过降低投资成本而提升环境保护投资的效率、突出环境保护的回报水平,因此便存在et>e*t。这说明了,法治建设所获得的社会福利最大化的环境保护水平要高于法治建设不存在或效率不高时的水平。换言之,当地方单位在某一时期的环境保护投入水平处于et∈[et>e*t]时,需要政府针对性的法治建设对环境保护系统进行嵌入,或者利用法治建设作为环境治理的制度杠杆完善来促进社会福利最大化的形成。6.2理论分析通过上一节所构建的“在践行‘两山理论’的过程中法治建设嵌入”的理论模型,理论分析划分了生态文明建设当中法治建设的完善和缺位两种情况。两种均衡情况的比较突出了法治建设在践行“两山理论”中所起到的独特的、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基于均衡解式(5)与两种情境下的均衡固定比k,本节提出了法治建设提高社会总体福利水平主要路径,从4个方面展开。6.2.1完善法治建设存在与否的两种情境下的自然资源投资成本差异对于相同的保护环境投资回报而言,法治建设的成?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萌发与升华[J]. 沈满洪.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8(09)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理论的经济学思考[J]. 杨继瑞,杨蓉. 经济纵横. 2018(06)
[3]“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论实践政策机制研究[J]. 秦昌波,苏洁琼,王倩,万军,王金南. 环境科学研究. 2018(06)
[4]“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经济含义与实践模式探析[J]. 王会,陈建成,江磊,姜雪梅. 林业经济. 2018(01)
[5]“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论内涵及其实现机制创新[J]. 王金南,苏洁琼,万军. 环境保护. 2017(11)
[6]基于“两山”理论的绿色发展模式研究[J]. 付伟,罗明灿,李娅. 生态经济. 2017(11)
[7]“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关系的经济理论解析[J]. 王会,姜雪梅,陈建成,宋维明. 中国农村经济. 2017(04)
[8]生产方式绿色化的技术创新体系建设[J]. 杨博,赵建军. 中国科技论坛. 2016(10)
[9]从“两山理论”到绿色发展: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的创新成果[J]. 卢宁. 浙江社会科学. 2016(01)
[10]两山理论与绿色减贫[J]. 雷明. 经济研究参考. 2015(64)
本文编号:340167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ngjililun/34016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