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经济理论论文 >

比较视域中的李斯特生产力理论及现代意义

发布时间:2017-05-04 16:03

  本文关键词:比较视域中的李斯特生产力理论及现代意义,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李斯特作为德国历史学派的先驱者,最先提出了国家经济学的概念,是第一个将生产力以系统的形式予以分析的伟大经济学家。李斯特将生产力理论做了物质领域与精神领域的区分,并侧重对精神生产力的分析与研究,强调精神生产力对于国家财富创造的重要性。他突破传统世界主义经济学观念的束缚,提出国家经济学的概念,以生产力理论为思想基础,将贸易保护理论、保护性关税政策等国家干预性政策思想运用于德国经济建设,借此挽救民族危亡。李斯特深入探究亚当·斯密的价值理论,从中找出斯密理论中对于生产力认识的局限性,试图从对比中向世人证明国家财富的创造比财富本身的获得更加重要。李斯特之后的经济学家们对于李斯特的生产力理论褒贬不一,其中以马克思对李斯特生产力理论的批判最具代表性,作为历史唯物主义的奠基人,马克思在针对李斯特生产力理论进行批判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继承了李斯特关于生产力理论的相关思想,为后来马克思劳动生产力思想的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 从李斯特生产力理论的时代背景及思想内涵,,到与前人亚当·斯密价值理论的对比,再到后世马克思对其理论的批判继承,无不显示出李斯特生产力理论在世界经济历史长河中起到的重要作用。同时,作为与19世纪德国经历着类似经济发展困境的我国,正在面临着经济全球一体化、经贸合作多元化等众多国际合作背景下的挑战,对于生产力得到变革与发展的渴望愈发强烈,这种情况促使我国同样需要认真对待和借鉴李斯特的生产力理论,力争从中找到李斯特对于国家干预经济、工业化发展等经济建设领域的独特见解以及对于我国各方面建设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李斯特 生产力理论 价值理论 经济发展 现代意义
【学位授予单位】:河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F014.1;F091.342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9
  • 引言9-10
  • 第1章 李斯特生产力理论提出的理论渊源和时代背景10-12
  • 1.1 李斯特的生平经历10
  • 1.2 生产力理论的理论渊源10-11
  • 1.3 生产力理论的时代背景11-12
  • 第2章 李斯特生产力理论的基本内容12-19
  • 2.1 物质生产力12-15
  • 2.1.1 自然生产力12-14
  • 2.1.2 劳动生产力14-15
  • 2.2 精神生产力15-17
  • 2.2.1 个人精神生产力15-16
  • 2.2.2 国家精神生产力16-17
  • 2.3 制度生产力17-19
  • 2.3.1 公共制度生产力17
  • 2.3.2 政治制度生产力17-18
  • 2.3.3 经济制度生产力18-19
  • 第3章 从李斯特的其他思想看其生产力理论19-24
  • 3.1 国家经济学19-21
  • 3.1.1 国家经济学的提出19-20
  • 3.1.2 国家经济学的内容20
  • 3.1.3 国家经济学与国家生产力20-21
  • 3.2 贸易保护理论21-22
  • 3.2.1 幼稚工业保护论21
  • 3.2.2 民族工业的保护21-22
  • 3.3 保护性关税政策22-24
  • 3.3.1 政策的提出背景22
  • 3.3.2 政策的具体实施22-24
  • 第4章 比较视域中李斯特的生产力理论24-30
  • 4.1 李斯特生产力理论与斯密价值理论的比较24-27
  • 4.1.1 从财富的角度看生产力理论与价值理论24-26
  • 4.1.2 从劳动本身看生产力理论与价值理论26-27
  • 4.2 马克思对李斯特生产力理论的批判27-30
  • 4.2.1 二者生产力理论的内在联系27-28
  • 4.2.2 二者生产力理论的不同28
  • 4.2.3 马克思对李斯特生产力理论的批判与改造28-30
  • 第5章 李斯特生产力理论的意义30-38
  • 5.1 李斯特的生产力理论的历史意义30-31
  • 5.2 李斯特的生产力理论对于世界各国的意义31-32
  • 5.3 李斯特的生产力理论对于我国现代化建设的现实意义32-38
  • 5.3.1 在经济建设方面33-34
  • 5.3.2 在科学技术方面34-35
  • 5.3.3 在文化教育方面35-38
  • 结语38-39
  • 参考文献39-41
  • 致谢41-42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42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邓会敏;和芳芳;;浅析李斯特政治经济学思想及其对中国崛起的启示[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2 杨春学;李斯特与斯密:一种比较分析[J];福建论坛(经济社会版);2001年09期

3 李肇忠;李斯特的政治经济学思想刍议[J];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4 罗军;;李斯特经济理论及其现实意义[J];石家庄经济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5 周文豪;生产力,还是交换价值更重要──读《政治经济学的自然体系》并评海闻教授对民族经济的理解[J];河北经贸大学学报;2001年05期

6 余章宝;李斯特的生产力理论及其贡献[J];河北经贸大学学报;2002年01期

7 李修波;李斯特对经济学说史的贡献应予肯定[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6年01期

8 张雪魁;李斯特生产力理论:唯物史观研究中被遮蔽的视界[J];河北学刊;2005年01期

9 陈晓律;;如何摆脱“永久打工者”的困境?——重读李斯特的《政治经济学的国民体系》[J];杭州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10 周颖;王芳;;从李斯特生产力理论看我国科教兴国战略[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2年12期


  本文关键词:比较视域中的李斯特生产力理论及现代意义,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4535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ngjililun/34535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b7f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