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产业升级的动力机制研究
本文关键词:传统产业升级的动力机制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本文探讨了传统产业升级的动力机制。传统产业升级的动力机制是推进产业升级所必须的动力的产生机理,及维持与改善这种作用机理的各种经济关系和组织制度等所构成的综合系统的总和。研究传统产业升级的动力机制,有利于我们在总结分析国际国内产业结构演进趋势的基础上,合理构筑并不断优化中国产业发展的动力系统,从而为推进产业升级,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奠定基础,因此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 本文在对现有文献进行系统梳理的基础上提出传统产业升级的最本质的动力因素是技术创新、消费需求和制度。虽然已有不少学者分析过这些变量对传统产业升级的作用,但往往只考虑这些变量的单独影响,而实际上,这些变量之间存在着复杂的关系,对传统产业升级的影响是互相联系的。只要提到一个因素马上会通过一种链式关系引出另两个因素。一般而言,只有在三者的互相作用趋于一致时,才可能促进产业的有序演进,其中任何一个变量都不能单独决定产业的有序演进。而在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由于存在着赶超发达国家产业技术水平的任务,因此“唯技术决定论”受到普遍重视。本文研究的目的之一,就是要通过对这一问题的深入探讨,澄清由此造成的理论和观念上的混淆,并通过计量经济学原理与典型案例进行论证分析。另外,本文认为作为外在因素的制度必须通过内在机制间接作用于传统产业的升级,它是传统产业升级的保障和支撑条件。 首先,为了给本文的研究建立一个理论起点和基础,本文先对国内外关于产业升级的动力因素的研究文献进行了回顾和总结,并根据作用力的来源分为内在机制和外在机制。其中,内在机制对传统产业升级的影响是直接的,而外在机制对传统产业升级的影响是间接的,需通过内在机制实现。对于内在机制而言,本文认为最本质的因素是技术创新和消费需求,因此主要分析技术创新和消费需求及其互动对传统产业升级的传导效应;对于外在机制而言,本文认为那些明确规定的制度才是传统产业升级最根本的、稳定的外在因素,因此主要分析稳定的制度规定通过内在机制对传统产业升级的传导效应。 其次,对前人总结出的传统产业升级的动力因素进行主成分分析,提取相应的主成分,并对提取出的主成分变量进行回归,得出结论:第一,虽然影响传统产业升级的因素很多,但它们之间并不是独立的,且它们的地位是不同的,通过主成分分析可发现,三个主成分就可以很好地解释原来八个指标的绝大多数信息。第二,由各个指标的特征向量值可看出各个变量对各个主成分的贡献大小不一,对于第一主成分,消费需求、资本条件和技术创新的贡献较大,均超过0.4;对于第二主成分,资源禀赋和劳动力条件的贡献较大,均超过0.4;对于第三主成分,资本条件、出口水平、政府科技支持度和技术创新的贡献较大,均超过0.4,尤其是政府科技支持度,超过了0.8。第三,由主成分回归结果可得,所提取的三个主成分对传统产业升级的解释程度都较高,均通过显著性检验。且第一主成分和第三主成分的系数明显大于第二主成分,表明所起的影响作用更大。第四,由第一主成分和第三主成分的系数可得,对于传统产业的升级而言,消费需求、资本条件、技术创新起的作用是正向的,而出口水平和政府科技支持度起的作用是负向的。 最后,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得出结论并提出政策建议。
【关键词】:传统产业升级 动力机制 技术创新 消费需求 制度
【学位授予单位】:浙江财经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F279.2;F062.9
【目录】:
- 摘要5-7
- ABSTRACT7-10
- 第一章 导论10-14
- 第一节 选题及其意义10-11
- 第二节 研究思路和框架11-12
- 第三节 研究方法和创新点12-14
- 第二章 相关理论综述14-23
- 第一节 基本概念界定14-16
- 第二节 文献综述16-23
- 第三章 传统产业升级的动力机制分析23-43
- 第一节 传统产业升级的内在机制和外在机制23-26
- 第二节 内在机制对传统产业升级的引导26-38
- 第三节 外在机制对传统产业升级的引导38-43
- 第四章 实证研究43-49
- 第一节 指标的选取与测度43-45
- 第二节 主成分回归45-48
- 第三节 实证结果分析48-49
- 第五章 结论与政策建议49-53
- 第一节 结论49
- 第二节 政策建议49-53
- 参考文献53-56
- 附录56-58
- 致谢58-59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省政府关于印发江苏省传统产业升级计划的通知[J];江苏省人民政府公报;2010年14期
2 周柯;;中原传统产业升级的思路[J];创新科技;2006年11期
3 李克克;;我国传统产业推进信息化的模式分析[J];金融经济;2010年20期
4 胡永梅;李嘉森;白雪洁;;天津市优势传统产业发展思路研究[J];天津经济;2011年01期
5 ;为了传统产业的升级[J];纺织导报;2001年05期
6 郑建玲;;内涵式发展——传统产业升级的关键[J];中国品牌;2007年04期
7 刘彦平,王述英,张荣芹;从科技投入看天津传统产业升级[J];理论与现代化;2003年01期
8 王迎肖;;加速传统产业升级离不开内涵式发展 访十届全国人大代表、红豆集团董事局主席 周耀庭[J];北京服装纺织(时尚北京);2007年03期
9 侯雪;周秋月;;浅析新经济时代传统产业的升级[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09年05期
10 李卓娅;米琴;;新经济视角下我国传统产业升级研究[J];商业文化(学术版);2009年07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大海;熊从博;刘明燕;张志卫;;加强海洋传统产业升级,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A];中国海洋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7年
2 陈伟福;冯国灿;;局部光滑主成分分析[A];第十五届全国图象图形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0年
3 任丽娜;翟宇梅;王力维;;选择最优预报因子对华北1月份温度进行预报[A];第28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S5气候预测新方法和新技术[C];2011年
4 陈明星;缪柏其;靳韬;;利率影响因素的主成分分析与因子分析[A];中国现场统计研究会第12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5 胡汪洋;景玎;冯民;于宏民;;沈阳市自然资源评价研究[A];科学发展与社会责任(B卷)——第五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文集[C];2008年
6 农吉夫;金龙;;均生函数与人工神经网络相结合的降水预报模型研究[A];第二十七届中国控制会议论文集[C];2008年
7 张普敦;周艳明;;红外显微图像的主成分分析方法研究[A];第十届中国化学会分析化学年会暨第十届全国原子光谱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9年
8 曹新向;苗长虹;;休闲城市评价指标体系及其应用研究[A];中国地理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9 吕青涛;仲晓宁;张兆旺;孙秀梅;容蓉;;乙肝颗粒剂指纹图谱-模式识别研究[A];2011年中国药学大会暨第11届中国药师周论文集[C];2011年
10 孙洪元;杜文侠;刘克嘉;;人体健康功能态的主成分分析[A];第四届全国人—机—环境系统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邹凤岭;加快传统产业升级创新[N];经济日报;2000年
2 本报记者 王小玲 李旭 实习记者 王雍铮;3个城市的传统产业升级方向[N];四川日报;2010年
3 本报记者 梁红建;利用低碳技术促进传统产业升级[N];协商新报;2010年
4 市政协委员 江苏双良集团有限公司总裁助理 缪文彬;依靠企业自主创新 推动传统产业升级[N];江阴日报;2010年
5 黄岩娜;试论新经济与传统产业升级的关系[N];河北经济日报;2005年
6 谭华健;传统产业找到“升级”路[N];中山日报;2007年
7 记者 徐志刚 王树正;唐山推动传统产业升级[N];国际商报;2000年
8 钟华林;加快推动传统产业升级[N];经济日报;2008年
9 工信轩;高层对接 谋辽源跨越发展 靠大联强 促传统产业升级[N];辽源日报;2010年
10 彭纪宁;珠三角刮起传统产业升级风暴[N];经理日报;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姚焕玫;基于GIS技术的湖泊水质污染综合评价的研究[D];武汉大学;2005年
2 刘凯;提升西安城市竞争力的系统研究[D];西北工业大学;2007年
3 张旭明;产业集群持续成长因素分析与实证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4 尹春丽;昌黎原产地葡萄酒三维荧光光谱及电子舌特征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8年
5 徐琼;基于技术效率的区域经济竞争力提升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6 吴艳;上海市知识服务业发展研究[D];复旦大学;2007年
7 张超;水土保持区划及其系统架构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8年
8 史英杰;东北地区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问题研究[D];天津大学;2008年
9 王敏;中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对消费需求影响研究[D];辽宁大学;2011年
10 王云川;消费需求的宏观调控[D];四川大学;200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君;传统产业升级的动力机制研究[D];浙江财经学院;2013年
2 郭斐;我国消费需求与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实证分析[D];云南财经大学;2010年
3 刘雪梅;基于中国消费需求的奢侈品行业研究[D];上海社会科学院;2008年
4 蒙明忠;广东省消费需求与经济增长之间关系的实证研究[D];广东商学院;2011年
5 邸巍;消费需求拉动经济增长研究[D];山东经济学院;2010年
6 王冬梅;我国收入分配对消费需求的影响[D];山西财经大学;2011年
7 常国平;发展消费信贷,,扩大消费需求[D];湘潭大学;2008年
8 王盼红;中国股票市场发展对消费需求的促进作用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0年
9 林阿春;福建农村居民消费问题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04年
10 谢瑞巧;居民预期与消费行为的实证分析[D];福建师范大学;2003年
本文关键词:传统产业升级的动力机制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4544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ngjililun/3454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