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碳税开征的经济效应分析与政策建议
发布时间:2017-05-05 14:02
本文关键词:我国碳税开征的经济效应分析与政策建议,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当前,我国经济发展已步入新常态,绿色化成为新的发展要求,社会消费需求将由模仿型、排浪式逐步向差异型、多样化转变,投资需求随着传统产业的饱和与新技术、新业态的不断涌现,呈现出不同的发展态势。产业结构继续加快转型升级,外向型、开放型经济不断深化,资源环境约束开始收紧,绿色、低碳、清洁、循环的经济发展方式成为全社会的目标和追求。为应对经济发展新常态以及绿色化发展的新要求,碳税作为环境税体系中的重要一环,在我国落地、开征的呼声越来越高。目前,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已成为全球第一的碳排放大国,每年的碳排放增长量已经超过了北美和欧洲的总和。在“共同但有区别”的减排责任框架下,我国近年来节能降耗成绩显著。2014年11月,我国与美国在北京签署了《中美气候变化联合声明》,提出共同应对气候变化,加强清洁能源合作,其中我国首次提出在2030年达到碳排放峰值,规定了碳排放总量减排的时间表与路线图,受到各方的重点关注。碳税的开征将有助于我国经济新常态化运行,同时帮助实现中国的碳峰值目标。碳税的开征将有利于形成科学合理的能源价格机制,建立完整的环境税体系和地方税体系,形成产业结构升级转型的倒逼机制,帮助消费者养成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消费观念,同时构建与国际接轨的税收核算机制,也可以有效防范西方发达国家,以保护国内产业为名,对我国的出口商品征收高额碳税,造成我国税源的流失和产业竞争力的下降。本文以江苏省为例,分析开征碳税的可能经济效应,并在借鉴发达国家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尝试提出适当我国的碳税政策的实施建议。江苏省的工业化程度高,已进入工业化后期,2010年工业化指数已达79%,居全国第一。江苏工业中重工业比重高,碳排放总量大,节能减排降碳的压力大,以江苏省作为碳税开征的典型样本,具有一定代表和指导意义。同时,江苏省内13个地级市的发展水平呈现苏南、苏中、苏北三大梯队,恰如国家东、中、西部发展格局,针对省内三大区域的碳税差别化措施也对全国开征碳税具有借鉴意义。本文通过文献分析法、比较分析法和实证研究法,得出研究结论如下:第一,江苏省每单位宏观经济产出所对应的碳排放量正呈现下降趋势,从碳排量对地区生产总值的贡献趋势发展来看,江苏省有望提前实现碳峰值。第二,为保持税负结构的基本不变和宏观税负的基本平稳,碳税设计应秉承税收中性原则,合理选择税率,并同时调低其他相应流转税税负。第三,从不同产业部门的角度来看,江苏省工业部门碳税税负在各个产业中居于第一位,然而工业最为发达的苏州、无锡等地区碳税税负相对低于南京、徐州等地区,因此,要缩小碳税开征后的区域差异和产业部门差异,需要制定有针对性和导向性的配套政策措施。第四,碳税开征会对城乡居民带来一定的影响,使用相对“劣质”能源的低收入居民将比使用相对优质能源的高收入居民承担更高的税负,因此在制定个人消费者碳税基本消费额度应考虑采取恰当的措施,尽量消除碳税的累退性。第五,从国际碳税征收的国家实践来看,我国在碳税开征时应注意低起点、有步骤地推进,从本国实际目标出发,设计配套的辅助财税政策。第六,我国在开征碳税时应秉承税收中性原则,在开征碳税的同时或之前实施税收中性改革,并实施预告渐进制度,为经济、产业、企业承担碳税留足缓冲时期;实行差别阶梯税率,在全国或全省范围内分发达、较发达、较不发达三大区域实行阶梯税率,根据产业产品是否存在低碳可替代品实行产业差别税率;适度出台优惠政策,对居民基本能源消费实行税收优惠或抵免,对出口至未征碳税国的本国含碳商品实行碳税出口退税;完善综合配套政策,如碳排放统计核算体系、碳捕捉和碳汇行动等,从更大的角度和更广的领域形成节能减排的组合拳。
【关键词】:碳税 环境税 经济效应 江苏
【学位授予单位】:中共江苏省委党校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F812.42;X196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13
- 第一章 绪论13-22
- 第一节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13-16
- 一、研究背景13-14
- 二、研究意义14-16
- 第二节 研究方法、结论与创新16-18
- 一、研究方法与结构安排16-17
- 二、研究结论与建议17
- 三、研究创新与不足17-18
- 第三节 文献综述18-22
- 一、碳税经济传导效应的理论研究18
- 二、碳税经济影响的实证分析18-21
- 三、碳税开征的总体路线与细节设计21-22
- 第二章 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22-34
- 第一节 相关概念界定22-24
- 一、碳税的定义及内涵22
- 二、碳税的分类22-24
- 第二节 理论基础24-26
- 一、公共产品与外部性24
- 二、“庇古税”理论24-25
- 三、污染者付费原则25-26
- 第三节 碳税开征的经济影响传导机制26-34
- 一、碳税的经济作用传导路径26-29
- 二、碳税开征的区域经济影响29-31
- 三、碳税经济影响的原因和纠正机制31-34
- 第三章 江苏省碳税的估算与经济影响34-65
- 第一节 碳税的总量估算34-43
- 一、江苏省宏观经济产出和能源消费概况34-36
- 二、碳税对江苏经济总量影响的测算36-40
- 三、江苏省征收碳税的宏观税负测算40-41
- 四、江苏省征收碳税的税负结构影响41-43
- 第二节 消费环节的碳税估算43-47
- 一、江苏省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状况43
- 二、江苏省城乡居民能源消费情况43-45
- 三、碳税对江苏省城乡居民收入的影响45-47
- 第三节 碳税的产业差异影响47-54
- 一、江苏省各产业部门能源消费现状47-50
- 二、各产业部门碳税税负变动分析50-51
- 三、开征碳税的产业差异影响模拟51-54
- 第四节 碳税的区域差异影响54-63
- 一、江苏省区域经济发展概况55-56
- 二、江苏省各地能源消费概况56-60
- 三、碳税税负的地区差异60-61
- 四、第二产业征收碳税的区域影响模拟61-63
- 第五节 本章小结63-65
- 第四章 碳税开征的国外案例:现状与借鉴65-69
- 第一节 部分国家的碳税实施情况65-67
- 一、芬兰65
- 二、澳大利亚65-66
- 三、英国66-67
- 四、加拿大67
- 第二节 国外实施碳税的借鉴意义67-69
- 一、低起点、有步骤地推进碳税开征67-68
- 二、从本国实际出发设置减排目标68
- 三、设计与碳税主体相配合的辅助财税政策68-69
- 第五章 我国碳税实施的对策与建议69-76
- 第一节 秉承税收中性原则69-70
- 一、实施税收中性改革69
- 二、实施预告渐进制度69-70
- 第二节 实行差别阶梯税率70-72
- 一、实行区域阶梯税率71-72
- 二、实行产业差别税率72
- 第三节 适度出台优惠措施72-74
- 一、居民基本能源消费减免72-73
- 二、对未征碳税国的出口商品退税73-74
- 第四节 完善综合配套政策74-76
- 一、建立碳排放统计核算体系74
- 二、实施碳捕捉和碳汇行动74-76
- 参考文献76-79
- 致谢79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张明喜;;我国开征碳税的CGE模拟与碳税法条文设计[J];财贸经济;2010年03期
2 钱斌华;;基于长三角二省一市的碳税开征模拟研究[J];财政研究;2011年06期
本文关键词:我国碳税开征的经济效应分析与政策建议,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4644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ngjililun/3464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