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拟经济的性质及与实体经济的关系
本文关键词:虚拟经济的性质及与实体经济的关系,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劳动价值是商品经济自然形成的并被人类自发的用于指导其商品经济实践的一种抽象尺度。效用价值是劳动价值的现实表现形式之一,在个体劳动与社会劳动的矛盾运动过程中,由劳动价值直接度量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效用价值需要通过度量人与物之间的“关系”和度量物与人之间的“关系”这两个环节才能完成,也就是商品经济等价值交换的内在实质与市场经济等价格交换的外在表现的矛盾是泡沫经济产生的根源。泡沫经济或者是经济泡沫与虚拟经济存在千丝万缕的联系,即使在实体经济中出现的经济泡沫,也往往是经济活动参与者将实体经济活动按照虚拟经济的方式运作而产生的。泡沫经济与虚拟经济之间的密切联系,首先是由于虚拟经济的产品交易往往不直接与生产和消费商品或劳动相关,因此虚拟经济范畴内的交易对象具有可多次重复交易甚至是可无数次重复交易的特点,这样在交易对象价格不断波动过程中,就有可能出现价格完全背离其价值或其所代表的价值的情形。其次,,虽然虚拟经济具有配置社会资源的经济功能,但是虚拟经济的参与者却并不以促进货币的合理流向为目的,而是以获得利润为目的,因此虚拟经济的参与者在主观上有推动经济泡沫产生的动力。商品流通作为商品经济活动的重要内容,也是产生相对生产过剩危机的关键环节和影响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因素。虚拟经济活动从劳动性质上讲是随着生产力发展而逐渐从商品流通活动中分化出来并最终独立的一类专门从事货币流动的商品经济活动。马克思的两大部类增长模型阐述了商品经济中第一部类和第二部类的均衡增长关系。本文通过借鉴马克思两大部类均衡增长模型而构建商品经济中商品与货币的均衡流动关系,可以深化对实体经济商品流通过程以及虚拟经济货币流动机制的认识。最后本文在上述研究基础上进一步探究了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均衡发展并由此深入阐述了虚拟经济与投机活动、虚拟经济与经济危机以及虚拟经济与社会分工的关系。
【关键词】:劳动价值论 泡沫经济 虚拟经济 商品流通 货币流动
【学位授予单位】:新疆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F062.5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8
- 一、 导论8-14
- (一) 研究目的与意义8-9
- 1、 研究目的8-9
- 2、 研究意义9
- (二) 文献综述9-12
- 1、 劳动价值论与效用价值论的研究现状9-11
- 2、 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研究现状11-12
- (三) 研究思路、结构安排、创新点及不足之处12-14
- 1、 研究思路与结构安排12-13
- 2、 可能的创新之处13
- 3、 可能的不足之处13-14
- 二、 劳动价值论与效用价值论14-20
- (一) 对劳动价值论的认识14-15
- 1、 劳动价值论的产生及发展14
- 2、 劳动价值论的基本观点14-15
- (二) 对边际效用理论的认识15-16
- (三) 劳动价值论与效用价值论的关系16-20
- 1、 对劳动价值论与效用价值论关系的理解16-17
- 2、 效用价值缺口--泡沫经济17-20
- 三、 泡沫经济与虚拟经济的关系研究20-24
- (一) 对虚拟经济的认识20-21
- (二) 泡沫经济与虚拟经济的关系21-23
- 1、 虚拟经济活动是泡沫经济催生的基础21-22
- 2、 通过投机活动对利益的追逐是虚拟泡沫经济膨胀的动力22-23
- (三) 货币对联系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重要作用23-24
- 四、 商品流通视角下的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24-42
- (一) 劳动价值论下虚拟经济的本质24-27
- 1、 虚拟经济在商品经济中的地位24-25
- 2、 商品流通方式的演化与手段创新25-27
- 3、 虚拟经济的本质27
- (二) 商品经济中商品流通与货币流动的均衡关系27-30
- 1、 实体经济中商品流通与货币流动的均衡等式27-28
- 2、 对商品与货币均衡等式的阐述28-29
- 3、 商品与货币均衡等式的扩展29
- 4、 对扩展等式的阐述29-30
- (三) 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关系及均衡发展30-42
- 1、 包括虚拟经济在内的商品流通与货币流动的均衡等式30
- 2、 对虚拟经济的总体阐述30-31
- 3、 对虚拟经济各个市场的阐述31-33
- 4、 对虚拟经济各个市场的评价33-35
- 5、 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均衡发展35-37
- 6、 虚拟经济与经济危机37-39
- 7、 虚拟经济与投机活动39-40
- 8、 虚拟经济与社会分工40-42
- 五、 结论42-44
- 参考文献44-46
- 发表论文(清单)46-47
- 致谢47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潘键;论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辩证关系[J];实事求是;2003年04期
2 鲁育宗;;虚拟经济“双刃剑”[J];上海经济;2008年05期
3 高晓雁;面对虚拟经济时代[J];理论前沿;2001年24期
4 郑继海;虚拟经济的界定及其对现实经济的影响[J];黑龙江农垦师专学报;2002年02期
5 何利强;虚拟经济与市场机制高效[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3期
6 张时醝;正确认识虚拟经济[J];理论导刊;2003年10期
7 张时■,徐济民;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探析[J];陕西省行政学院.陕西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3年02期
8 邓瑛;论新经济下虚拟经济的阶段发展与实体经济[J];财贸研究;2004年01期
9 郑文博;论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的关系[J];市场经济研究;2004年03期
10 潘妍妍;;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关系理论研究综述[J];金融经济;2007年10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薇辉;;对当前国际金融危机的若干思考——谈我国适度发展“虚拟经济”[A];上海市经济学会学术年刊(2009)[C];2009年
2 庄锴;李洪臻;;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关系研究[A];建设经济文化强省:挑战·机遇·对策——山东省社会科学界2009年学术年会文集(1)[C];2009年
3 强涛;;浅议发展虚拟经济与提高金融竞争力[A];陕西省体制改革研究会2003优秀论文集[C];2003年
4 赵冰;;创新视角下的全球经济危机初探——从创新的均衡性谈起[A];第三届全国科技哲学暨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文集[C];2010年
5 王清涛;;全球金融危机带来的思考[A];建设经济文化强省:挑战·机遇·对策——山东省社会科学界2009年学术年会文集(1)[C];2009年
6 王爱俭;张全旺;;虚拟经济对实体经济作用机制研究[A];第三届中国金融论坛论文集[C];2004年
7 刘慧凤;;经济体系与会计的互动研究[A];中国会计学会财务成本分会2011年年会暨第二十四次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8 吉林大学国有经济研究中心课题组;杜莉;;振兴东北过程中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的匹配发展[A];中国投资学会获奖科研课题评奖会论文集(2004—2005年度)[C];2005年
9 刘慧凤;袁明哲;;对会计宏观社会后果的反思[A];中国会计学会2011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10 潘英丽;;关于虚拟经济的演进及其两重性的探讨[A];中国风险投资与资本市场会议论文集[C];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程瑞华;虚拟经济是把“双刃剑”[N];金融时报;2004年
2 本报记者 李雁争;平衡实体和虚拟经济成为新命题[N];上海证券报;2008年
3 小文辑;虚拟经济是什么?[N];中国财经报;2007年
4 郭晓亭;虚拟和实体经济协调发展至关重要[N];上海证券报;2007年
5 西南财经大学 赵磊;虚拟经济“严重背离”了实体经济吗?[N];社会科学报;2009年
6 主持人:本报记者 姜欣欣;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适度协调发展[N];金融时报;2009年
7 左小蕾;虚拟经济不能离实体经济太远[N];社会科学报;2008年
8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金融学院博士后 张磊;虚拟经济需与实体经济相融合[N];国际商报;2008年
9 李多全;如何促进我国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和谐发展[N];中国经济时报;2006年
10 主持人 本报记者 姜欣欣;实体经济是虚拟经济发展的基石[N];金融时报;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多全;虚拟经济基本问题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3年
2 吴秋t
本文编号:36737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ngjililun/3673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