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经济理论论文 >

生态足迹不平等的影响因素研究——基于回归方程分解法

发布时间:2017-06-27 00:06

  本文关键词:生态足迹不平等的影响因素研究——基于回归方程分解法,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以生态足迹作为自然需求的指标,基于130个国家的生态足迹数据,使用改造后的回归方程分解法计算变量对生态足迹不平等的贡献率以及贡献率变化,目的是为了分析生态足迹不平等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人均GDP与生态足迹呈倒U型,经济发展差距对生态足迹不平等的影响大;劳动年龄人口比重对生态足迹不平等的贡献率最大;城镇人口比重对生态足迹不平等的贡献率下降幅度仅为1%。因此,缩小国家间经济发展水平,城镇化进程中注重生态系统的保护,鼓励国家间劳动年龄人口的流动,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有利于缩小国家间生态足迹的差距。
【作者单位】: 大连理工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部;
【关键词】生态足迹不平等 回归方程分解 人均GDP 城镇人口比重 劳动年龄人口比重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海岸地溢油污染生态补偿机制研究”(70973013)
【分类号】:F062.2
【正文快照】: 一、引言20世纪80年代以来,人类对自然的需求已经超过了地球的可供给能力,人类正在使用相当于1.5个地球的资源来维持人类的生活,其中高收入国家的生态足迹是低收入国家的5倍。在生态危机的背景下,缩小国家间生态足迹的差距,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推行绿色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成为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岳强,陆钟武,段会朱;生态足迹指标在区域可持续发展评估中的应用[J];环境保护;2004年11期

2 潘安兴;张文秀;;四川省生态足迹与土地可持续利用[J];新疆农垦经济;2006年11期

3 朱新华;梁亚荣;;基于生态足迹法的江苏省可持续发展动态研究[J];国土资源科技管理;2006年06期

4 刘卓;刘昌明;;基于生态足迹的东北地区可持续发展分析[J];环境科学与技术;2007年01期

5 李中才;;山东省生态足迹的测算及可持续发展评价[J];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2007年02期

6 周洲;朱俊;陈兴龙;;基于生态足迹供给模型的区域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J];上海船舶运输科学研究所学报;2007年01期

7 张杰;赵峰;刘希宋;;基于生态足迹的循环经济发展水平的测度研究[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07年08期

8 刘淼;胡远满;常禹;张薇;张文广;;生态足迹改进方法及其在区域可持续发展研究中的应用[J];生态学杂志;2007年08期

9 吕红亮;许顺才;林纪;;抚顺市可持续发展的生态足迹多维分析[J];资源科学;2007年05期

10 孙逊;成洪山;陈章和;;基于生态足迹模型的城市可持续发展定量评估与预测[J];生态科学;2007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章锦河;;基于生态足迹的旅游可持续发展初步研究[A];2004“生态安徽”博士科技论坛论文集[C];2004年

2 石惠春;赵俊远;;基于生态足迹的区域可持续发展研究——以石羊河下游民勤县为例[A];中国地理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3 安和平;邹波;王君莉;赵栋昌;;基于生态足迹的贵州省可持续发展动态分析[A];2009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暨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9年

4 徐贤飞;谢小玉;王龙昌;;重庆市生态足迹时间序列与可持续发展研究[A];中国农作制度研究进展2008[C];2008年

5 刘苏;吴迪;叶慧海;魏显威;石冰;赵琴;;常德地区生态足迹和可持续发展研究[A];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上卷)[C];2006年

6 尹少华;安消云;;基于可持续发展的洞庭湖流域生态足迹评价[A];2011年中国农业系统工程学术年会论文集;海峡两岸农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长沙市第五届自然科学学术年会农学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7 林楠;李法云;;基于生态足迹的辽宁省可持续发展研究[A];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三卷)[C];2009年

8 石敬华;潘光;李恒庆;由希华;丁君;;济南市可持续发展状况评价[A];2010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四卷)[C];2010年

9 刘建兴;王青;顾晓薇;李广军;;中国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生态足迹分析[A];中国土地资源战略与区域协调发展研究[C];2006年

10 许月卿;;基于生态足迹的京津冀都市圈土地生态承载力评价[A];2006年中国土地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本报记者  王胜男 北京地球村 毛达;缩减生态足迹 实现可持续发展[N];中国绿色时报;2006年

2 对话人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研究员 徐中民 采访人 本报记者 张可兴;以生态足迹评价可持续发展能力[N];中国环境报;2008年

3 本报记者 邓飞;1.2个地球才能维系中国式生存[N];中国经济导报;2010年

4 史少晨;碳排放和城镇化问题挑战中国可持续发展[N];中国贸易报;2010年

5 本报记者 王菡娟;地球超载日 为世人敲响警钟[N];人民政协报;2014年

6 叶祖达;一杯咖啡到一个城市的“生态足迹”[N];中国房地产报;2006年

7 本报首席记者 张懿;低效消费“踩”出巨大生态足迹[N];文汇报;2014年

8 本版编辑邋胡建信 汪纪戎 里皮;加强研究 破解瓶颈[N];经济日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王晋良;基于生态足迹的城市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9年

2 曲艳伟;基于可计算一般均衡模型的中国能源生态足迹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12年

3 王大庆;黑龙江省生态足迹与生态安全分析及其可持续发展对策[D];东北农业大学;2008年

4 于萌;基于生态足迹的新城区可持续发展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4年

5 樊华;基于生态足迹理论的陕北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公华林;基于生态足迹投入—产出模型的山东省可持续发展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9年

2 吴春霞;基于生态足迹的城市可持续性定量评估与预测[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3 黄敏;基于生态足迹理论的福州市可持续发展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15年

4 赵卉卉;基于物质流和生态足迹的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研究[D];南京大学;2013年

5 孙菠;中国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的实证研究[D];吉林大学;2016年

6 刘晟天;基于生态足迹的旅游地可持续发展评价[D];河南理工大学;2015年

7 李翠玲;基于能值—生态足迹的吉林省辽河流域生态承载力与可持续发展研究[D];吉林大学;2016年

8 刘双龙;基于改进生态足迹模型的四川省生态可持续性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6年

9 辛涛;基于生态足迹的烟台市可持续发展评价研究[D];青岛大学;2008年

10 吕志贤;基于生态足迹变化驱动因子分析的社会可持续发展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08年


  本文关键词:生态足迹不平等的影响因素研究——基于回归方程分解法,,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8797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ngjililun/48797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e99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