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热”现象经济学分析
本文关键词:“公务员热”现象经济学分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近年来,报考公务员的人数持续增加,催生出“公务员热”一词,反映了我们国家人们对于参加公务员考试的热烈程度。本文运用经济学理论当中的成本-收益法以及寻租理论揭示“公务员热”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通过发现“公务员热”这一社会现象所反映的功利主义色彩浓厚、社会资源浪费等问题,结合现实情况,从建立公务员辞退制度、健全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等方面建言献策,为改善“公务员热”这一社会现象提供理论分析和策略参考。
【作者单位】: 云南民族大学经济学院;
【关键词】: 公务员热 寻租 成本-收益分析法
【分类号】:F24
【正文快照】: 原标题:针对“公务员热”现象的经济学分析收录日期:2016年8月3日一、“公务员热”的含义“公务员热”一词原为社会化语言,是对我国公务员报考情况现有社会现象的一种描述,没有明确的时间出处,也没有提出者,大约在2005年之后被广泛使用,主要用于新闻报道以及学术论文当中,用以
【相似文献】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舒锋;“公务员热”背后的体制性积弊[N];经济参考报;2010年
2 ;公务员热降温了[N];大连日报;2012年
3 本报评论员 史哲;“公务员热”让人又羡又厌[N];南方周末;2010年
4 郭立场;公务员热不为“弃考”而降温[N];中华工商时报;2012年
5 范正伟;“公务员热”背后的改革命题[N];人民日报;2013年
6 吕雪芬;理性看待公务员热[N];光明日报;2005年
7 海华;公务员热折射三大社会问题[N];中国改革报;2006年
8 单东;发展民营经济有利于缓解“考公务员热”[N];中国改革报;2006年
9 一刀;“公务员热”何时能降温[N];工人日报;2006年
10 苏健滨 作者单位:菏泽市人事局;对报考公务员热的一点思考[N];菏泽日报;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赵永艳;对大学生群体“考公务员热”现象的社会学分析[D];吉林大学;2009年
2 翟闪;高校毕业生“考公务员热”现象研究[D];安徽大学;2015年
3 章锐;对高校毕业生报考“公务员热”的思考[D];苏州大学;2014年
4 耿翠婷;制度成本理论视角下“公务员热”现象探究[D];西北大学;2015年
5 王菲菲;社会学视角下的高校毕业生考公务员热分析[D];东北财经大学;2011年
6 王铁男;高校大学生报考公务员热的实证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14年
7 于洋;大学生“考公务员热”的理想类型研究[D];西北大学;2014年
8 林雪花;大学生报考公务员热现象的社会学分析[D];福建师范大学;2014年
9 白银华;“官本位”思想对当代大学生的影响及对策研究[D];西南大学;2014年
本文关键词:“公务员热”现象经济学分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50296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ngjililun/5029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