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群规模与绩效基于知识异质性的调节作用
发布时间:2017-07-21 00:07
本文关键词:集群规模与绩效基于知识异质性的调节作用
【摘要】:集群规模是产业集群这个研究课题的比较重要的内容,也是产业集群研究的重要研究方向。而学术界对有关的研究指出集群规模和绩效具有相关性。集群规模决定着集群内集聚效应的大小,而这些集群效应会对集群企业的绩效造成影响,从而影响着集群整体的绩效。因此,一个具有合理大小规模的集群不仅使集群内的企业在地理临近的范围内比集群外的企业获得最大的集聚效应,同时还可以使集群整体的绩效得到提高,对当地区域经济的发展做出贡献,使得区域经济竞争力得到提高。这使得对两者关系的研究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际意义。目前,国外学者对产业集群规模与绩效的关系进行了大量的理论和实证研究,国内专门对两者关系研究还不多,同时国内外至今并没有形成一致的结论。 我国的产业集群在形式上实际很早就开始出现,如景德镇的陶瓷产业、成都浆洗街的制鞋业等,特别是改革开放后涌现出大量现代形式的产业集群,这些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而都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但是,真正的产业集群理论引入我国的时间还不长,使得我国从学术界到政府对产业集群的认识还很有限。这使得面对利用产业集群来发展当地经济时出现了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在地方政府中尤为明显。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对我国集群规模与绩效的关系进行研究是非常必要的。 当今是知识经济时代,知识对企业来说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它已成为形成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核心来源。企业的实质是知识的聚合体。而产业集群从深层次来讲,它也是知识集聚。由于历史和企业自身的原因,集群内企业的知识存量较低。同时政府在培育产业集群时往往会注重集群的规模而忽视产业集群内知识异质性对集群绩效带来的影响。集群知识异质性对集群规模与绩效存在着调节作用。因此,从集群知识异质性角度来研究其对集群规模与绩效两者关系的调节作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在深入总结研究国内外的研究成果基础上,结合我国产业集群的实际情况,对两者关系以及知识异质性对两者关系的调节作用进行分析和研究,旨在探索规模对绩效的影响程度和知识异质性的调节程度。 本文以我国医药产业集群511个城镇为研究样本,选取这511个地区2004—2007年4年的面板数据,通过实证来了解集群规模与绩效的关系以及知识异质性对集群规模与绩效关系的调节作用。为我国政府在培育产业集群时能够提供一定程度的借鉴。 首先,本文介绍了论文的研究背景和意义,介绍了本文的研究方法和创新之处和不足以及本文主要的研究内容。接着对产业集群、集群规模、集群绩效、知识异质性等相关概念进行阐述和界定,对文中涉及到的相关理论进行阐述和介绍。接着重点介绍了国内外学者集群规模与绩效研究的理论观点和研究结果进行了总结和分析。通过对相关理论和梳理和研究以及对国内外对相关的内容的研究进行总结,同时在结合我国产业集群的实际情况下,本文提出了研究假设,集群规模与绩效存在着积极的正相关关系。同时集群知识异质性对集群规模与绩效两者关系存在调节作用。为本文划定研究假设框架。 其次,在理论和现实的结合基础上,本文对我国医药产业集群规模与绩效以及知识异质性对两者关系的调节进行了一系列实证分析。首先选取行业和样本,然后利用选取的样本和设计的变量指标建立实证研究的数据模型,并通过回归等计量方法得出了集群规模与绩效的关系以及知识异质性对两者关系的调节作用结论。实证结果表明,集群规模与绩效存在着积极的关系,同时知识异质性调节者集群规模与绩效两者之间的关系。 最后,本文根据相关的理论和实证的分析结果,结合我国产业集群的实际情况,对我国产业集群的优化和绩效的提高提出建议,具体包括三个方面:(1)政府在发展产业集群时应注重集群规模的培育;(2)注重集群企业知识的培养,形成企业以及集群的核心竞争力;(3)注重集群知识生态的培育,形成多层次的知识链。 本文的重点在于对集群规模与绩效关系以及知识异质性对集群规模与绩效两者关系的调节作用的研究上,在借鉴国内外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自己的研究假设,并通过实证分析提出自己的结论和建议。本文的主要贡献在以下几个方面:(1)研究方法上的创新。对于产业集群规模与绩效的关系的研究,目前国外有较多的学者从理论和实证上进行了一般理论和实践意义上积极地探索和论证,并给出了不同的结论。而对于集群规模与绩效的关系研究,国内目前还没有严格意义上的理论和完整数据进行实证分析。本文以计量模型为实证分析方法,对我国的医药产业集群的规模与绩效以及规模与绩效关系的影响因素作了实证分析。(2)样本数据量大,使得具有说服力和科学性对于数据的采集,本文借助2004—2007年的全国工业统计数据,选取全国范围内的511个医药产业集群城镇15417家医药企业的数据建立了分析库。因此,本文采用的数据量大,相比小样本而言更具有说服力和科学性。(3)对变量的测量上的创新“知识异质性”这一变量,本文对其按照知识的类型和静动态视角的将其分为了知识的关联度和知识势能两个方面。对于知识关联度的测量本文采用医药产业知识在整个集群知识的占比来描述;对于知识势能,按照本文的定义,它测量是的集群内所有医药企业在同类知识上的差异,并且要体现整个集群的知识的波动情况,所以本文运用整个集群医药知识的存量的方差来表示。用方差来表示知识势能,本文作者在现实和数学理论上都进行了说明。
【关键词】:集群规模 知识异质性 绩效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财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F062.9;F279.2
【目录】:
- 中文摘要4-7
- Abstract7-12
- 1. 绪论12-17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12-14
- 1.2 研究内容14-15
- 1.3 研究的方法15
- 1.4 本文主要创新之处及不足15-17
- 2. 理论与研究综述17-38
- 2.1 相关概念17-28
- 2.1.1 产业集群17-21
- 2.1.2 集群企业21-22
- 2.1.3 产业集群规模22-23
- 2.1.4 知识异质性23-25
- 2.1.5 产业集群绩效25-28
- 2.2 相关理论28-32
- 2.2.1 产业集群的相关理论28-31
- 2.2.2 产业集群绩效相关理论31-32
- 2.3 知识异质性相关研究综述32-35
- 2.4 集群规模与绩效关系研究综述35-38
- 3. 集群规模与绩效及知识异质性对两者关系调节作用38-43
- 3.1 集群规模与绩效38-40
- 3.2 知识异质性对集群规模与绩效的调节作用40-43
- 4. 研究设计43-55
- 4.1 样本的选取43-44
- 4.1.1 行业的选取43-44
- 4.1.2 样本的选取和数据来源44
- 4.2 变量的选择和定义44-46
- 4.3 构建模型46-47
- 4.4 实证结果47-55
- 4.4.1 规模与知识异质性变量的描述性统计47-48
- 4.4.2 变量的相关性分析48-49
- 4.4.3 回归分析49-54
- 4.4.4 小结54-55
- 5. 政策建议55-58
- 5.1 注重集群规模的培养55-56
- 5.2 注重集群企业知识的培养,形成企业以及集群的核心竞争力56-57
- 5.3 注重发展集群知识生态,形成多层次的知识链57-58
- 6. 总结与展望58-60
- 6.1 本文研究局限58-59
- 6.2 未来展望59-60
- 参考文献60-64
- 后记64-65
- 致谢65-66
- 在读期间科研成果目录66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康宁;开放经济中的产业集群与竞争力[J];中国工业经济;2001年11期
2 陆岸萍;产业集群与区域经济发展[J];广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3年04期
3 吴利学;魏后凯;刘长会;;中国产业集群发展现状及特征[J];经济研究参考;2009年15期
4 蒋录全;吴瑞明;刘恒江;李海刚;;产业集群竞争力评价分析及指标体系设计[J];经济地理;2006年01期
5 王颖;彭灿;;知识异质性与知识创新绩效的关系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2年04期
6 和金生;知识管理与知识发酵[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2年03期
7 李志刚;汤书昆;梁晓艳;赵林捷;;产业集群网络结构与企业创新绩效关系研究[J];科学学研究;2007年04期
8 谢凤华;姚先国;古家军;;高层管理团队异质性与企业技术创新绩效关系的实证研究[J];科研管理;2008年06期
9 陈剑锋,唐振鹏;国外产业集群研究综述[J];外国经济与管理;2002年08期
10 黄春兰;陈效林;;产业集群绩效研究综述[J];沿海企业与科技;2008年09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张雄林;知识集聚研究[D];天津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57058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ngjililun/5705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