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经济理论论文 >

全球生产网络中国际贸易的碳排放区域转移效应研究

发布时间:2017-08-08 12:16

  本文关键词:全球生产网络中国际贸易的碳排放区域转移效应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全球生产网络 贸易排放转移 污染贸易条件 GTAP-MRIO模型


【摘要】:本文基于GTAP数据库构建一个多区域投入产出(MRIO)模型,测算和分析了2004-2011年附件I国家与非附件I国家间贸易中的转移排放,并重点考察中国对外贸易转移排放的变化趋势、国别(区域)流向及其主要影响因素。结果发现,(1)研究期间附件I国家对非附件I国家存在大量转移碳排放,而中国成为附件I国家转出排放的主要目的国,占比高达49.4%-54.7%。(2)2004-2011年中国对外贸易导致大规模的碳排放“净转入”,而其中约62%-75%来自于美、欧、日三大发达经济体。(3)进一步对中国净转入排放的影响因素进行分解后发现,中国对美国、能源净出口国的贸易顺差效应是其净转入排放的最主要原因,而对于其他贸易伙伴,中国净转入排放主要是中国较高的污染贸易条件所致。
【作者单位】: 厦门大学国际经济与贸易系;
【关键词】全球生产网络 贸易排放转移 污染贸易条件 GTAP-MRIO模型
【正文快照】: 一、引言全球生产网络下国际分工不断深化和全球贸易自由化进程的推进,促进了生产环节基于优化资源配置原则在不同国家分配,导致生产与消费活动普遍存在跨国界的地理分割,同时也带来碳排放的区域转移问题。《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和《京都议定书》框架下的不对称减排政策

【相似文献】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李健;;全球生产网络的浮现及其研究进展[A];中国地理学会百年庆典学术论文摘要集[C];2009年

2 蒋兰陵;;全球生产网络视角下的中国配套产业链功能升级——以江苏省配套企业的调查为例[A];2012管理创新、智能科技与经济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3 李健;;全球生产网络空间竞争性与中国的分析——计算机产业的案例研究[A];上海市经济学会学术年刊(2009)[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记者 杨宏辉;朗盛整合全球生产网络[N];中国化工报;2009年

2 本报记者 骆毅;朗盛调整全球生产网络[N];21世纪经济报道;2009年

3 记者 陈正红;贸发报告析解四大疑点[N];国际经贸消息;2002年

4 李国学;中小企业路在何方[N];中国财经报;2008年

5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助理研究员 李国学;中小企业为何弱不禁风[N];经理日报;2008年

6 王昭 吴陈;发展中国家应充分利用全球价值链[N];中国劳动保障报;2013年

7 特约评论员 丁力;自主创新:响鼓还需重锤敲[N];南方日报;2006年

8 上海外国语大学东方管理研究中心副主任 经济学博士 章玉贵;若无高端产业优势中国将何以立足[N];上海证券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夏彬;全球生产网络与中国企业价值链升级[D];苏州大学;2015年

2 谢廷宇;全球生产网络下当地产业技术创新能力提升机制[D];暨南大学;2011年

3 卜国琴;全球生产网络与中国产业升级研究[D];暨南大学;2007年

4 李健;从全球生产网络到大都市区生产空间组织[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5 张梅;全球生产网络、贸易结构与国内工资差距:影响机制和实证分析[D];暨南大学;2008年

6 张会清;新国际分工、全球生产网络与中国制造业发展[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韩森;全球生产网络视角下日本对美国直接投资的发展及启示[D];东北财经大学;2015年

2 张阳;全球生产网络中的东南亚汽车业及技术进步初探[D];厦门大学;2008年

3 黄莹;全球生产网络与中国汽车产业升级研究[D];厦门大学;2009年

4 姜恩;电子产业全球生产网络研究[D];厦门大学;2007年

5 王雅城;全球生产网络对我国制造业工资的影响效应研究[D];福州大学;2010年

6 胡嘉;汽车业跨国公司全球生产网络发展的机理分析[D];厦门大学;2007年

7 李锐;全球生产网络下利用外资促进制造业产业结构升级研究[D];山东财经大学;2013年

8 丁亚涛;全球生产网络与中国服装产业升级研究[D];暨南大学;2006年

9 薛其松;全球生产网络背景下的东南亚国家汽车产业发展模式[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63993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ngjililun/63993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195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