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碳排放的测定与产业调整分析
本文关键词:陕西省碳排放的测定与产业调整分析
更多相关文章: 能源消费 产业结构 经济增长 碳排放量测定 陕西省
【摘要】:由于近年来温室效应的不断增强,CO_2的高排放量已经引起了各界更多的关注。文章首先根据IPCC计算陕西省2008—2014年各产业能源消费产生的CO_2排放量。结果表明,该地区近几年的CO_2排放量呈现明显的上升趋势,其来源主要是以煤炭为代表的固体燃料的燃烧使用。其次通过进一步分析可知,CO_2排放主要来自于化工、电力、水泥等为代表的高能耗产业,基于对陕西省的能源和资源以及生态环境的综合考虑,最后提出了调整高能耗产业结构、发展旅游业和服务业等第三产业、鼓励新能源发展以及提高能源利用率等一系列促进陕西省低碳经济发展的相关建议。
【作者单位】: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管理学院;
【关键词】: 能源消费 产业结构 经济增长 碳排放量测定 陕西省
【基金】:国家级“2015大学生创新项目计划”(项目编号:C201505020)资助
【分类号】:F127;X196
【正文快照】: 随着世界经济的飞速发展,能源消耗呈现不断增长的趋势,而能源消耗所产生的CO2也随之不断增加,其引起的温室效应已经引发了全世界的关注。能源的高效利用和降低碳排放量已经成为世界各国共同为之努力去实现的目标。根据IEA 2009年统计数据,2007年中国燃烧化石能源所排放出的CO2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学定;范宪伟;韩金雨;高峰;;生态足迹视角下经济增长与环境关系的实证检验[J];统计与决策;2012年22期
2 ;兼顾社会和环境以应对全球发展面临的挑战[J];领导决策信息;2003年44期
3 何正霞;;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关系的实证研究——以江苏省为例[J];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09年03期
4 高蓓蕾;;江苏省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的动态关系研究[J];污染防治技术;2009年06期
5 刘瑞;王文文;刘笑;张明;;二氧化碳排放与经济增长脱钩关系研究[J];环境科学与技术;2013年11期
6 余亚东;胡山鹰;陈定江;沈静珠;金涌;;中国1982—2006年间的经济增长生态指数[J];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6期
7 杨帆;中国经济增长的生态视角与环保产业[J];特区展望;2002年11期
8 何蓓蓓;梅艳;;江苏省生态足迹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J];资源科学;2009年11期
9 林伯强;孙传旺;;如何在保障中国经济增长前提下完成碳减排目标[J];中国社会科学;2011年01期
10 范秀英;经济增长不能等同于社会发展[J];农业与技术;1999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陶伯进;;论环境优化经济增长及其实现战略[A];2008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下卷)[C];2008年
2 丁咏梅;李寿贵;武雪菲;;环境与经济增长关联分析[A];中国系统工程学会第十八届学术年会论文集——A01系统工程[C];2014年
3 李瑛珊;周梁;;珠海经济增长与环境质量的实证研究——基于库兹涅茨曲线[A];2014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第三章)[C];2014年
4 马俊;;西部环境与经济增长[A];西部发展评论(2005年第2期 总第16期)[C];2005年
5 王兴杰;;中美日经济增长及其资源环境成本比较与建议[A];2014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第三章)[C];2014年
6 安和平;;贵州省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关系的实证研究[A];2009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暨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9年
7 刘幸菡;吴国蔚;;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及其在中国的实证检验[A];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中卷)[C];2006年
8 陈金泉;;基于经济增长与环境友好型的工业化建设研究——以赣州市为例[A];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第四卷)[C];2009年
9 吴海鹰;张盛林;;西部地区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关系的实证分析[A];西部发展评论(2005年第2期 总第16期)[C];2005年
10 蒋妮姗;李新;;苏州市经济发展与环境污染关系研究[A];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上卷)[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宗建树;实现历史性转变:以保护环境优化经济增长[N];中国环境报;2006年
2 齐建国 韩胜军;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召开“经济增长与环境”课题组第三次会议[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6年
3 赵伟 德安县委书记;以科学发展观促“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双赢[N];九江日报;2008年
4 渤海大学 潘爽;外商直接投资、经济增长与二氧化碳排放[N];山西青年报;2014年
5 辛文;经济增长付出的资源环境代价过大[N];中国国土资源报;2007年
6 记者 陈颐;经济增长和气候改善可实现双赢[N];经济日报;2014年
7 记者 万京华 通讯员 王顺华;环保产业成莱芜市经济增长新亮点[N];莱芜日报;2006年
8 陈谦;以环境优化经济增长[N];中国环境报;2006年
9 古文洪 顾立林;环保产业成为河南省新的经济增长点[N];中国乡镇企业报;2001年
10 记者 张鸣岐 武志成;加强环境保护优化经济增长[N];天津日报;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张瑞萍;西部生态环境与经济增长协调发展研究[D];兰州大学;201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国伟;中国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关系研究[D];厦门大学;2008年
2 陈建强;新疆经济增长对环境质量影响的实证研究[D];新疆农业大学;2008年
3 杨思思;中国FDI、经济增长与环境质量的关系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4 李上红;环境污染与随机内生经济增长[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5 苏明;我国经济增长对环境污染的影响研究[D];厦门大学;2008年
6 魏斌;政府、环境与经济增长的关系[D];吉林大学;2014年
7 高铜涛;安徽省经济增长与主要污染物排放的数量关系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07年
8 吕莉;经济增长对环境的影响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0年
9 李娟;河北省经济增长与工业污染的关系研究[D];石家庄经济学院;2012年
10 俞焕;浙江省碳排放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D];宁波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89430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ngjililun/8943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