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劳资关系理论视阈下的我国私营企业劳资关系研究
发布时间:2017-09-21 14:40
本文关键词:马克思劳资关系理论视阈下的我国私营企业劳资关系研究
【摘要】:我国现阶段的私营经济是改革开放后出现的新的经济成分,经过30多年的发展,在数量和规模上,都取得了较大的成就。私营经济的快速发展,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和产业结构调整的不断推进,在私营企业就业的劳动者比重逐步上升,私营企业的劳资关系已经成为我国现阶段最基本、最重要的社会关系之一。目前我国私营企业劳资关系的矛盾出现了日趋紧张的趋势。劳资矛盾的存在不仅不利于私营企业的健康发展,而且也严重影响了我国社会的和谐。因此,构建私营企业和谐的劳资关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马克思的劳资关系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为研究我国私营企业和谐劳资关系奠定了深厚的理论基础。马克思劳资关系理论的发展过程可以粗略地划分为三个阶段,19世纪40年代初期的初创阶段,19世纪40年代末至60年代初的发展阶段,1867年,《资本论》第一卷的问世标志着马克思劳资关系理论已开始走向成熟。资本与劳动的对立,是马克思劳资关系理论的核心内容,主要包括:资本主义劳资关系的本质是资本对劳动的剥削、资本家是人格化的资本、在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资本支配和强制劳动。在分析劳资关系对立性的同时,马克思也认为,作为资本主义社会经济发展两大最基本的生产要素,,劳动与资本在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互为前提,缺一不可,他们在分工协作中推动了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和社会财富的增长。因此他们之间也具有统一性的一面。 在我国现阶段,私营企业主占有企业中全部生产资料,他们通过购买工人的劳动力,使其与生产资料相结合,占有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因此我国私营企业的劳资关系是生产资料私人占有基础上的劳动与资本的对立。但是,由于我国的私营企业是在社会主义条件下产生的,私营企业的劳资关系又具有其特殊性:我国现阶段的劳资对立只存在于私营企业内部,而且这种对立是在政治地位平等基础上的经济利益对立,而不是整个社会层面的阶级对抗。 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在其发展过程中,在缓和劳资冲突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方面,取得了在立法、工会、员工激励制度、三方协调管理体系、人力资源管理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对于这些理论和实践上的做法,要以马克思劳资关系理论为基础,对其做出评判和借鉴。 目前私营企业中的劳资矛盾主要体现在劳动合同的约束力弱化;缺乏必要的劳动保护措施;压低、拖欠工资;劳动保障覆盖率低;延长劳动时间,超负荷劳动问题突出等方面。生产资料私人占有是劳资矛盾产生的根源。此外,法律法规不健全、政府监管不到位、基层工会组织功能弱化、劳动力市场供需不平衡、劳动者维权意识淡薄、私营家族企业管理模式以人治代替企业的科学管理也是导致劳资矛盾产生的重要原因。因此要增强构建和谐劳资关系的意识、完善劳动合同制度、落实劳动法律法规、加强政府对劳资关系的调控管理、强化基层工会组织的作用,通过这些途径构建和谐的劳资关系。
【关键词】:和谐社会 私营企业 劳资关系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财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F014.2;F276.5;F249.26
【目录】:
- 中文摘要3-5
- Abstract5-10
- 绪论10-17
- (一) 选题背景10-11
- (二) 选题意义11-12
- (三) 文献综述12-14
- (四) 研究方法14-15
- (五) 文章结构15-16
- (六) 创新之处16-17
- 一、 马克思劳资关系理论的形成及主要内容17-21
- (一) 马克思劳资关系理论的形成过程17-18
- (二) 马克思劳资关系理论的主要内容18-21
- 1. 马克思对劳资关系对立性的阐述18
- 2. 马克思对劳资关系统一性的阐述18-21
- 二、 马克思劳资关系理论的当代拓展21-23
- (一) 我国私营企业劳资问题存在的必然性21
- (二) 我国私营企业劳资问题的特殊性21-23
- 1. 我国劳资关系的对立性只存在于私营企业内部21-22
- 2. 我国劳资关系的对立性是在政治地位平等基础上的经济利益对立22-23
- 三、 现代西方劳资关系理论的主要内容、评判及借鉴23-27
- (一) 新古典学派的劳资关系理论内容、评判及借鉴23-24
- 1. 新古典学派的劳资关系理论的主要内容23
- 2. 新古典学派的劳资关系理论的评价23-24
- 3. 新古典学派的劳资关系理论的借鉴24
- (二) 新制度学派的劳资关系理论内容、评判及借鉴24-25
- 1. 新制度学派的劳资关系理论的主要内容24
- 2. 新制度学派的劳资关系理论的评价24-25
- 3. 新制度学派的劳资关系理论的借鉴25
- (三) 管理主义学派的劳资关系理论内容、评判及借鉴25-27
- 1. 管理主义学派的劳资关系理论的主要内容25
- 2. 管理主义学派的劳资关系理论的评价25-26
- 3. 管理主义学派的劳资关系理论的借鉴26-27
- 四、 我国私营企业劳资关系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27-33
- (一) 现阶段我国私营企业劳资关系的现状27
- (二) 我国私营企业劳资关系存在的问题27-30
- 1. 劳动合同的约束力弱化27-28
- 2. 缺乏必要的劳动保护措施28
- 3. 压低、拖欠工资,劳动保障覆盖率低28-29
- 4. 延长劳动时间,超负荷劳动问题突出29-30
- (三) 私营企业劳资矛盾产生的主要原因30-33
- 1. 生产资料私人占有是我国私营企业劳资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30
- 2. 法律法规不健全,政府监管不到位30-31
- 3. 基层工会组织功能弱化31
- 4. 劳动力市场供需不平衡31
- 5. 劳动者维权意识淡薄31
- 6. 私营家族企业管理模式以人治代替企业的科学管理31-33
- 五、 构建我国私营企业和谐劳资关系及途径33-40
- (一) 构建私营企业和谐劳资关系的必要性33-34
- (二) 构建私营企业和谐劳资关系的可能性34
- (三) 构建我国私营企业和谐劳资关系的途径34-40
- 1. 增强构建和谐劳资关系的意识35-36
- 2. 完善劳动合同制度,落实劳动法律法规36-37
- 3. 加强政府对劳资关系的调控管理37-38
- 4. 强化基层工会组织的作用38-40
- 结论40-41
- 参考文献41-44
- 后记44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晓梅;宋春艳;;构建吉林省私营企业和谐劳资关系的对策研究[J];东北亚论坛;2009年06期
2 罗宁;李萍;;劳资关系研究的理论脉络与进展[J];当代财经;2011年04期
3 周晓梅;;我国现阶段家族企业发展模式研究[J];当代经济研究;2006年02期
4 周晓梅;;马克思的劳资关系理论与我国私营企业劳资关系的性质和特点分析[J];当代经济研究;2008年10期
5 周晓梅;;运用马克思劳资关系理论分析我国私营企业的劳资关系[J];当代经济研究;2010年09期
6 程恩富;;社会进步与工会的作用[J];工会理论研究.上海工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0年02期
7 夏小林;私营部门:劳资关系及协调机制[J];管理世界;2004年06期
8 周新军;马克思主义劳资关系理论与当代社会[J];经济评论;2001年05期
9 秦璐;私营企业劳资关系存在的问题与解决的途径[J];经济问题探索;2005年09期
10 胡磊;窦玮;;多重视角下的企业劳资关系理论溯源[J];经济研究导刊;2009年32期
本文编号:89514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ngjililun/8951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