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层次公允价值计量与会计信息质量
发布时间:2025-02-09 14:38
自20世纪70年代公允价值计量引入现代会计体系起,美国与我国的公允价值计量发展速度虽有差异,但是发展历程却惊人的相似,均经历了存废的争议或反复,究其原因主要是人们对引入公允价值计量,特别是第三层次公允价值计量,是否会降低会计信息质量,心存疑虑。为了有效运用第三层次公允价值计量,保证会计信息可靠性,提高会计信息相关性,有必要从理论上论证清楚第三层次公允价值计量运用对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和相关性究竟有什么影响?这种影响是如何产生的?哪些主要环境因素制约着这种影响的产生?基于以上问题,本文从巨潮资讯网手工整理A股上市公司2014-2017年的第三层次公允价值计量信息,其他相关数据从国泰安(CSMAR)获取,理论分析和实证检验了第三层次公允价值计量运用,以及业务外包、运用范围、计量方法、信息披露对会计信息可靠性、相关性的影响。具体研究内容包括:(1)基于会计计量理论、委托代理理论、交易费用理论、资产评估理论等,研究了第三层次公允价值计量运用对会计信息可靠性、相关性的影响。(2)基于比较优势理论、专业化分工理论、市场竞争理论等,研究了第三层次公允价值计量业务外包对会计信息可靠性、相关性的影响,进一步实...
【文章页数】:204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核心概念界定
1.2.1 会计信息质量的涵义与特征
1.2.2 公允价值的涵义及与相关概念辨析
1.2.3 第三层次公允价值的涵义及与相关概念辨析
1.2.4 第三层次公允价值计量与会计信息质量的关系
1.3 研究目标与研究内容
1.3.1 研究目标
1.3.2 研究内容
1.3.3 研究框架
1.4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1.4.1 研究思路
1.4.2 研究方法
1.5 研究创新
第2章 文献综述
2.1 公允价值计量运用对会计信息质量影响研究综述
2.1.1 公允价值计量总体运用对会计信息可靠性的影响
2.1.2 公允价值计量总体运用对会计信息相关性的影响
2.2 公允价值计量层次信息对会计信息质量影响研究综述
2.2.1 公允价值计量层次信息对会计信息可靠性的影响
2.2.2 公允价值计量层次信息对会计信息相关性的影响
2.3 第三层次公允价值计量对会计信息质量影响研究综述
2.3.1 第三层次公允价值计量对会计信息可靠性的影响
2.3.2 第三层次公允价值计量对会计信息相关性的影响
2.4 研究述评
第3章 第三层次公允价值计量运用与会计信息质量
3.1 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3.1.1 第三层次公允价值计量运用与否与会计信息可靠性
3.1.2 第三层次公允价值计量运用与否与会计信息相关性
3.2 研究设计
3.2.1 样本选择与数据来源
3.2.2 变量定义
3.2.3 模型设定
3.2.4 变量名称及其解释
3.3 实证分析
3.3.1 倾向得分匹配处理
3.3.2 描述性统计
3.3.3 实证结果分析
3.4 稳健性检验
3.4.1 考虑变量度量误差的稳健性检验
3.4.2 考虑个体差异效应的稳健性检验
3.4.3 考虑内生性问题的稳健性检验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第三层次公允价值计量业务外包与会计信息质量
4.1 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4.1.1 第三层次公允价值计量业务外包与否与会计信息可靠性
4.1.2 第三层次公允价值计量业务外包与否与会计信息相关性
4.2 研究设计
4.2.1 样本选择与数据来源
4.2.2 第三层次公允价值计量业务外包的测度
4.2.3 模型设定
4.3 实证分析
4.3.1 描述性统计
4.3.2 实证结果分析
4.4 稳健性检验
4.5 进一步研究:企业规模的调节作用
4.6 本章小结
第5章 第三层次公允价值计量运用范围与会计信息质量
5.1 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5.1.1 第三层次公允价值计量运用范围偏离度与会计信息可靠性
5.1.2 第三层次公允价值计量运用范围偏离度与会计信息相关性
5.2 研究设计
5.2.1 样本选择与数据来源
5.2.2 第三层次公允价值计量运用范围偏离度的测度
5.2.3 模型设定
5.3 实证分析
5.3.1 描述性统计分析
5.3.2 实证结果分析
5.4 稳健性检验
5.5 进一步研究:企业金融化水平的调节作用
5.6 本章小结
第6章 第三层次公允价值计量方法与会计信息质量
6.1 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6.1.1 第三层次公允价值计量方法选择与会计信息可靠性
6.1.2 第三层次公允价值计量方法选择与会计信息相关性
6.2 研究设计
6.2.1 样本选择与数据来源
6.2.2 第三层次公允价值计量方法的测度
6.2.3 模型设定
6.3 实证分析
6.3.1 描述性统计
6.3.2 实证结果分析
6.4 稳健性检验
6.5 进一步研究:CFO专业背景的调节作用
6.6 本章小结
第7章 第三层次公允价值信息披露与会计信息质量
7.1 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7.1.1 第三层次公允价值信息披露充分性与会计信息可靠性
7.1.2 第三层次公允价值信息披露充分性与会计信息相关性
7.2 研究设计
7.2.1 样本选择与数据来源
7.2.2 第三层次公允价值信息披露充分性的测度
7.2.3 模型设定
7.3 实证分析
7.3.1 描述性统计
7.3.2 实证结果分析
7.4 稳健性检验
7.5 进一步研究:分析师跟踪的调节作用
7.6 本章小结
第8章 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
8.1 研究总结
8.1.1 研究工作
8.1.2 研究结论
8.2 政策建议
8.2.1 推广第三层次公允价值计量的运用
8.2.2 建立企业与社会审计组织、资产评估机构的联动协作机制
8.2.3 合理确定第三层次公允价值计量运用范围
8.2.4 合理选择第三层次公允价值计量方法和合理选任CFO
8.2.5 提高第三层次公允价值信息披露的规范性、充分性、完整性
8.3 研究局限与展望
8.3.1 关于第三层次公允价值计量运用范围的测度
8.3.2 关于第三层次公允价值计量数据的限制
8.3.3 关于第三层次公允价值计量与真实盈余管理的关系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其他科研情况
本文编号:4032388
【文章页数】:204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核心概念界定
1.2.1 会计信息质量的涵义与特征
1.2.2 公允价值的涵义及与相关概念辨析
1.2.3 第三层次公允价值的涵义及与相关概念辨析
1.2.4 第三层次公允价值计量与会计信息质量的关系
1.3 研究目标与研究内容
1.3.1 研究目标
1.3.2 研究内容
1.3.3 研究框架
1.4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1.4.1 研究思路
1.4.2 研究方法
1.5 研究创新
第2章 文献综述
2.1 公允价值计量运用对会计信息质量影响研究综述
2.1.1 公允价值计量总体运用对会计信息可靠性的影响
2.1.2 公允价值计量总体运用对会计信息相关性的影响
2.2 公允价值计量层次信息对会计信息质量影响研究综述
2.2.1 公允价值计量层次信息对会计信息可靠性的影响
2.2.2 公允价值计量层次信息对会计信息相关性的影响
2.3 第三层次公允价值计量对会计信息质量影响研究综述
2.3.1 第三层次公允价值计量对会计信息可靠性的影响
2.3.2 第三层次公允价值计量对会计信息相关性的影响
2.4 研究述评
第3章 第三层次公允价值计量运用与会计信息质量
3.1 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3.1.1 第三层次公允价值计量运用与否与会计信息可靠性
3.1.2 第三层次公允价值计量运用与否与会计信息相关性
3.2 研究设计
3.2.1 样本选择与数据来源
3.2.2 变量定义
3.2.3 模型设定
3.2.4 变量名称及其解释
3.3 实证分析
3.3.1 倾向得分匹配处理
3.3.2 描述性统计
3.3.3 实证结果分析
3.4 稳健性检验
3.4.1 考虑变量度量误差的稳健性检验
3.4.2 考虑个体差异效应的稳健性检验
3.4.3 考虑内生性问题的稳健性检验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第三层次公允价值计量业务外包与会计信息质量
4.1 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4.1.1 第三层次公允价值计量业务外包与否与会计信息可靠性
4.1.2 第三层次公允价值计量业务外包与否与会计信息相关性
4.2 研究设计
4.2.1 样本选择与数据来源
4.2.2 第三层次公允价值计量业务外包的测度
4.2.3 模型设定
4.3 实证分析
4.3.1 描述性统计
4.3.2 实证结果分析
4.4 稳健性检验
4.5 进一步研究:企业规模的调节作用
4.6 本章小结
第5章 第三层次公允价值计量运用范围与会计信息质量
5.1 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5.1.1 第三层次公允价值计量运用范围偏离度与会计信息可靠性
5.1.2 第三层次公允价值计量运用范围偏离度与会计信息相关性
5.2 研究设计
5.2.1 样本选择与数据来源
5.2.2 第三层次公允价值计量运用范围偏离度的测度
5.2.3 模型设定
5.3 实证分析
5.3.1 描述性统计分析
5.3.2 实证结果分析
5.4 稳健性检验
5.5 进一步研究:企业金融化水平的调节作用
5.6 本章小结
第6章 第三层次公允价值计量方法与会计信息质量
6.1 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6.1.1 第三层次公允价值计量方法选择与会计信息可靠性
6.1.2 第三层次公允价值计量方法选择与会计信息相关性
6.2 研究设计
6.2.1 样本选择与数据来源
6.2.2 第三层次公允价值计量方法的测度
6.2.3 模型设定
6.3 实证分析
6.3.1 描述性统计
6.3.2 实证结果分析
6.4 稳健性检验
6.5 进一步研究:CFO专业背景的调节作用
6.6 本章小结
第7章 第三层次公允价值信息披露与会计信息质量
7.1 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7.1.1 第三层次公允价值信息披露充分性与会计信息可靠性
7.1.2 第三层次公允价值信息披露充分性与会计信息相关性
7.2 研究设计
7.2.1 样本选择与数据来源
7.2.2 第三层次公允价值信息披露充分性的测度
7.2.3 模型设定
7.3 实证分析
7.3.1 描述性统计
7.3.2 实证结果分析
7.4 稳健性检验
7.5 进一步研究:分析师跟踪的调节作用
7.6 本章小结
第8章 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
8.1 研究总结
8.1.1 研究工作
8.1.2 研究结论
8.2 政策建议
8.2.1 推广第三层次公允价值计量的运用
8.2.2 建立企业与社会审计组织、资产评估机构的联动协作机制
8.2.3 合理确定第三层次公允价值计量运用范围
8.2.4 合理选择第三层次公允价值计量方法和合理选任CFO
8.2.5 提高第三层次公允价值信息披露的规范性、充分性、完整性
8.3 研究局限与展望
8.3.1 关于第三层次公允价值计量运用范围的测度
8.3.2 关于第三层次公允价值计量数据的限制
8.3.3 关于第三层次公允价值计量与真实盈余管理的关系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其他科研情况
本文编号:403238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nrongzhengquanlunwen/40323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