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经济思想论文 >

技术进步视角下经济赶超与停滞的原因研究

发布时间:2017-10-26 23:27

  本文关键词:技术进步视角下经济赶超与停滞的原因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经济增长 模仿陷阱 技术进步


【摘要】:本文针对发展中国家推动技术进步的形式可以同时容纳向外模仿与自主研发这一特征,构建了一个自利企业即可模仿又可独立研发的增长模型。从技术进步的视角上,解释了后发国家经济实现赶超或者陷入模仿陷阱而停滞的可能性并存的增长事实,丰富了现有经济增长理论对经济赶超的解释。提出向下扭曲生产要素价格加速发展,并由此实现发展中国家经济赶超的路线图,以及中国新时期所提出的收入倍增战略的阶段最优性。
【作者单位】: 黑龙江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
【关键词】经济增长 模仿陷阱 技术进步
【基金】:2013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13CJL022)
【分类号】:F062.4
【正文快照】: 一、引言国家间经济增长的成绩相差悬殊,特别是二战后新兴工业化国家的经济增长在发展中国家阵营中异军突起的原因,以及同期另一些国家陷入经济停滞的困境,引起了众多经济学家的关注。我们希望能够建立可以解释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过程的模型,并能够同时刻画上述两种可能。中国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李非;台湾经济结构的变化[J];亚太研究;1994年02期

2 龚刚;林毅夫;;过度反应:中国经济“缩长”之解释[J];经济研究;2007年04期

3 张玉柯,马文秀;比较优势原理与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J];太平洋学报;2001年01期

4 王新奎;日本劳动力价格对工业制成品出口竞争力影响的长期趋势[J];世界经济;1989年11期

5 林长华;;论台湾的基本工资调整[J];台湾研究集刊;1992年04期

6 魏枫;樊士德;;中国经济持续增长的原因研究:技术进步路径的视角[J];中国软科学;2010年04期

7 王树;;日本低利率政策的运行机制对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借鉴意义[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87年0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宜挺;;农民增收途径与制度障碍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29期

2 张连城;韩蓓;;北京地区与全国总体经济增长阶段性特点的比较分析[J];北京市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8年03期

3 崔鑫生;;专利表征的技术进步与经济增长的关系文献综述[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4 杜育红;梁文艳;;农村教育与农村经济发展:人力资本的视角[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6期

5 黄念兵;孙超英;;四川省经济增长收敛性分析[J];成都行政学院学报;2010年03期

6 于文静;付佳迪;艾靓;;一元户籍制度改革研究——以湖北省荆门市掇刀区为例[J];中国城市经济;2011年08期

7 刘瑞明;;中国经济的体制困境与波动形成:一个理论框架及其检验[J];财经科学;2009年12期

8 林毅夫,董先安,殷韦;技术选择、技术扩散与经济收敛[J];财经问题研究;2004年06期

9 陆云航;市场化与中国地区差距——基于扩展Solow模型的实证研究[J];财经问题研究;2005年11期

10 赵亚奎;;影响经济收敛的因素——微观最优与外部约束[J];财经问题研究;2008年1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时红秀;张亦工;;合作定价权:农民如何提高对土地的产权实施能力[A];中国制度变迁的案例研究(土地卷)第八集[C];2011年

2 刘素春;;省级政策性农业保险的运行与反思[A];深化改革,,稳中求进:保险与社会保障的视角——北大赛瑟(CCISSR)论坛文集·2012[C];2012年

3 黄泰岩;康健;;韩国国民收入初次分配的演变[A];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研究集萃——从经济大国走向经济强国的战略思维(2011)[C];2011年

4 魏旭;余川维;;浅析《劳动合同法》的人力资本激励效应[A];2009年度(第七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C];2009年

5 罗必良;;合作机理、交易对象与制度绩效——温氏集团与长青水果场的比较研究[A];中国制度变迁的案例研究(广东卷)(第六集)[C];2008年

6 许建明;;两岸农业合作中的土地问题与土地配置方式选择——以闽台为例[A];2010年(第十届)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集[C];2010年

7 叶扬兵;;农业合作化运动研究述评[A];国史研究中的重点难点问题研究述评:第七届国史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8 辛逸;;农村人民公社研究述评[A];国史研究中的重点难点问题研究述评:第七届国史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9 袁玲玲;;贵州农村农地流转问题研究[A];新中国60周年与贵州社会变迁学术研讨会暨贵州省社会学学会2009年年会论文集[C];2009年

10 朱有志;肖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需要倡导集体统一经营——来自湖南省双峰县的启示[A];首届湖湘三农论坛论文集(上)[C];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郭艳秋;基于随机前沿模型的区域技术效率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10年

2 唐胜军;新疆农产品质量安全政府管理研究[D];新疆农业大学;2010年

3 李善杰;软预算约束下的宏观经济与政策实践研究[D];辽宁大学;2010年

4 李伟;结构化创新的理论与实证分析[D];南开大学;2010年

5 董传岭;建国60年华北农村社会生活变迁[D];南开大学;2010年

6 赵方杜;身体规训:中国现代性进程中的国家权力与身体[D];南开大学;2010年

7 杨光;哈罗德模型难题的破解及其对中国内需结构演变规律的分析[D];南开大学;2010年

8 白千文;广义制度关联性视角下的转轨路径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9 李继伟;我国资本项目开放中的风险预警研究[D];暨南大学;2010年

10 徐元;知识产权贸易壁垒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萤;家庭结构对农户农地投入的影响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郑璇;土地资源有效利用的法律规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3 吕tq;黑龙江省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法律问题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4 张蒲香;区域文化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D];湘潭大学;2010年

5 田淑军;沈阳市沈北新区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问题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0年

6 张浩;中国托宾Q效应的检验及解释[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7 许雪剑;长三角区域经济增长差异的收敛性分析[D];南京财经大学;2010年

8 王丽娜;新中国建立以来农村土地制度的考察与思考[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9 栾娜;甘肃民族地区农业经济增长问题研究[D];西北民族大学;2010年

10 施道清;我国农地使用制度变迁与农业绩效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何帆;张明;;中国国内储蓄、投资和贸易顺差的未来演进趋势[J];财贸经济;2007年05期

2 白暴力;;农民工工资收入偏低分析——现实、宏观效应与原因[J];经济经纬;2007年04期

3 ThomasG.Rawski;;近年来中国GDP增长核算:目前的状态[J];经济学(季刊);2002年04期

4 张军;资本形成、工业化与经济增长:中国的转轨特征[J];经济研究;2002年06期

5 舒元,徐现祥;中国经济增长模型的设定:1952—1998[J];经济研究;2002年11期

6 中国经济增长与宏观稳定课题组;;干中学、低成本竞争和增长路径转变[J];经济研究;2006年04期

7 龚刚;林毅夫;;过度反应:中国经济“缩长”之解释[J];经济研究;2007年04期

8 赵志耘;吕冰洋;郭庆旺;贾俊雪;;资本积累与技术进步的动态融合:中国经济增长的一个典型事实[J];经济研究;2007年11期

9 王小鲁;樊纲;刘鹏;;中国经济增长方式转换和增长可持续性[J];经济研究;2009年01期

10 张炜;中美两国研发经费的比较研究[J];中国软科学;2001年10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志铭;郭惠武;;技术进步、经济增长与失业:新古典熊彼特主义经济理论的新进展[J];财经科学;2007年09期

2 蔡一鸣;;资源、技术、制度与经济增长[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3 吴盛汉;技术创新与经济增长[J];龙岩师专学报;2001年02期

4 邝国良;唐汉清;;论技术、技术扩散与经济增长[J];特区经济;2006年12期

5 唐文健;;技术采纳与跨国生产率差异研究评述[J];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3期

6 李嘉;;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理论关系浅析[J];商场现代化;2009年04期

7 代永华;以技术进步模式转换带动经济增长方式转换[J];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年02期

8 杨华武;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机制[J];云南财贸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9 戚汝庆;;技术进步促进经济增长的作用机制分析[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10 燕安;;休谟经济增长思想及其影响[J];生产力研究;2009年17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娄彦博;刘志坚;;经济增长中的技术进步因素测算探讨[A];企业发展与系统工程——中国系统工程学会第七届年会论文集[C];1992年

2 林金锭;;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相结合 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目标及实现机制[A];回顾·探索·选择(1949-1989)[C];1989年

3 路琮;范英;魏一鸣;徐伟宣;;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作用定量化分析的若干方法[A];面向复杂系统的管理理论与信息系统技术学术会议专辑[C];2000年

4 姜焰生;;现代科技进步与经济增长研究[A];面向21世纪的科技进步与社会经济发展(下册)[C];1999年

5 刘忠文;;经济增长与人类的可持续发展浅析[A];科技、工程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中国科协第五届青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6 韩中豪;胡雄星;张明旭;;上海市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水平的关系[A];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上卷)[C];2006年

7 刘幸菡;吴国蔚;;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及其在中国的实证检验[A];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中卷)[C];2006年

8 罗斌;;论知识流量在经济发展中的价值[A];全国高校价值工程研究会2001学术年会优秀论文、大连理工大学2001届MBA优秀论文专辑[C];2001年

9 张妍蕊;温新建;;论技术创新扩散与经济增长[A];全国高校价值工程研究会2001学术年会优秀论文、大连理工大学2001届MBA优秀论文专辑[C];2001年

10 高子建;;投资、消费和出口对经济增长的动态影响分析——基于状态空间模型[A];2008年中国经济特区论坛: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忠斌;我国现阶段经济增长的源泉[N];光明日报;2003年

2 张晓 郑易生;经济增长与社会发展[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3年

3 张旺(作者系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博士);信息经济时代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N];中国信息报;2002年

4 ;实现经济增长的基本条件[N];华夏时报;2001年

5 本版编辑 蔡荣鑫 周天芸 徐现祥;实现对穷人友善的经济增长[N];广州日报;2006年

6 赵奉军;资源如何避免成为“诅咒”[N];中国民族报;2010年

7 左小蕾;推动共享性的经济发展[N];民营经济报;2007年

8 海南省财政厅 赵逸楠;破解经济增长的斯芬克斯之谜[N];海南日报;2011年

9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中国闲暇经济研究中心主任 魏翔;快乐经济增长:有闲而有钱[N];中国教育报;2010年

10 芝加哥大学经济学博士 美国三一学院经济系副教授 文贯中;城市化是经济增长的重要源泉[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0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曹栋;基于代际叠代模型的经济增长复杂性研究[D];湖南大学;2010年

2 陈艳莹;可持续经济增长的实现机理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4年

3 陈焰;国际贸易与经济增长研究[D];厦门大学;2007年

4 田杨群;经济增长与收入分配互动研究[D];武汉大学;2004年

5 朱翊敏;人力资本及其在经济增长中的贡献——对广东省的实证研究[D];暨南大学;2002年

6 杨俊;经济增长与收入分配问题研究[D];重庆大学;2001年

7 周卫民;经济增长的内生性要素[D];南京大学;2011年

8 管汉晖;与贸易相关的知识产权保护与经济增长[D];浙江大学;2005年

9 潘向东;高技术产品出口与经济增长:基于制度安排的实证研究[D];湖南大学;2005年

10 南守重;金融深化、金融体制发展与经济增长[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曹丹;技术进步与经济增长[D];东北财经大学;2002年

2 易庆丰;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作用机理及贡献测算研究[D];中南大学;2004年

3 刘山;自然资源约束下的最优经济增长分析[D];湘潭大学;2008年

4 刘玲玲;资本主义精神、环境质量与经济增长[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5 彭高旺;产权制度与经济增长[D];湖南大学;2003年

6 张光森;人力资本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研究[D];青岛大学;2006年

7 邬滋;人力资本投资对经济增长的绩效研究[D];暨南大学;2005年

8 包桂英;环境低代价的经济增长初探[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0年

9 赵大平;国际贸易与经济增长理论模型及中国实证[D];湖南大学;2003年

10 吴明哲;论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D];厦门大学;2001年



本文编号:110096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jsxs/110096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b4b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