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国空间下消费的社会价值兑现——基于美国福州移民两栖消费的个案研究
本文关键词:跨国空间下消费的社会价值兑现——基于美国福州移民两栖消费的个案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消费的社会价值 两栖消费 跨国空间 华人移民 侨乡
【摘要】:在借鉴跨国主义理论研究最新成果的基础上,本文试图建立"消费的社会价值兑现"的分析框架来解释国际移民跨越国境的两栖消费现象。我们通过移居美国的福州移民的个案,发现福州移民在其消费过程中,更多地通过在祖籍地的炫耀性、互惠性消费以及代理消费来完成其消费的社会价值兑现,并以此来实现社会地位的提升,也同时改善侨乡福利。福州移民的两栖消费作为个体的日常跨国实践,使移民个体得以充分利用不同民族国家在世界体系中发展水平的落差,实现其社会地位的最有效的表达,并在一定程度上减缓了跨国流动对侨乡与移居地社会的资源分配不平等的冲击,也间接地为移民适应移居地的社会逆境提供了帮助。
【作者单位】: 中山大学亚太研究院;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社会学系;
【关键词】: 消费的社会价值 两栖消费 跨国空间 华人移民 侨乡
【基金】:“理论粤军·广东省优长学科特色学科建设:广州社会服务与管理创新项目”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文学院教授科研启动资金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
【分类号】:F014.5
【正文快照】: 一、问题缘起国际移民作为投身全球劳动力市场的主体,其跨境迁移的原因、过程以及对于祖籍国或移居国劳动力市场的影响已在学界广为探讨,但对于国际移民的消费行为模式及其后果则少有考察。在为数不多的国际移民消费研究中,以往学者大多仅侧重于移民在移居地的消费,而且把研究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甘满堂;邓莲君;;夸富背后的身份重构与社区互惠——对侨乡炫耀性经济行为的功能主义解读[J];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5期
2 庄国土;从跳船者到东百老汇大街的“主人”:近20年来福州人移民美国研究[J];华侨华人历史研究;2003年03期
3 王宁;严霞;;两栖消费与两栖认同——对广州市J工业区服务业打工妹身体消费的质性研究[J];江苏社会科学;2011年04期
4 黄志辉;;自我生产政体:“代耕农”及其“近阈限式耕作”[J];开放时代;2010年12期
5 林晓珊;;“需要”的意识形态生成——论布希亚消费社会理论的批判逻辑[J];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2010年04期
6 林胜;非法移民产生机制的研究——以福建个案调查为例[J];青年研究;2002年10期
7 刘飞;;从生产主义到消费主义:炫耀性消费研究述评[J];社会;2007年04期
8 刘欣;阶级惯习与品味:布迪厄的阶级理论[J];社会学研究;2003年06期
9 黎相宜;周敏;;跨国实践中的社会地位补偿——华南侨乡两个移民群体文化馈赠的比较研究[J];社会学研究;2012年03期
10 李明欢;“相对失落”与“连锁效应”:关于当代温州地区出国移民潮的分析与思考[J];社会学研究;1999年05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红军;沈玮玮;;中西视野下的荀子“礼法”观[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11年02期
2 江泓;;电视新闻短评初探[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3 郑国;;近代革命运动与破除迷信——以徐州城隍庙为主的考察[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4 陈兆肆;;清代法律:实践超越表达——以衙役群体运作班房为视角[J];安徽史学;2008年04期
5 朱霆;;福柯权力空间理论的建筑学解读[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6年04期
6 张健;;传统社会绅士的乡村治理[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05期
7 张健;;传统社会乡村精英身份建构与权威基础——以关中庙村为个案[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11期
8 孟玉会;;浅谈福建省海外新移民的特点[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6年08期
9 解元勋;;福柯与苏打绿——关于权力、认同和性[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年06期
10 马海军;;浅谈中等职业院校实施感恩教育的几个问题[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年08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郭云忠;;法学实证研究的种类及其地点选择[A];第四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8年
2 郝志运;钟佳桂;莫云生;;基于社会网络分析的知识权力中心研究[A];2007年全国第十一届企业信息化与工业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3 田先红;;乡村治理转型与基层信访治理困境[A];2011年中国社会学年会——“社会稳定与社会管理机制创新”论坛论文集[C];2011年
4 蒋美华;李瑾瑾;;女性宗教认同研究——以郑州市为例[A];中国社会学会2007年会“社会建设与女性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7年
5 龙永干;;蜕变的努力与“革命”的焦虑——鲁迅“左联”生存论[A];鲁迅与“左联”——中国鲁迅研究会理事会2010年年会论文集[C];2010年
6 张建;;后现代消费社会身体的走向[A];中华美学学会第七届全国美学大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7 曹正汉;;分散烧锅炉——中国上下分治的威权体制及其稳定机制[A];2010年(第十届)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集[C];2010年
8 马锋;;超越民族志:在解释中探寻可能之规律——传播民族志方法新探[A];2006中国传播学论坛论文集(Ⅰ)[C];2006年
9 谭晓霞;;现代背景下的八宝镇巫术现状浅析[A];全球化背景下的云南文化多样性[C];2010年
10 孟庆梓;;海外新移民与当代农村文化变迁——以福建福清江兜村为例[A];《谱牒研究与华侨华人》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言统;故事歌研究[D];西北民族大学;2010年
2 刘珊珊;新民·新知·新文化:《新民丛报》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3 赵方杜;身体规训:中国现代性进程中的国家权力与身体[D];南开大学;2010年
4 方敏;宗教归信与社会资本[D];南开大学;2010年
5 刘军;顾宪成与晚明东林运动——传统士大夫政治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6 刘伟;文化翻译视野下的“少数民族文学”[D];南开大学;2010年
7 淡乐蓉;藏族“赔命价”习惯法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8 廖述务;身体:美学的与实践的[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9 吴练达;制度、行为与经济发展[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10 方成智;艰难的规整[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小剑;大学生消费行为现状及发展趋势的社会学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郭敬宇;中国道教社会思想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3 张小横;女性身体的丑怪书写[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4 费春宏;网络交换论与中国人情分析[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5 阳功庆;论特雷·伊格尔顿的文化批评观[D];湘潭大学;2010年
6 余胜;认罪从宽制度刍议[D];湘潭大学;2009年
7 卫钰;康雍时期云南铜矿业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8 张姣美;明清以来的民间信仰与地方社会[D];湘潭大学;2010年
9 伍悦;扩大中等收入阶层消费需求的税收政策选择[D];江西财经大学;2010年
10 王凤秋;在历史中重构女性的命运[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伟东;;消费、娱乐和社会参与——从日常行为看农民工与城市社会的关系[J];城市问题;2006年08期
2 庄国土;论17—19世纪闽南海商主导海外华商网络的原因[J];东南学术;2001年03期
3 郑一省;华侨华人与闽粤侨乡互动关系的恢复和发展[J];东南亚研究;2004年02期
4 曾炜华,兰进福;当前我省偷渡现象的主要原因及防治对策[J];福建论坛(经济社会版);1998年07期
5 吕金城;许斗斗;;身份认同背后的情感与理性——大学生炫耀性消费调查的社会学分析[J];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4期
6 张保平;中国的非法移民问题[J];青少年犯罪问题;1999年01期
7 陈海真;商春荣;;从“代耕农”现象透视珠三角地区新型土地租佃关系[J];广东农业科学;2007年06期
8 叶文振;福建沿海非法移民潮的原因分析[J];华侨华人历史研究;1995年01期
9 王春光;移民的行动抉择与网络依赖——对温州侨乡现象的社会学透视[J];华侨华人历史研究;2002年03期
10 庄国土;对近20年来华人国际移民活动的几点思考[J];华侨华人历史研究;1997年02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行坦,刘政;论科学技术的社会价值[J];吉林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02期
2 曹花;;论提升人才社会价值[J];人才资源开发;2007年05期
3 张迎春;;新形势下加强职业道德内涵建设的思考[J];辽宁科技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4 刘栋;;公正的社会价值和意义[J];改革与开放;2012年02期
5 丁守庆;论科学精神的社会价值[J];实事求是;1999年06期
6 秦e,
本文编号:110116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jsxs/11011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