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集群的人才集聚机制研究
本文关键词:产业集群的人才集聚机制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产业集群 人才集聚 专用性人力资本 生命周期
【摘要】:在产业集群的经济增长作用日益突出的今天,集群内的人才集聚现象也越来越受到学者们的关注。文章基于成本收益理论以及人口迁移中的"推-拉理论"等,对产业集群作用下的人才集聚现象进行了分析,并进一步阐述了产业集群内的产业链与人才链的耦合效应以及产业集群生命周期阶段人才集聚的演化过程,得出由于在产业集群的外部经济效应和知识溢出效应等自身诸多特征的作用下人才集聚得以实现,并且产业集群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人才集聚对经济的贡献是有所差异的基本结论。这一结论将会给地方政府在制定区域人才开发政策时提供不同的视角,以便有针对性地遵循产业生命周期阶段来进行人才结构的调整与升级,保证人才集聚的持续性与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作者单位】: 东北师范大学商学院;
【分类号】:F062.9;C964
【正文快照】: 一、引言进入新世纪以来,以产业集群为特点的区域经济呈现出非常强劲的发展势头,产业集群成为了推动现代区域经济增长不可或缺的因素。由于集群内同一产业或相关产业的企业集聚在一起使企业数量与规模不断增大,员工的就业机会也会相应地增加,对集群外的员工的吸引力上升而引起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孙健;尤雯;;人才集聚与产业集聚的互动关系研究[J];管理世界;2008年03期
2 王勇;;科技人才集聚效应的实证研究——基于江苏的数据[J];科技管理研究;2011年05期
3 张樨樨;;我国高技术产业集聚与高技术人才集聚互动关系的建模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0年11期
4 牛冲槐;接民;张敏;段治平;李刚;;人才聚集效应及其评判[J];中国软科学;2006年04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楠;;人才聚集的规模效应研究[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6期
2 张守凤;刘建勋;;基于系统论的知识型组织人才集聚效应的评价研究[J];东岳论丛;2010年06期
3 陈安明;;基于人才结构的区域人才效能综合评价[J];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8期
4 刘中艳;;基于人才集聚效应的旅游饭店业职业经理人激励机制研究[J];湖南社会科学;2011年04期
5 黄江泉;汪普庆;;长株潭地区人才集聚的问题及对策[J];湖南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6 黄江泉;汪普庆;;提高长株潭人力资本集聚度的对策分析[J];湖南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7 牛冲槐;江海洋;;硅谷与中关村人才聚集效应及环境比较研究[J];管理学报;2008年03期
8 牛冲槐;王聪;郭丽芳;樊燕萍;芮雪琴;;科技型人才聚集下的知识溢出效应研究[J];管理学报;2010年01期
9 张敏;陈万明;刘晓杨;;中小企业人才聚集效应的虚拟化实现[J];管理学报;2010年03期
10 李毅;丁全忠;;基于产业集群的曹妃甸新区高层次人才集聚战略对策和措施[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2年20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陈万明;张敏;;虚拟人才与中小企业人才聚集效应[A];区域人才开发的理论与实践——港澳台大陆人才论坛暨2008年中华人力资源研究会年会论文集[C];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敏;基于角色管理的中小企业人才聚集效应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0年
2 王东;农村发达地区人才集聚问题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9年
3 张樨樨;我国人才集聚的理论分析与实证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9年
4 李广科;区域人力资本差异的形成机制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2年
5 杨芝;我国科技人才集聚机理与实证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2年
6 李秀美;农业产业化人才开发体系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2年
7 马雪娇;中国电子机械制造业集聚的金融深化影响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8 古耀杰;产业集群中人力资本效应研究[D];山西财经大学;2013年
9 王世杰;战略新兴产业科技人才集聚与内育双螺旋耦合模式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4年
10 胡雷芳;产业集群发展中的人力资本积累研究[D];浙江大学;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燕;区域科技型人才聚集下的知识溢出效应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2 张学海;我国科技人才流动动因理论分析及实证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3 李虔;淄博高新区的人才集聚驱动机制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4 汪海波;产业集聚对区域技术创新影响的实证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5 庄静;基于重大科技项目实施的资源聚集对策研究[D];天津理工大学;2011年
6 李健飞;我国不同地区科技人才吸引力评价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1年
7 王月;欠发达地区人才集聚与技术创新体系建设[D];广西师范大学;2011年
8 赵齐;区域人才聚集系统动态演进机制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2011年
9 李亚群;云南省人力资本空间网络结构关键效率因素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1年
10 赵宏伟;阜新液压产业技术人才集聚环境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朱杏珍;浅论人才集聚机制[J];商业研究;2002年15期
2 韩继园;“人才汇集机制”纵横谈[J];中国人才;2003年02期
3 李建钟;美国的人才汇集机制[J];中国人才;2003年02期
4 范剑勇,王立军,沈林洁;产业集聚与农村劳动力的跨区域流动[J];管理世界;2004年04期
5 张敏;陈万明;刘晓杨;;中小企业人才聚集效应的虚拟化实现[J];管理学报;2010年03期
6 刘思峰;王锐兰;;科技人才集聚的机制、效应与对策[J];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7 赵祥宇 ,姜宇;产业集聚与区域人力资本集聚[J];技术经济;2003年02期
8 刘思安;论人才流失与智力引进[J];大学教育科学;2003年02期
9 闻曙明,施琴芬,杭雪花;产业集聚过程中知识创新活动的出场路径分析[J];科技与经济;2005年05期
10 罗永泰,张威;论人力资本聚集效应[J];科学管理研究;2004年01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锐兰;刘思峰;;发达地区创新人才集聚的驱动机制[J];江苏农村经济;2006年03期
2 王萍;章守明;;区域人才集聚策略研究[J];经济问题;2006年11期
3 孙健;孙启文;孙嘉琦;;中国不同地区人才集聚模式研究[J];人口与经济;2007年03期
4 刘春梅;陈国华;;基于人才集聚载体的人才集聚对策研究[J];企业技术开发;2009年12期
5 张樨樨;;国外人才集聚模式的类型分析[J];改革与战略;2010年07期
6 刘春梅;;基于总体产业规划的江苏连云港人才集聚策略分析[J];现代经济信息;2010年24期
7 ;把各方面优秀人才集聚到党和国家事业中来[J];大庆社会科学;2011年04期
8 莫建成;;把各方面优秀人才集聚到党和国家事业中来[J];求是;2011年18期
9 李乃文;李方正;;基于人才集聚载体的人才吸引力研究——以辽西北地区为例[J];人口与经济;2011年06期
10 周扬;;论人才集聚[J];中外企业家;2011年20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田凌晖;;高校人才集聚的绩效评价——五所“985”高校人才集聚指数之研究[A];2006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6年
2 金志峰;;从秦国的人才政策看人才集聚[A];中国领导人才的开发与管理——2010领导人才论坛暨第二届中国党政与国企领导人才素质标准与开发战略研讨会论文选集[C];2010年
3 冯艳英;;森林廊坊建设与疏解首都功能的关系研究[A];建设廊坊平原森林城市——打造京津冀协同发展生态涵养区[C];201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市经委副主任 于艳春;最大限度发挥人才集聚效应[N];辽源日报;2006年
2 记者 湘茹 通讯员 谢学智;“666优势特色产业人才集聚工程”进入实质性操作阶段[N];内蒙古日报(汉);2006年
3 记者 张雷;把各类人才集聚到实现江西崛起新跨越上来[N];九江日报;2008年
4 居祖 庆海;句容吸引领军人才集聚[N];镇江日报;2010年
5 记者 秦德胜;提高人才集聚能力 助推经济转型升级[N];绍兴日报;2010年
6 刘锟锋 李政;建设人才集聚“凹地”[N];青岛日报;2010年
7 记者 吕会生;我市要重点实施“十二五”人才集聚工程[N];呼和浩特日报(汉);2011年
8 东南大学党委书记、教授 郭广银;把各方面优秀人才集聚到党和国家事业中来[N];光明日报;2011年
9 本报评论员;把优秀人才集聚到我们的事业中来[N];秦皇岛日报;2011年
10 本报记者 丁秀玉 通讯员 李国瑞 陆萍;钟楼:创新驱动与人才集聚双翼齐飞[N];科技日报;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张樨樨;我国人才集聚的理论分析与实证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9年
2 陈学中;基于多主体系统的人才集聚和组织起源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3 杨芝;我国科技人才集聚机理与实证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2年
4 刘林;高等教育与人才集聚两种投入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共轭驱动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虹;我国人才集聚动因的实证分析[D];中国海洋大学;2009年
2 李虔;淄博高新区的人才集聚驱动机制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3 孟雪娇;县域传统产业人才集聚环境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11年
4 冯航;安徽人才集聚机制与策略的哲学思考[D];合肥工业大学;2013年
5 韩峰;城市人才集聚环境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8年
6 尤雯;人才集聚与城市化水平的关系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7年
7 苏西超;区域人才集聚机制的理论分析与实证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08年
8 邢可利;陕西省人才集聚环境建设研究[D];西北大学;2008年
9 高计香;京津冀区域人才集聚的动力机制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2010年
10 王月;欠发达地区人才集聚与技术创新体系建设[D];广西师范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22095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jsxs/1220956.html